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90|回覆: 1

南浦別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_每日詩詞

[複製連結]
中華好詩詞 發表於 2018-9-2 10: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南浦別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全詩賞析

南浦別

南浦別

南浦別
[唐]白居易
南浦淒淒別,
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
好去莫回頭。

南浦別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賞析

詩的前兩句,不僅點出送別的地點和時間,而且以景襯情,渲染出濃厚的離情別緒。「南浦」是送別之處的代名詞。

正由於送別時內心「淒淒」,故格外感覺秋風「裊裊」;而那如泣如訴的「裊裊」風聲,又更加烘托出離人肝腸寸斷的「淒淒」之情。

後兩句中離人的每「一看」,引起送行人「腸一斷」,詩人連用兩個「一」,把去留雙方的離愁別緒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首送別小詩,清淡如水,通俗易懂,描寫的場景一般人都有親身體會,因而能牽動讀者的心弦,產生強烈的共鳴,令人難忘。

文字由中華好詩詞(微信號:hebtvzhhsc)編輯,轉載請標明出處。

992647b668c0d4ed9d67e57ad5e9be61.jpg

張啟功 發表於 2018-9-29 00:41 | 顯示全部樓層
南浦別
南浦淒淒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斷腸別!
劉軌助 發表於 2025-4-24 04:53 | 顯示全部樓層
【南浦別】中的離情美學與白詩通俗性探微

白居易【南浦別】以二十字凝練離愁,堪稱唐代送別詩之典範。其藝術價值不僅在於情感的真摯,更在於通過意象選擇、語言錘鍊與結構經營,構建出極具普遍意義的離別場景。

一、意象的經典化與情感投射
「南浦」作為送別母題,源出【楚辭·九歌】「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經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的強化,已成中國文學中的離別符號。白居易沿用此典,既節省筆墨,又喚醒集體文化記憶。「西風裊裊秋」則以物候點明時序,風之「裊裊」與心之「淒淒」形成通感,使無形離愁具象為可觸的蕭瑟。這種意象組合,實現了【文心雕龍】所謂「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的意境營造。

二、數詞「一」的張力結構
後聯「一看腸一斷」中,兩個「一」字形成遞進式因果鏈:行者每回眸一次,便加劇送者一寸肝腸摧折。這種量化表達,暗合【詩經·採薇】「行道遲遲,載渴載飢」的疊加修辭,但白詩更以口語化表述強化了動作與痛苦的同步性。末句「好去莫回頭」看似勸慰,實為矛盾心理的外化——既恐對方留戀,又懼己身難持,與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異曲同工,皆在克制中見深情。

三、白詩通俗性的美學價值
此詩恰體現白居易「見者易諭」「聞者深誡」(【新樂府序】)的創作觀。全詩無僻字、無典故堆砌,卻通過「秋風」「回眸」等日常經驗觸發共鳴。宋人惠洪【冷齋夜話】評白詩「如山東父老課農桑,言言皆實」,正道出其以淺語訴深情的特質。這種通俗性非藝術性的削弱,而是對盛唐藻繪之風的超越,使詩歌從廟堂回歸人間,契合中唐以降「尚實尚俗」的文學轉向。

結語:
【南浦別】之不朽,在於它將個體體驗升華為人類共通的離別範式。今日讀者仍能從中照見自己的「南浦時刻」,這正是經典的力量——用最簡淨的語言,鑿開最深邃的情感泉眼。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