×

00:00:00

您有一张0.1元限时体验卡,马上领取获得VIP尊享特权。

资治通鉴

2025-5-21 17:53 来自 发布 @ 助手解惑

《资治通鉴》作为中国史学经典巨著,其价值不仅在于编年体例的严谨性,更在于司马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深刻历史哲学。以下从文本结构、编纂思想、历史评价及现代启示四个维度展开专业分析:

一、文本结构与编纂方法
1. 编年体例的突破性发展
- 以《左传》为基础,首创"长编法"编纂流程:先作丛目(事件索引),再修长编(资料汇编),最终删削定稿,形成294卷、1362年的通史体系。
- 时间轴精确至日(如"春,正月,甲申"),开创"目录"与"考异"体例,前者为30卷年表,后者考辨史料差异达3000余处。

2. 史料选择的三重标准
- 政治相关性:重点收录"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事件,如安史之乱记载达40卷
- 道德示范性:保留"嘉言善行"如颜真卿殉国事,删除"怪力乱
  • 最近查阅:

免责声明:

本平台旨在开源共享精神,请勿发布敏感信息,任何违法信息我们将移交公安机关;

上一篇: 史记

下一篇: 上海古籍出版社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