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29|回覆: 1

[詩詞賞析] 旋折荷花剝蓮子, 露為風味月為香_全詩賞析

[複製連結]
中華古詩詞 發表於 2018-8-20 12: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蓮.旋折荷花剝蓮子露為風味月為香全詩賞析

蓮花

蓮花

宋·蘇軾
城中擔上賣蓮房,
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剝蓮子,
露為風味月為香。

旋折荷花剝蓮子露為風味月為香全詩注釋

1、抵:比得上。

2、旋:很快。

旋折荷花剝蓮子露為風味月為香全詩譯文

城中有人挑着擔子在賣蓮房,於是我們未去西湖泛舟郊遊玩賞。蓮農隨即攀折擔中的荷花,剝出蓬內蓮子,那蓮子有着露水的風味,月色的清香。

旋折荷花剝蓮子露為風味月為香全詩賞析

【蓮】這首小詩,表達了詩人對蓮子的喜愛之情,反映了詩人不以官場失意為意的恬淡閒適的心情。詩的開頭兩句敘事,交代了『賣蓮房』一事強烈地吸引了詩人,詩人連泛舟游西湖的打算都放棄了。在這平實的敘事中,透露出詩人對蓮子的喜愛之情。『旋折荷花剝蓮子』既寫出了賣蓮子者動作的迅速敏捷,也寫出了詩人求購蓮子的心情急切。『露為風味月為香』一句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用『露』和『月』來形容蓮子的風味和香氣,似乎不合情理,但這種形容卻給讀者留下無限的想像空間和無窮的回味。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11 11:58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qq75413553 發表於 2025-5-16 20:28 | 顯示全部樓層
【蓮】詩品鑑:蘇軾筆下的物性觀照與審美超越

蘇軾此詩作於元豐年間杭州通判任上,全篇以白描手法勾勒市井蓮事,卻暗藏宋人特有的理趣與禪意。四句二十八字間,既見士大夫的生活雅趣,亦透露出宋代文人"格物致知"的哲學底色。

一、結構中的二元對照
首聯"城中擔上賣蓮房,未抵西湖泛野航"形成雙重對比:空間上"城中"與"西湖"的市井/自然對立,行為上"賣蓮房"與"泛野航"的功利/超然對照。這種刻意營造的張力,實為後文"旋折"句的審美飛躍埋下伏筆。蘇軾以"未抵"二字輕巧翻轉世俗價值判斷,暗示真正的詩意不在遠遊而在即目所見。

二、感官書寫的哲學維度
"旋折荷花剝蓮子"中的動態連詞"旋"字極妙,既狀農人嫻熟動作,更暗合禪宗"當下即是"的頓悟觀。而"露為風味月為香"之句,表面看是通感修辭,實則蘊含宋代理學"物各有性"的認知——蓮子之味不在舌根,露月之質不在形色,詩人以超越感官的體悟直指本體。這種寫法與同時代周敦頤【愛蓮說】"香遠益清"的托物言志迥異,展現蘇軾"即物即真"的獨特審美。

三、文字背後的精神圖景
尾聯的"露月"意象需放在蘇軾思想體系中解讀。其【前赤壁賦】有"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此詩則以露月喻蓮子,將剎那感官體驗升華為永恆宇宙精神。這種"小中見大"的筆法,正是宋代文人"觀物取象"思維的具體呈現。值得注意的是,詩中賣蓮人、剝蓮動作等市井元素未被雅化,反而以其本真狀態成為觀照對象,體現蘇軾"凡物皆有可觀"的平等智慧。

此詩之妙,不在蓮子的物理屬性描寫,而在詩人通過日常物象完成的精神超越。清代紀昀評蘇詩"觸處生春",此作正是典型:以市井買賣為緣起,以宇宙意識為歸宿,在剝蓮食實的平凡舉動中,照見"萬物靜觀皆自得"的理趣。這種將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創作取向,正是蘇軾對宋代文化精神的卓越貢獻。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