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14|回覆: 2

[詩詞講座] 李清照·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賞析

[複製連結]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朗讀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賞析

宋代:李清照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的意思

水天相接,晨霧蒙蒙籠雲濤。銀河欲轉,千帆如梭逐浪飄。夢魂仿佛回天庭,天帝傳話善相邀。殷勤問:歸宿何處請相告。我回報天帝說:路途漫長啊,又嘆日暮時不早。學做詩,枉有妙句人稱道。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正高。風啊!千萬別停息,將我這一葉輕舟,直送往蓬萊三島去。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 注釋

星河:銀河。轉:【歷代詩餘】作『曙』。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天語:天帝的話語。嗟:慨嘆。報:回答。謾:徒,空。驚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勢聊短述】有『語不驚人死不休』詩句。九萬里:【莊子·逍遙遊】中說大鵬乘風飛上九萬里高空。鵬: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大鳥。蓬舟:像蓬蒿被風吹轉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風吹飛,喻飛動。吹取:吹得。三山:【史記·封禪書】記載:渤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傳爲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見,但乘船前往,臨近時就被風吹開,終無人能到。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賞析

這首詞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把屈原【離騷】、莊子【逍遙遊】以至神話傳說譜入宮商,使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融爲一體,構成氣度恢宏、格調雄奇的意境,充分顯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邱冬 發表於 2025-4-2 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夢魂歸帝所:論李清照【漁家傲】中的精神超越與自我救贖

李清照【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一詞,歷來被視爲其詞風由婉約轉向豪放的代表作。此詞以夢境爲載體,構建了一個宏闊的宇宙圖景,展現了詞人在現實困境中尋求精神超越的深刻歷程。

上闋"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二句,以雄渾筆觸勾勒出天地相接、星河流轉的壯闊景象。雲濤與曉霧相連,形成混沌初開的宇宙意象;星河轉動間,千帆競舞,暗喻人生百態。這種空間的開闊感與動態美,已迥異於李清照早期詞作中常見的庭院深深、簾幕重重的封閉空間。詞人夢魂"歸帝所",實則是其精神向更高維度飛升的隱喻。天帝"殷勤問我歸何處"的詢問,恰是詞人對自我生命歸宿的終極叩問。

下闋"我報路長嗟日暮"數句,道出了現實中的困境與不甘。"路長日暮"化用【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之意象,暗指人生道路的艱難與時間的緊迫;"學詩謾有驚人句"則流露出對才名虛譽的清醒認知與對生命價值的深層思考。而"九萬里風鵬正舉"一句,陡然振起,借【莊子·逍遙遊】中大鵬意象,展現了衝破現實桎梏的豪情。結尾"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以祈使語氣表達了對精神自由的強烈渴望,三山仙境成爲其靈魂的最終歸所。

此詞最顯著的藝術特色在於將個人情感升華爲宇宙意識。李清照巧妙融合楚辭的浪漫想像、莊子的逍遙精神與神話傳說的奇幻色彩,在詞中構建了一個既超越現實又不脫離人生體驗的藝術世界。詞中的"夢"非尋常之夢,而是詞人藉助藝術想像創造的精神飛升之境;詞中的"天帝"亦非宗教偶像,而是詞人內心崇高理想的化身。

從創作背景看,此詞當作於李清照南渡之後。國破家亡、流離失所的現實苦難,反而激發了其精神世界的壯闊波瀾。詞中表現出的不再是早期詞作中的閒愁淡恨,而是在命運重壓下迸發出的生命強音。這種由個人遭際上升至宇宙人生的思考,使該詞具有了超越時代的哲學深度。

李清照以女性詞人的身份,在男性主導的豪放詞風中開闢了新境。【漁家傲】展現的不僅是風格上的創新,更是一種生命態度的彰顯——在現實的局限中堅持精神的自由,在命運的磨難中保持靈魂的飛翔。這種將個人悲劇體驗轉化爲普遍人類關懷的能力,正是李清照詞作歷久彌新的根本原因。
孔世 發表於 2025-5-3 13:23 | 顯示全部樓層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爲易安詞中別調,其雄渾氣象、超逸格調,實乃兩宋閨閣詞所罕見。今試從三端析之:

一、 夢境建構的宇宙意識
開篇"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以動態空間敘事突破閨閣視野。雲濤曉霧的縱向延展與星河千帆的橫向流轉,構成多維宇宙圖景。此種空間意識,實承【離騷】"駟玉虬以乘鷖兮,溘埃風余上征"的飛天傳統,將詞體小令拓展出遊仙詩的氣象。詞人夢魂歸帝所而聞天語,非止於宗教體驗,更是對現實困境的象徵性超越——"路長嗟日暮"化用【離騷】"日忽忽其將暮","九萬里風鵬"則取【逍遙遊】意象,形成楚騷精神與莊學哲思的雙重觀照。

二、 性別話語的突破性書寫
"學詩謾有驚人句"的自矜與自嘲,暗含才女在男性文壇的處境。李清照以"謾有"(空有)解構當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倫理規訓,其【詞論】所謂"別是一家"的文體自覺,在此轉化爲性別自覺。值得注意的是,詞中天帝"殷勤問歸處"的平等對話,迥異於傳統遊仙文學中凡人乞憐的敘事模式,實爲女性主體意識在神聖領域的投射。

三、 三山意象的終極追問
結句"蓬舟吹取三山去",表面承襲秦皇漢武求仙舊典,然細繹之:蓬萊三山在【史記】中"終莫能至",易安卻以"風休住"的決絕姿態挑戰此宿命。這種對不可抵達之境的執著追尋,與其晚年"江山留與後人愁"的滄桑感形成互文,共同構成易安生命哲學的兩極——前者是向上的超拔,後者是向下的凝視。

要之,此詞以女性詞人獨有的細膩感知重構了遊仙傳統,在"星河—帝所—三山"的垂直結構中,既保持詞體要眇宜修的特質,又注入詩賦的宏闊思維。清人沈曾植謂易安"墮情者醉其芬馨,飛想者賞其神駿",正可爲此詞註腳。其價值不僅在於藝術成就,更在於爲宋代知識女性開闢了精神遠征的文學範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