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23|回復: 0

[诗词赏析]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_每日一诗

[複製鏈接]
中华好诗词 發表於 2018-10-29 11: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赏析

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赏析

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

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刘嘉玲好 發表於 2025-4-23 05:08 | 顯示全部樓層
《登幽州台歌》析微:时空维度下的孤绝诗境与汉魏风骨重光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以二十二言构筑起中国诗学史上最恢弘的孤独图景。此诗之妙,不在摹写台阁形制,而在以抽象时空为经纬,织就士人精神世界的永恒困境。

一、时空结构的诗性突破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以时间纵轴展开双重否定,形成独特的"时间真空"。司马迁"述往事,思来者"的史家视角在此被转化为个体存在的荒诞体验。第三句"念天地之悠悠"突然转入空间横轴,以《楚辞·远游》"惟天地之无穷"的宇宙意识,将前两句的时间焦虑拓展为四维时空的苍茫感。这种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较之建安诗人单纯的历史兴叹更具哲学深度。

二、涕泪意象的文学史重构
"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泪,非屈子"长太息以掩涕"的政教悲情,亦非阮籍"穷途之哭"的佯狂避世,而是觉醒的个体面对无限时空时的本体论战栗。陈子昂将《古诗十九首》"人生天地间"的质朴感悟,升华为具有存在主义色彩的审美体验。这种孤绝姿态,实为盛唐李白"天地者万物之逆旅"的先声。

三、风骨美学的范式意义
该诗摒弃初唐宫廷诗的"彩丽竞繁",以《诗经·黍离》的直陈其事融合《庄子·秋水》的宇宙意识。其"汉魏风骨"非简单复古,而是将建安文学的慷慨之气注入新时代的生命体验。明人胡应麟《诗薮》称其"自为音响,非初非盛",恰指出这种超越时代的经典性。诗中对个体价值的确认,实为唐宋转型期人文精神觉醒的重要标志。

此诗之所以穿越千年仍动人心魄,正因其揭示了人类永恒的生存困境:在无限时空的映照下,个体存在的渺小与尊严形成永恒张力。当代读者面对科技文明创造的新的时空体验时,陈子昂的涕泪依然折射着人类共同的精神境遇。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