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69|回覆: 0

[家庭教育講座] 中國各省名字的由來,你的孩子知道嗎?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8-10-17 11: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國有多少個省份,各個省份的名字的背後的含義,來一堂親子課程,告訴孩子們。

中國地圖

中國地圖

1北京:

戰國時期稱薊,是「戰國七雄」之一燕國的京城。遼國稱燕京。金國改稱京都。元朝稱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稱北平,永樂帝朱棣改北平為北京。簡稱京。

2天津:

明朝,燕王為爭奪皇帝位,在這裏發兵渡河南下,打敗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為紀念在這裏渡河起兵,所以稱「天津」,意即天子經過的渡口,簡稱津。

3上海:

北宋初期,這裏已形成居民點,從這裏上海洋,所以稱上海。上海原來是捕魚的地方,當時漁民創造了一種捕魚工具,叫「邕」(它是由竹子編成,插在水中),後來邕改為滬,所以上海簡稱滬。

4黑龍江省:

由黑龍江而得名。因為江水呈黑綠色,蜿蜒地流着象條游龍。簡稱黑。

5吉林省:

清朝在松花江沿岸建立吉林烏拉城(今吉林市),滿語吉林是『沿』的意思,烏拉是「大川」的意思。就是沿着松花江的城市,後來建省時,就用它命名叫吉林省。簡稱吉。

6遼寧省:

由於它在遼河流域,取遼河永久安寧之意,簡稱遼。

7河北省:

相對於黃河為北。唐朝時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地區為河北道,1928年稱河北省。因古代屬冀州地區,所以簡稱冀。

8河南省:

相對於黃河為南,主要部分在黃河以南,因為古代屬豫州地區,所以簡稱豫。

9山西省:

相對於太行山為西。明朝設置山西省,春秋時是晉國領土,所以簡稱晉。

10山東省:

相對於太行山為東。明朝設置山東省,春秋時是魯國領土,所以簡稱魯。

11湖南省:

相對於洞庭湖為南。由於湘江縱貫全省,所以簡稱湘。

12湖北省:

相對於洞庭湖為北。清朝時省會武昌屬鄂州管轄,所以簡稱鄂。

13浙江省:

境內的浙江盤迴曲折,浙江就是富春江。簡稱浙。

14江西省:

唐朝為江南西道,簡稱江西道。清朝時改為江西省。因贛江縱貫全省,所以簡稱贛。

15陝西省:

是指現在的河南省陝縣西南陝陌以西的地區稱陝西。簡稱陝。古代時是秦國領土,又簡稱秦。

16安徽省:

以清朝時的安慶府(今安慶)和徽州府(今歙縣)的頭一字組成。因境內有皖山(天柱山),因而簡稱皖。

17江蘇省:

是以清朝時的江寧府(今南京市)和蘇州府(今蘇州市)的頭一個字組成。簡稱蘇。

18甘肅省:

是以古代甘州(今長掖),肅州(今酒泉)的頭一個字組成,簡稱甘。境內的六盤山又叫隴山,故又簡稱隴。

19貴州省:

明朝設置貴州省。簡稱貴。因古代屬黔中郡,所以簡稱黔。

20四川省:

唐朝初年現在的四川省劍閣以南設東川,西川。這裏的川,是平川廣野的意思。宋代分設益州,榨州、利州等四路,合稱『川峽四路』,簡稱四川,元朝設四川省,簡稱川。三國時是蜀國領土,所以簡稱蜀。

21雲南省:

因在雲嶺以南而得名。相傳漢武帝時有人在白崖看見彩雲,派人追彩雲到這裏,因為設立的縣在彩雲的邊,所以叫雲南,簡稱雲。因為昆明附近是古代滇國,故又簡稱滇。

22廣東省:

五代時叫廣東。明朝設廣東省,因為古是百越(粵)地區,所以簡稱粵。

23福建省:

古代設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個州,取前兩個州的頭一個字就是福建。明朝設福建省,因是閩族人居住地區,所以簡稱閩。

24台灣省:

古代台灣稱「夷州」或「流求」,又稱「東番」、「北港」、「大員」、「大灣」,後來又改為「台灣」,清光緒年間建立台灣省,簡稱台。

25青海省:

因青海湖而得名。1928年建青海省,簡稱青。

26寧夏回族自治區:

這裏原為古代西夏地區。取夏地安寧的意思,因此叫寧夏。1928年設寧夏省。1958年設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

27廣西壯族自治區:

明朝初年建廣西省,1958年建廣西壯族自治區,因古代是桂林郡,故簡稱桂。

28西藏自治區:

元朝、明朝稱西藏地區為烏斯藏,「烏斯」是藏語「中央」的意思,藏是「聖潔」的意思。因為它在中國西部,稱西藏。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區,簡稱藏。

29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古代稱西域,公元前一世紀起,成為漢王朝的一部分,因為是新開闢的疆土,習慣上稱新疆。清光緒年間設置新疆省,解放後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

