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832|回覆: 0

[訓詁學] 淚字的起源與演變_繁體字寫法

[複製連結]
中央紀委國家監 發表於 2018-11-17 14: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淚目』一詞在互聯網上流行起來

『淚目』一詞在互聯網上流行起來

時天晦大雪,淚目苦蒙瞀。

時天晦大雪,淚目苦蒙瞀。

不知從何時開始,『淚目』一詞在互聯網上流行起來。不過這並不是網友們造出來的新詞,早在唐代韓愈的【南山詩】中就已經有『時天晦大雪,淚目苦蒙瞀。』今天我們所說的淚目,就是現實事件或文藝作品中的某個細節讓人想流淚、哭泣,觸動了人們大腦中最為酸楚的敏感神經。

淚是一個形聲字

淚是一個形聲字

淚是一個形聲字,小篆字形如上,左邊是水,用來表示淚的狀態,右邊戾(lì)表聲。後來,到楷書簡化時,用目代替了戾,表示水從眼睛裏流出來。淚的本義就是淚水、流淚,不過【說文解字】卻並未收入淚字,而以涕字表示流淚之意。

淚的本義就是淚水、流淚

淚的本義就是淚水、流淚

人生自古誰無淚,只是未到動情處。即便是鐵石心腸,也有淚點崩潰的時候。流淚這件事,不分男女老幼也不分喜怒哀樂,只不過情態及程度不同:輕者淚光閃爍,重者涕泗橫流。【水滸傳】將流淚分為三類:有淚有聲謂之哭,有淚無聲謂之泣,無淚有聲謂之嚎。哭泣的表現,也因情態不同而各不相同。譬如,為了不惹別人傷心,眼眶潤濕、強抑酸楚,叫作咽淚;淚水在眼眶裏打轉,欲流還住,稱為纏綿之淚;無顏相向,垂首哽咽,這叫愧悔之淚;笑靨如花,淚流滿面,這叫喜極而淚;兩眼發直,淚水如斷線珍珠,這叫怔忡之淚;捶胸頓足,一把鼻涕一把淚,這叫悲悽之淚……

【說文解字】卻並未收入淚字,而以涕字表示流淚之意

【說文解字】卻並未收入淚字,而以涕字表示流淚之意

我們常常用潸然淚下、熱淚盈眶、老淚橫流、淚如雨下等詞語來描寫流淚的情形,此外,人們對淚還有不少別稱。例如鉛水,李賀在【金銅仙人辭漢歌】中寫道:『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相傳魏明帝拆遷金銅仙人,金銅仙人辭別長安時,淚如鉛水傾流,後用以指因情而致的眼淚;又如鮫珠,晉代張華在【博物志】中寫道:『南海水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鮫人流淚後變成珍珠,後用以指美女的眼淚;再如梨花雨,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道:『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茫茫。』梨花開放的時候,微風吹過,片片花瓣飄落,猶如下雨一般,白居易以此來描寫女子哭泣時的姿態,實在美矣。

人生自古誰無淚,只是未到動情處

人生自古誰無淚,只是未到動情處

『情到深處淚自流』,淚是人們情感沸騰的自然流露,不同的淚,反映的情感也不同。屈原淚灑汨羅,是因為愛國反遭奸讒,問天天不語;賈誼淚盡而亡,是因為他秉性高傲,不肯屈服於命運;孔子連呼『天喪予』,是因顏回短命而亡,乃痛失得意門生的惋惜之淚;阮籍大放悲聲,是因為內心一片荒漠,乃感懷時世的窮途之淚;黛玉拋珠滾玉,是因為『今生偏又遇着他』,乃痴情傷感之淚……此外,還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離人淚,『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的相思淚;『興亡事,向西風把劍,清淚雙流』的英雄淚……

即便是鐵石心腸,也有淚點崩潰的時候

即便是鐵石心腸,也有淚點崩潰的時候

當然,淚不僅與傷感、悲痛有關,也和喜樂有關。怒極反笑,喜極而泣,人在巨大的驚喜或者幸福之前,一時難以找到最好的表達情感的方式,而淚水往往先之一步淋漓而出。笑中帶淚,諸多一時之間難以說清道盡的複雜情感,便全部凝聚在這奪眶而出的液體中了。因此,笑可以燦爛如花,淚也可以是『一枝梨花春帶雨』,『九山靜綠淚花紅』。泰戈爾在詩中寫道:『我的心,對着昨夜的淚水微笑,就像雨後濕潤的樹木,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人生有許多有淚的時候,但重要的是能在淚中含笑,如宗白華所言:以一種拈花微笑的態度同情一切;以一種超越的笑,了解的笑,含淚的笑,惘然的笑,包容一切以超越一切,使灰色黯淡的人生也罩上一層柔和的金光。

