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545|回复: 2

[诗词赏析] 一生大笑能几回 斗酒相逢须醉倒

[复制链接]
中华古诗词 发表于 2018-12-23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生大笑能几回 斗酒相逢须醉倒

一生大笑能几回 斗酒相逢须醉倒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唐·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释

1、凉州:唐朝河西节度府所在地,治所在今甘肃武威。馆:客舍。判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下的属官。

2、城墙上。唐王昌龄《出塞》诗之二:“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3、凉州:一作“梁州”。里:一作“城”。

4、胡人: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半解:半数人懂得。解,懂得,明白。

5、萧萧:象声词。此处形容风声。漫漫:形容黑夜漫长。

6、河西:汉唐 时指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此处指河西节度使,治所在凉州。故人:旧交;老友。

7、花门楼:这里即指凉州馆舍的楼房。贫贱:贫苦微贱。唐崔颢《长安道》诗:“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

8、斗酒相逢:即相逢斗酒。斗酒,比酒量。

译文

弯弯的月儿爬上了凉州城头,城头的月儿升空照着全凉州。

凉州方圆七里住着十万人家,这里的胡人半数懂得弹琵琶。

动人的琵琶曲令人肝肠欲断,只觉得风声萧萧兮长夜漫漫。

河西幕府里我有很多老朋友,老朋友分别以来已有三五春。

如今在花门楼前又见到秋草,哪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变老?

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须痛饮醉倒。

赏析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首先出现的是城头弯弯的明月。然后随着明月升高,银光铺泻,出现了月光照耀下的凉州城。首句“月出”,指月亮从地平线升起,次句“月出”,指月亮在城头上继续升高。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这是随着月光的照耀,更清晰地呈现了凉州的全貌。“凉州”,有的本子作“梁州”(今陕西汉中市)。这是因为后人看到“七里十万家”,认为甘肃凉州没有这种规模而妄改的。其实,唐前期的凉州是与扬州、益州等城市并列的第一流大都市。“七里十万家”,正是大笔淋漓地勾画出这座西北重镇的气派和风光。而下一句,就更见出是甘肃凉州了。凉州在边塞,居民中少数民族很多。他们能歌善舞,多半会弹奏琵琶。不用说,在月光下的凉州城,荡漾着一片琵琶声。这里写出了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同时带着浓郁的边地情调。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仍然是写琵琶声,但已慢慢向夜宴过渡了。这“一曲琵琶”已不是“胡人半解弹琵琶”的满城琵琶声,乃是指宴会上的演奏。“肠堪断”形容琵琶动人。“风萧萧兮夜漫漫”,是空旷而又多风的西北地区夜晚所给人的感受。这种感受由于“琵琶一曲”的演奏更加增强了。

以上六句主要写环境背景。诗人吸取了民歌的艺术因素,运用顶针句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的、咏唱的情调,写出凉州的宏大、繁荣和地方色彩。最后一句“风萧萧兮夜漫漫”,用了一个“兮”字和叠词“萧萧”、“漫漫”,使节奏舒缓了下来。后面六句即正面展开对宴会的描写,不再句句用韵,也不再连续使用顶针句法。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两句重复“故人”二字,见出情谊深厚。因为“多故人”,与各人离别的时间自然不尽相同,所以说“三五春”,下语是经过斟酌的。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二句接“故人别来三五春”,意思是说:时光迅速,又到了秋天草黄的季节了;岁月催人,不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老下去。言下之意是要赶快建立功业。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一个“笑”字,写出岑参和他朋友的本色。宴会中不时地爆发出大笑声,这样的欢会,这样的大笑,一生中也难得有几回,老朋友们端着酒杯相遇在一起,能不为之醉倒。

这首诗把边塞生活情调和强烈的时代气息结合了起来。全诗由月照凉州开始,在着重表现边城风光的同时,那种月亮照耀着七里十万家和城中荡漾的一片琵琶声,也鲜明地透露了当时凉州的阔大的格局、和平安定的气氛。如果拿它和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相比,即可见同样是写边城,写秋天的季节,写少数民族的音乐,但那种“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的描写,所表现的时代气氛就完全不同了。

