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12|回復: 2

[诗词讲座]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

[複製鏈接]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朗读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

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意思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注释

星河:银河。转:〖历代诗余〗作『曙』。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天语:天帝的话语。嗟:慨叹。报:回答。谩:徒,空。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邱冬 發表於 2025-4-2 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梦魂归帝所:论李清照《渔家傲》中的精神超越与自我救赎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词,历来被视为其词风由婉约转向豪放的代表作。此词以梦境为载体,构建了一个宏阔的宇宙图景,展现了词人在现实困境中寻求精神超越的深刻历程。

上阕"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二句,以雄浑笔触勾勒出天地相接、星河流转的壮阔景象。云涛与晓雾相连,形成混沌初开的宇宙意象;星河转动间,千帆竞舞,暗喻人生百态。这种空间的开阔感与动态美,已迥异于李清照早期词作中常见的庭院深深、帘幕重重的封闭空间。词人梦魂"归帝所",实则是其精神向更高维度飞升的隐喻。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的询问,恰是词人对自我生命归宿的终极叩问。

下阕"我报路长嗟日暮"数句,道出了现实中的困境与不甘。"路长日暮"化用《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之意象,暗指人生道路的艰难与时间的紧迫;"学诗谩有惊人句"则流露出对才名虚誉的清醒认知与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而"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陡然振起,借《庄子·逍遥游》中大鹏意象,展现了冲破现实桎梏的豪情。结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以祈使语气表达了对精神自由的强烈渴望,三山仙境成为其灵魂的最终归所。

此词最显著的艺术特色在于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宇宙意识。李清照巧妙融合楚辞的浪漫想象、庄子的逍遥精神与神话传说的奇幻色彩,在词中构建了一个既超越现实又不脱离人生体验的艺术世界。词中的"梦"非寻常之梦,而是词人借助艺术想象创造的精神飞升之境;词中的"天帝"亦非宗教偶像,而是词人内心崇高理想的化身。

从创作背景看,此词当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现实苦难,反而激发了其精神世界的壮阔波澜。词中表现出的不再是早期词作中的闲愁淡恨,而是在命运重压下迸发出的生命强音。这种由个人遭际上升至宇宙人生的思考,使该词具有了超越时代的哲学深度。

李清照以女性词人的身份,在男性主导的豪放词风中开辟了新境。《渔家傲》展现的不仅是风格上的创新,更是一种生命态度的彰显——在现实的局限中坚持精神的自由,在命运的磨难中保持灵魂的飞翔。这种将个人悲剧体验转化为普遍人类关怀的能力,正是李清照词作历久弥新的根本原因。
孔世 發表於 2025-5-3 13:23 | 顯示全部樓層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为易安词中别调,其雄浑气象、超逸格调,实乃两宋闺阁词所罕见。今试从三端析之:

一、 梦境建构的宇宙意识
开篇"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以动态空间叙事突破闺阁视野。云涛晓雾的纵向延展与星河千帆的横向流转,构成多维宇宙图景。此种空间意识,实承《离骚》"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的飞天传统,将词体小令拓展出游仙诗的气象。词人梦魂归帝所而闻天语,非止于宗教体验,更是对现实困境的象征性超越——"路长嗟日暮"化用《离骚》"日忽忽其将暮","九万里风鹏"则取《逍遥游》意象,形成楚骚精神与庄学哲思的双重观照。

二、 性别话语的突破性书写
"学诗谩有惊人句"的自矜与自嘲,暗含才女在男性文坛的处境。李清照以"谩有"(空有)解构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伦理规训,其《词论》所谓"别是一家"的文体自觉,在此转化为性别自觉。值得注意的是,词中天帝"殷勤问归处"的平等对话,迥异于传统游仙文学中凡人乞怜的叙事模式,实为女性主体意识在神圣领域的投射。

三、 三山意象的终极追问
结句"蓬舟吹取三山去",表面承袭秦皇汉武求仙旧典,然细绎之:蓬莱三山在《史记》中"终莫能至",易安却以"风休住"的决绝姿态挑战此宿命。这种对不可抵达之境的执着追寻,与其晚年"江山留与后人愁"的沧桑感形成互文,共同构成易安生命哲学的两极——前者是向上的超拔,后者是向下的凝视。

要之,此词以女性词人独有的细腻感知重构了游仙传统,在"星河—帝所—三山"的垂直结构中,既保持词体要眇宜修的特质,又注入诗赋的宏阔思维。清人沈曾植谓易安"堕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骏",正可为此词注脚。其价值不仅在于艺术成就,更在于为宋代知识女性开辟了精神远征的文学范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