十八世紀初期浪漫詩人格雷在他的詩裏說:『流下也就忘記了的淚珠,那是照耀心胸的陽光。』的確,淚是肯定人生的表示——因為生活是可留戀的,過去的是春天的日子,所以才有傷逝的清淚。若使生活本身就不值得一顧,我們哪裏會有惋惜的情懷呢?(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郝思斯)

jfwe761289 發表於 2025-6-19 04:14 | 顯示全部樓層
【釋"淚":從字形流變到情感美學的文化闡釋】

"淚"字之形構演變,實為漢字形聲系統發展之典範。小篆"淚"作"淚",左"水"右"戾",誠如帖中所言屬典型形聲結構。然考【說文】未錄此字,實因許慎時代"涕"字已足表其義,【詩經·陳風】"涕泗滂沱"可證。至楷書階段,"淚"簡化為"淚",以"目"代"戾",此非簡單筆畫省略,實為漢字表意功能之強化——"水從目出"的會意特徵,使字形與詞義的關聯更為直觀。

淚之生理現象與情感表達,在傳統文獻中確有精微區分。【禮記·檀弓】載"泣血三年",鄭玄注"無聲曰泣";【釋名·釋言語】謂"哭,露也",皆與【水滸】分類暗合。然古人辨淚更勝於此:杜甫"感時花濺淚"屬家國之淚,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乃情思之淚,蘇軾"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系悼亡之淚。不同情感質地的淚水,在詩文中形成獨特的意象系統。

帖中提及的淚之別稱尤見古人審美匠心。"鉛水"之喻不僅狀其沉重,更暗合金銅仙人的歷史滄桑;"鮫珠"典出【述異記】,將生物想像與淚珠光澤完美融合;至若"梨花雨",則開創以花喻淚的美學傳統,李清照"淚濕羅衣脂粉滿"、納蘭性德"淚雨零鈴終不怨"皆承此脈。這些詩性表達使生理性的淚水升華為文化符號。

今人網絡用語"淚目",實為古典語彙的現代轉生。韓愈詩中的視覺描寫,演變為情感共鳴的標識符號。這種語言現象印證了陳寅恪"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的論斷——從【南山詩】到互聯網,一個"淚"字承載着千年情感表達方式的嬗變,既是語言化石,又是活態文化基因。
戴改 發表於 2025-6-21 19:53 | 顯示全部樓層
【釋"淚":從字形流變到情感美學的文化闡釋】

"淚"字小篆作"淚",左水右戾,誠如帖中所言乃典型形聲字。然考其源流,【說文】未錄非因疏漏,實反映先秦多用"涕""泗"表淚之語言現象。【詩經】"寤寐無為,涕泗滂沱"、【楚辭】"思美人兮,攬涕而佇眙"皆為其證。至漢代【釋名】始見"淚"字記載:"淚,戾也,言戾戾而出也",其聲符"戾"兼表曲折不順之意象,暗合淚水之蜿蜒軌跡。

帖中論及楷書"淚"字以"目"代"戾",實為漢字演變重要案例。此變化非簡單簡化,乃形義系統重構:從"水之狀態"轉為"目之產物",強化了生理與情感的關聯。王筠【文字蒙求】指出:"凡從目之水,皆情動於中而形於外者",此說深得造字精義。檢閱敦煌寫卷,可見唐時"淚""淚"並用,至【干祿字書】明確以"淚"為正體,反映書寫效率與表意精準的平衡。

古人析淚之精微,尤勝今人。除帖中所舉【水滸】分類外,【文心雕龍】"神思"篇更提出"淚有文質"說:憂患之淚質勝於文,感動之淚文質彬彬。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以燭淚喻人淚,開創"物淚同構"的抒情範式;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則建構"淚語序位"的情感語法,皆展現淚意象的美學增殖。

至若淚之別稱,實為情感物化的詩學轉喻。"鉛水"之喻源自青銅器鑄造時金屬熔液的凝重質感,李賀化用為歷史滄桑的視覺通感;"鮫珠"傳說則暗合【周易】"泣血漣如"的卦象,將生物特性升華為悲劇美學;至於"梨花雨",非僅狀其形,更取【禮記】"草木榮華"的時令象徵,使自然現象成為情感節律的鏡像。陸游"淚痕紅浥鮫綃透"更綜合多種意象,形成淚文化的複合符號系統。

今之"淚目"網絡用語,實承古意而賦新聲。韓愈"淚目"原指雪盲症的生理反應,今人轉化為心理共鳴,恰印證陳寅恪"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之論。觀"淚"字三千年流變,既是文字學標本,更是情感文明的活化石,其水形目聲間,流淌着華夏民族最深邃的生命體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