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91|回复: 1

南浦别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_每日诗词

[复制链接]
中华好诗词 发表于 2018-9-2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浦别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全诗赏析

南浦别

南浦别

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南浦别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赏析

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南浦’是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如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

后两句中离人的每‘一看’,引起送行人‘肠一断’,诗人连用两个‘一’,把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通俗易懂,描写的场景一般人都有亲身体会,因而能牵动读者的心弦,产生强烈的共鸣,令人难忘。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992647b668c0d4ed9d67e57ad5e9be61.jpg

+
张启功 发表于 2018-9-29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断肠别!
刘轨助 发表于 2025-4-24 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浦别》中的离情美学与白诗通俗性探微

白居易《南浦别》以二十字凝练离愁,堪称唐代送别诗之典范。其艺术价值不仅在于情感的真挚,更在于通过意象选择、语言锤炼与结构经营,构建出极具普遍意义的离别场景。

一、意象的经典化与情感投射
‘南浦’作为送别母题,源出《楚辞·九歌》‘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经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强化,已成中国文学中的离别符号。白居易沿用此典,既节省笔墨,又唤醒集体文化记忆。‘西风袅袅秋’则以物候点明时序,风之‘袅袅’与心之‘凄凄’形成通感,使无形离愁具象为可触的萧瑟。这种意象组合,实现了《文心雕龙》所谓‘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的意境营造。

二、数词‘一’的张力结构
后联‘一看肠一断’中,两个‘一’字形成递进式因果链:行者每回眸一次,便加剧送者一寸肝肠摧折。这种量化表达,暗合《诗经·采薇》‘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的叠加修辞,但白诗更以口语化表述强化了动作与痛苦的同步性。末句‘好去莫回头’看似劝慰,实为矛盾心理的外化——既恐对方留恋,又惧己身难持,与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异曲同工,皆在克制中见深情。

三、白诗通俗性的美学价值
此诗恰体现白居易‘见者易谕’‘闻者深诫’(《新乐府序》)的创作观。全诗无僻字、无典故堆砌,却通过‘秋风’‘回眸’等日常经验触发共鸣。宋人惠洪《冷斋夜话》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正道出其以浅语诉深情的特质。这种通俗性非艺术性的削弱,而是对盛唐藻绘之风的超越,使诗歌从庙堂回归人间,契合中唐以降‘尚实尚俗’的文学转向。

结语:
《南浦别》之不朽,在于它将个体体验升华为人类共通的离别范式。今日读者仍能从中照见自己的‘南浦时刻’,这正是经典的力量——用最简净的语言,凿开最深邃的情感泉眼。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