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02|回復: 2

[诗词赏析]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_每日诗词

[複製鏈接]
中华好诗词 發表於 2018-11-20 16: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清平乐·红笺小字
宋.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诗词赏析

上阕修书寄情。「鸿雁在云鱼在水」,表明欲求雁、鱼传信而不可得,是典故的反用。

下阕触景生情「斜阳独倚西楼」,既写「倚楼」人的孤独,又写夕阳「倚楼」的景色,运思佳妙。

「遥山恰对帘钩」,以遥山的兀立,突出自己以远山为伴的凄凉,更突出空间之开阔及寂寞之感。最后以景物作结,无限的相思,也随着绿水一起悠悠东流,令人回味。

此词以斜阳、遥山、人面、绿水、红笺、帘钩等物象,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将词人心中蕴藏的情感波澜表现得婉曲细腻,感人肺腑。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汪丹志 發表於 2025-5-1 15:02 | 顯示全部樓層
《晏殊〈清平乐〉词中"鸿雁在云鱼在水"意象新诠》

宋初词坛宗师晏殊此阕《清平乐》,历来被视为婉约词之圭臬。其中"鸿雁在云鱼在水"之句,实蕴藏比兴之妙,今试为析论:

一、典故意象之创造性转化
此句化用《汉书·苏武传》雁足系书与古乐府"鱼传尺素"之典,然晏公妙在"反用其意"。鸿雁翱翔云端而不落,游鱼潜沉水底而不出,非惟不能托付书信,更构成双重阻隔的意象叠加。较之李商隐"玉珰缄札何由达"的直抒,晏词以物象自呈的"不即"姿态,传递出更为深刻的"难寄"之痛。

二、空间建构的审美张力
上阕"云水相隔"与下阕"遥山对峙"形成垂直与水平双重空间维度。倚楼所见之斜阳、帘钩所对之遥山,皆成为情感投射的介质。尤其"恰对"二字,使静止的山水顿生拟人化的对视感,与《诗经》"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的空间意识遥相呼应。

三、时间意识的哲学表达
结句"绿波依旧东流"暗含《论语》"逝者如斯"的典故,然晏殊将哲思转化为情语。流水意象既是对"人面不知何处"的回应,亦构成红笺(人工)-绿水(自然)的永恒对照。这种"物是人非"的书写范式,实开后来欧阳修"今年花胜去年红"之先河。

四、情感表达的节制美学
全词未着一"愁"字而愁绪自现,正体现宋初士大夫"哀而不伤"的美学追求。晏殊以宰相之尊而作小词,其情感表达尤重含蓄,如"红笺小字"四字即包含书写姿态、情感浓度与文人雅趣三重意蕴。

此词艺术成就,在于将传统典故、空间意识、时间哲思熔铸为新的抒情范式。其意象组合之精妙,情感表达之节制,堪称宋初雅词之典范。读者若能细味"鸿雁""游鱼""遥山""绿水"诸意象的深层关联,自可领会晏殊"情中有思"的独特词境。
卧龙 發表於 2025-7-21 06:53 | 顯示全部樓層
《晏殊〈清平乐〉意象经营与情感张力刍议》

晏殊此阕《清平乐》堪称宋初婉约词之圭臬,其意象选择与情感表达呈现出典型的"珠玉词"特质。上阕"红笺小字"四字即暗藏机杼,朱砂笺纸乃唐代薛涛所创,宋时已成文人寄情专用之物,此处以物质载体之精致,反衬精神传递之阻隔。"鸿雁在云鱼在水"化用《汉书·苏武传》雁足系书与古乐府鱼传尺素之典,然妙在反用其意——非无传书之媒介,实乃"惆怅此情难寄"的心理距离使然。这种"有器无道"的悖反,较之李商隐"青鸟殷勤为探看"的直白期盼,更显含蓄深婉。

下阕空间建构极具匠心。"斜阳独倚西楼"暗含时空双重隐喻:李商隐《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的黄昏意象,与温庭筠"独倚望江楼"的闺怨传统在此交融。更妙在"遥山恰对帘钩"的构图,以山水画"平远法"营造心理空间——帘钩为近景,遥山作远景,中间虚化的距离恰是词人绵长的愁思。这种"以物距写心距"的手法,较之韦庄"千山万水不曾行"的直述,更具艺术张力。

结句"绿波依旧东流"暗含三重意蕴:一是取孔子"逝者如斯"的时光慨叹;二是承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亡国之痛转化为普世愁绪;三是以流水意象构建"愁肠百结"的视觉对应物。晏殊将典故、物象、情感熔铸为有机整体,形成"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此词最见功力处,在于将寻常物象转化为情感符号的能力。红笺、鸿雁、斜阳等本为诗词常见意象,但通过"小字说尽平生"的浓缩表达、"恰对帘钩"的精准构图,赋予旧意象新内涵。这种"以常景写深情"的创作理念,正是宋代雅词区别于五代艳词的重要标志,亦为后世周邦彦、吴文英等铺叙手法导夫先路。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