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56|回覆: 2

[詩詞講座] 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裏_每日詩詞

[複製連結]
詩詞天地鑑賞會 發表於 2018-11-18 20: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0179743d1cc19ad4e4e096c31bd08bfa.jpg

▲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裏朗讀

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裏

宋 / 蘇軾

昨夜秋風來萬裏。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

羈舍留連歸計未。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

昨夜秋風來萬裏翻譯

昨夜的秋風好似來自萬裏之外的家鄉。月亮攀上了寢息之所的帷帳,冷氣透入人的衣袖。在異鄉作客的我抱着被子愁得睡不着覺。更哪能忍受漏壺一滴滴的聲音,越發覺得長夜漫漫。

寄居他鄉回家的日子遙遙無期。夢裏醒來淒絕傷神,一覺醒來滿面都是相思的淚水。衣帶漸漸寬鬆,不為別的什麼。只為新到的書信,又平添了許多憔悴。

昨夜秋風來萬裏註解

屏幃:屏,屏風;幃,床帳。

衣袂:衣袖。

衾:被子。

玉漏:古代計時器。長如歲:度夜如年。

衣帶漸寬:指人因憂愁而消瘦。

新書:新寫的信。

昨夜秋風來萬裏賞析

此詞寫的是一個『愁』字。

為何而愁?乍看是秋風冷月觸動了離人的鄉愁。秋風、明月是容易觸發鄉愁的,不過讀完全詞才知道幾乎被詞人瞞過,原來激發詞客鄉愁的,並非秋風明月,而是思妻之愁。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龍坊令 發表於 2025-7-8 00:11 | 顯示全部樓層
【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裏】詞心發微

東坡此闋【蝶戀花】,表面寫羈旅鄉愁,實則暗藏一段纏綿悱惻的夫妻情思。全詞以"愁"字為眼,層層遞進,終至"衣帶漸寬"之境,實乃宋詞中抒寫伉儷深情的典範之作。

上闋"秋風萬裏"之起句,暗用【楚辭·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的典故,卻將空間推展至萬裏之遙。此"萬裏"非實指,乃詞人心理距離之外化。月透屏幃、冷侵衣袂的意象組合,既見【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之遺韻,又得溫庭筠"水晶簾裏玻璃枕"的婉約筆致。"玉漏如歲"更化用【詩經·采葛】"一日不見,如三歲兮"的誇張手法,將時間感知的扭曲推向極致。

下闋"羈舍留連"三句,暗含【楚辭·招魂】"魂兮歸來"的悲愴。最耐人尋味者,乃"衣帶漸寬"之轉折。此句雖從柳永"衣帶漸寬終不悔"化出,卻別具深意。詞人特意申明"無別意",正是以否定句式強化相思主題。末句"新書報我添憔悴",揭破全詞底裏——所謂鄉愁,實為接獲家書後對妻子的刻骨思念。這種情感表達方式,與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異曲同工,皆以含蓄見長。

此詞藝術特色有三:一是時空錯位的匠心,將物理距離轉化為心理距離;二是冷暖意象的對比,秋風冷月與熱血愁腸形成張力;三是典故運用的渾成,楚騷韻味與宋詞新聲水乳交融。東坡以詩為詞的手法在此體現得尤為精妙,將傳統閨怨題材提升至士大夫情感表達的新高度。

要之,此詞表面寫羈旅,實則寫伉儷;看似詠物,實為抒情。詞人將儒家"溫柔敦厚"的詩教與詞體"要眇宜修"的特質完美結合,堪稱北宋文人詞中的神品。
oppyz 發表於 2025-7-24 16:28 | 顯示全部樓層
【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裏】詞心抉微
(文/國學研習者)

東坡此闋【蝶戀花】,以尋常閨怨題材寓士人襟抱,實乃"男子作閨音"之典範。全詞以"愁"字為眼,然細繹詞脈,此愁實有三重境界:

一、物境之愁:秋風冷月的空間張力
起句"昨夜秋風來萬裏"即見匠心。以"萬裏"狀秋風,既暗合【楚辭】"裊裊兮秋風"的綿長意象,更將空間距離具象化——這穿行萬裏的秋風,恰似詞人輾轉飄零的宦遊軌跡。"月上屏幃"二句尤見鍊字之功,"透"字既寫寒意的物理滲透,亦暗示愁緒的心理滲透,與李白"床前明月光"異曲同工,然更添文人雅士的帷帳意象。

二、心境之愁:玉漏如歲的時空扭曲
"那堪玉漏長如歲"化用【詩經·采葛】"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卻以計時器的客觀恆速反襯主觀感知的錯位。這種心理時間的膨脹效應,恰是現代所謂"焦慮型時間知覺"的古典表達。更妙在"羈舍留連歸計未"的仕途困境與"夢斷魂銷"的情感困境形成互文,揭示宋代士人"忠君"與"思家"的雙重精神困境。

三、情境之愁:衣帶寬減的符號轉換
結句"衣帶漸寬"雖出自【古詩十九首】,但東坡賦予新解:非因"遊宦"而瘦,實為"新書"憔悴。這種將政治失意(新書或指朝報)轉化為情感表達的修辭策略,正是宋代"詩可以怨"傳統的詞體實踐。錢鍾書【管錐編】論"擬閨怨"時特別指出,此類作品往往"托兒女之情,寫君臣之事",此詞正可作如是觀。

詞學價值管窺
1. 時空修辭學:萬裏秋風與玉漏如歲構成空間與時間的雙重張力
2. 情感符號學:衣帶意象完成從生理現象到心理符號的轉換
3. 士人精神史:折射北宋文人"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集體心態

此詞表面寫兒女私情,內裏實蘊士大夫憂患意識。東坡以詞為"詩之餘"的創作實踐,於此可見一斑。讀者若能透過閨怨表象,領會其中"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張惠言語),方得真昧。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