至于诗所写的夜宴,更是兴会淋漓,豪气纵横,不是盛唐的人不能如此。“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不是有感于时光流逝,叹老嗟卑,而是有着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感,表现出奋发的人生态度。“一生大笑能几回”的笑,更是爽朗健康的笑。它来源于对前途、对生活的信心。同样,末句“须醉倒”,也不是借酒浇愁,而是以酒助兴,是豪迈乐观的醉。以酒助兴,兴浓欢悦,笑声爽朗,豪迈乐观,读者从人物的神态中,能感受到盛唐的时代脉搏。

庄周的蝴蝶 发表于 2025-7-11 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中的盛唐气象与生命意识

岑参此诗以"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作结,实乃盛唐边塞诗之绝响。全诗七言十二句,以月出凉州起兴,至醉倒花门收束,其间琵琶声、故人情、秋草意,皆浸润着唐人特有的生命意识与时空感悟。

首二句"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运用顶真格与回环句式,使月光如水般在城头流转。月之"出"字两见,一为初升,一为高悬,暗合《诗经·月出》传统而更具动态。凉州地处河西走廊咽喉,为唐代东西文化交流之枢纽,月光所照,实乃文明交融之场域。

"凉州七里十万家"四句,以数字铺陈都市繁华。"胡人半解弹琵琶"尤为精妙,"半解"二字既写实又含深意——胡汉杂处,文化互鉴,琵琶虽为胡乐,却已成唐人情感载体。"肠堪断"与"风萧萧"化用荆轲《易水歌》意象,将个人离思升华为历史苍茫感。

"河西幕中多故人"以下,转写人事变迁。"三五春"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暗含安史之乱后河西走廊的动荡岁月。"花门楼前见秋草"句,以秋草意象勾连《古诗十九首》"秋草萋已绿"的时光意识,而"岂能贫贱相看老"则迸发出盛唐人特有的功业追求。

结句"一生大笑能几回"以反诘句式道破生命有限性,"斗酒相逢须醉倒"则展现唐人面对有限性的洒脱态度。这种"大笑"与"醉倒"的张力,正是盛唐精神的精髓——既清醒认知生命短暂,又能以豪迈姿态拥抱当下。较之魏晋人的忧生之嗟,唐人多了一份从容;较之后世宋人的理性节制,唐人多了一份狂放。

此诗艺术上融汇乐府民歌的复沓与文人诗的凝练,月、琵琶、秋草等意象群构成时空交织的网络。在"城头月出"与"花门醉倒"之间,完成了一次从宇宙永恒到人间瞬息的诗意穿越,最终在笑声与醉意中抵达生命的澄明之境。
炎平 发表于 2025-7-31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中的盛唐气象与生命意识

岑参此诗,题为《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乃盛唐边塞诗之瑰宝。诗中"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二句,尤为后世传诵。今试析其艺术境界与文化意蕴。

诗以月起兴,"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叠用"月出"二字,形成回环往复之势,暗合凉州城之雄伟气象。"凉州七里十万家"一句,以数字写实,展现边城繁华,与"胡人半解弹琵琶"相映成趣,道出胡汉交融之盛况。"琵琶一曲肠堪断"至"故人别来三五春",由景入情,转写幕府故交,笔致由雄浑转为深沉。

"花门楼前见秋草"一句最见功力。秋草意象,既点时节,又寓人生迟暮之感。"岂能贫贱相看老"七字,道尽盛唐士人进取之心。岑参此时任职河西幕府,正值壮年,然见秋草而兴叹,实因边塞生涯虽壮阔,终不免有岁月蹉跎之忧。

末联"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乃全诗点睛之笔。其妙处有三:一则以"大笑"对"醉倒",形成情感张力;二则以"能几回"设问,暗含人生苦短之叹;三则以"须"字作结,彰显及时行乐之志。此联既见盛唐豪迈,又透生命焦虑,豪放中寓悲凉,正是岑参边塞诗独特气质。

考岑参生平,曾两度出塞,此诗当作于首次入幕期间。诗中既有建功立业之志,又有及时行乐之思,反映唐代文人入幕制度下士人的复杂心态。凉州作为丝绸之路重镇,胡风汉韵交融,赋予此诗独特的地域色彩。

此诗艺术上融汇了乐府民歌的回环手法与近体诗的严谨格律,语言明快而意境深远。在文化精神上,则体现了盛唐时期特有的开放胸怀与生命激情。今日读来,犹能感受那穿越千年的豪情与感慨,诚为唐诗中不可多得之佳作。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