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20|回复: 0

[诗词赏析] 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谢_每日诗词

[复制链接]
中华好诗词 发表于 2018-8-28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全诗赏析

定风波

定风波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宋]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 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 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 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全诗赏析

上片前二句为抑,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表明秋霖让人叫苦连连;下三句是一扬,写重阳放晴登高痛饮,有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

下片三句,老翁头上插花不合时宜,作者借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此为二扬。

最后三句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此为三扬。

全词结构一抑三扬,笔力豪迈,抒发了作者虽被贬黔州、身居恶劣环境,却穷且益坚、老当益壮,不屈于命运摆布的乐观精神。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清幽 发表于 2025-7-11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解诂:黄山谷谪居黔州的文士风骨

黄鲁直此阕《定风波》,作于绍圣二年(1095)重阳,时谪居黔州。全词以"抑—扬—扬—扬"三重转折,构建起宋代贬谪文学中独特的"精神突围"范式。上片"万里黔中一漏天"之喻,非止状黔地多雨,实暗用《诗经·豳风》"既破我斧,又缺我斨"的比兴传统。将谪居困境具象为"屋居似乘船"的飘摇意象,与杜甫"老病有孤舟"异代同慨。

下片"黄菊上华颠"乃全词文眼。《荆楚岁时记》载重阳佩茱萸、食蓬饵、饮菊酒之俗,然山谷此语别有深意。考《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渊明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此典经山谷点化,遂成"不服老"的精神宣言。其"华颠"(白头)簪菊之举,既是对魏晋风度的追摹,更是对当下处境的超越性宣言。

"戏马台"三句尤见山谷诗法之妙。戏马台在彭城,项羽所筑,两谢(谢瞻、谢灵运)重阳联句于此。山谷身在黔州而神驰彭城,此"追"字非谓地理距离,实乃精神维度上的古今对话。"驰射"与"拍肩"的并置,将《史记·项羽本纪》的武勇与《世说新语》的文雅熔铸一炉,创造出"风流犹在"的复合意象。

此词章法之奇,在于将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羞将短发还吹帽"的沉郁,转化为"气岸拍肩"的豪宕。山谷以"点铁成金"之法,将黔州瘴疠之地转化为精神驰骋的疆场,其"三扬"结构实为三重精神境界的跃升:从自然困境的突围(重阳天霁),到生命姿态的宣告(黄菊华颠),终至文化传统的接续(追拍古人)。这种以文人气节转化现实困厄的书写策略,正是宋代士大夫"内在超越"的典型体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癸未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九日 2025/7/13/週日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