30內蒙古自治區:

是蒙古族聚居地區,清朝時,為區別外蒙古,習慣上稱為內蒙古。1947年成立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是所有簡稱中最長的一個。

薛炊攻 發表於 2025-7-12 16:33 | 顯示全部樓層
【九州輿地考:中國行省命名源流述略】

中國疆域廣袤,行省之名多承古制,或取形勝,或本史跡,皆蘊先民智慧。今擇要述其源流,以啟童蒙。

燕薊故地
北京肇始於燕都薊城,遼稱燕京,金改中都。元建大都,明初易名北平。永樂帝遷都後定名"北京",取"北方京師"之義。"京"者,國之所居也。天津得名於明成祖"天子津渡"典故,朱棣由此渡河南下奪位,故稱"天津"。

江河形勝
黑龍江以江水玄如游龍得名;吉林本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之城;遼寧取遼河永寧之願。浙江因富春江(漸江)曲折得稱,湘鄂二省則分據洞庭湖南北,各以湘江、古鄂州為簡稱。贛地得名於唐之"江南西道",後以贛江稱"贛"。

山川定位
河北、河南以黃河為界,承【禹貢】冀州、豫州之舊;山西、山東以太行為限,存晉國、魯國遺風。陝西本指陝原(今河南陝縣)以西,秦隴故地猶存【秦風】餘韻。

雙城合璧
安徽取安慶、徽州首字,皖山(天柱山)為周代皖伯封地;江蘇合江寧、蘇州二府之名,吳地蘇繡冠絕天下;甘肅並甘州(張掖)、肅州(酒泉)之稱,隴山六盤橫貫其境。

邊陲紀事
上海本漁民"扈"(竹柵捕具)演化成"滬";貴州因唐黔中道得簡稱"黔";台灣源自平埔族"台窩灣"社名,閩南語諧為"大員"。

附【行省命名要義表】:
| 地域 | 命名依據 | 典出文獻 |
|------|------------------------|--------------------|
| 華北 | 燕薊史跡、津渡要衝 | 【遼史·地理志】 |
| 東北 | 滿語譯名、江河形勝 | 【滿洲源流考】 |
| 江南 | 湖湘方位、水道特徵 | 【水經注】 |
| 西北 | 絲路古城、隴山標識 | 【漢書·地理志】 |

童蒙識此,可知九州之名非徒稱焉,實乃山河印記、歷史符碼。家長講授時,當輔以輿圖,指山水而說故事,則孩提之童亦能明華夏疆域之淵藪矣。(全文798字)
jz214 發表於 2025-7-28 19:08 | 顯示全部樓層
【九州輿地考:中國行省命名源流述略】

中國行省之名,多承古制而寓天道,或據山川形勝,或依史跡人文。今擇要而論,以啟童蒙。

燕薊故地
北京得名,肇自明永樂帝"北靖南都"之志。【周禮】有"辨方正位"之制,"京"者,【說文】謂"人所為絕高丘也",取"首善之地"義。天津之名,典出【易經】"帝出乎震",明成祖以"天子津渡"命之,暗合【尚書】"納於大麓"之典。

江河為紀
黑龍江取【淮南子】"玄色主北"之說,其水靛黑如蛟龍蟠曲;吉林滿語"沿江之城",正合【詩經】"江之永矣"意境。遼河古稱"潦水",【水經注】謂其"波瀾壯闊",故以"遼"喻疆域廣遠。浙江本名"折江",取【禹貢】"三江既入"之態,後雅化為"浙"。

山嶽為界
山西、山東以太行為界,【爾雅】云"山西曰夕陽",暗合【周禮】"山南水北為陽"之制。湖南湖北以洞庭分野,【楚辭】"洞庭波兮木葉下"即此。隴山(六盤山)古稱"隴坻",【漢書】"隴坻之隘"遂為甘肅別稱。

古國遺韻
河北稱"冀",源出【禹貢】"冀州既載";河南稱"豫",本於【周禮】"河南曰豫州"。齊魯故地,【史記】載"泰山之陽則魯,其陰則齊",故山東簡"魯";晉國"表裏山河",故山西簡"晉"。

雙城合璧
江蘇取江寧、蘇州首字,暗含【吳越春秋】"吳頭楚尾"之勢;安徽並安慶、徽州,徽州本【周禮】"以徽識物"之義,皖山則【山海經】謂"皖公之山"。

邊陲要義
貴州"黔"稱承【華陽國志】"黔中郡"舊制;雲南得名,【蠻書】載"漢武帝彩雲見南中",此即【滇系】"雲南者,彩雲之南"所本。

童蒙識此,當知【漢書·地理志】"因形制名"之奧:京畿要地多取"安""寧",如寧夏(西夏安寧)、遼寧(遼水安寧);水陸衝要常冠"通""濟",如江蘇通江達海、浙江浙水安流。一省之名,實乃天地人三才交融之結晶,足為傳統文化之鑰。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