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766|回复: 2

[诗词赏析] 别来春半 触目柔肠断

[复制链接]
中华好诗词 发表于 2019-1-3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别来春半 触目柔肠断

别来春半 触目柔肠断

清平乐·别来春半
《五代》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诗词赏析

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974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陆永品认为这首词有可能是从善入宋的第二年春天,李煜为思念他而作的。

上片点出春暮及相别时间,那落了一身还满的雪梅正像愁之欲去还来;而下片由彼方措意,说从善留宋难归,托雁捎信无凭,心中所怀的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的春草那样无边无际。

两者相形,倍觉愁肠寸断的凄苦和离恨常伴的幽怨。最后两句从动态写出离恨的随人而远,尤显生动,为人所称。

全词以离愁别恨为中心,线索明晰而内蕴,上下两片浑成一体而又层层递进,感情的抒发和情绪的渲染都十分到位。作者手法自然,笔力透彻,尤其在喻象上独到而别致,使这首词具备了不同凡品的艺术魅力。

游客  发表于 2019-1-13 23:00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龙坊令 发表于 2025-7-21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平乐·别来春半》词心抉微

李煜此阕《清平乐》,实乃五代词坛以白描造境抒情的典范。词人以春半落梅为象,离恨春草为喻,将政治困局中的手足深情提炼为超越时代的艺术结晶,其技法与意境尤值深究。

一、意象系统的层递建构
上片"砌下落梅如雪乱"句,以动态视觉呈现愁思之纷纭。"拂了一身还满"六字,暗用《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沬"的意象传统,将政治挫折(弟被羁留)转化为身体感知。落梅非自然之梅,实为词人精神世界的物化——花瓣如雪喻指纯洁情谊遭外力摧折,"还满"二字更见愁绪的不可断绝。此种意象经营,较之温庭筠"满宫明月梨花白"的静态描摹,更具情感张力。

二、时空结构的隐喻表达
下片"雁来音信无凭"暗合《汉书·苏武传》雁足传书典故,然反用其意。李煜作为南唐国主,竟不能如汉天子遣使索还臣属,其政治处境之窘迫可知。"路遥归梦难成"化用岑参"枕上片时春梦中"句法,却将空间阻隔转化为心理距离。最妙在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既承《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原始意象,又以"更行更远还生"赋予新意:春草之生发不受人为控制,恰似赵宋王朝对南唐的压迫日甚一日。

三、词体特质的开拓性实践
此词在词史演进中具有范式意义:其一,突破花间词"镂玉雕琼"的闺阁局限,将政治创伤引入词境;其二,创造性地将赋体"体物写志"手法融入小令,如"拂了一身还满"的细节描写,较之韦庄"劝我早归家"的直抒胸臆,更得含蓄之妙;其三,结句以自然物象喻情,开北宋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先河,然李煜喻象中蕴含的家国沉痛,实非太平宰相所能企及。

要之,此词表面写兄弟睽隔,深层实寄托着社稷倾危之痛。词人以赤子之心运匠人之笔,将特定历史境遇中的情感体验升华为人类共通的离愁别恨,此即王国维所谓"以血书者"的真谛。其艺术成就,正在于政治困境与审美超越的辩证统一。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