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19|回覆: 2

[中醫理論] 張仲景試探性診療分析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8-8-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試探性診療是中醫在臨證過程中,對於尚未確診的病證,提出有根據的假設,進行試探性治療,並通過觀察病人對藥物的反應,進一步確定病證性質、程度的一種試探性診斷方法。人體是一個複雜的整體,經絡臟腑,陰陽會通,玄冥幽微,變化難極,若非至精至明之士,鮮能明辨掌握,從容應對。即便如此,然而病理幽深,錯綜複雜,於脈證難辨之處亦需靈活通變。醫聖張仲景,稟實事求是之精神,承客觀理性之態度,於臨證中屢論試探性診療之法,筆者有感於斯,特於此處詳論發明,求方家斧正。

緣於臨床實驗

中醫學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歷代中醫非常重視臨床經驗的整理、保存和運用。在廣大臨床中醫學者的思想中,獲得臨床經驗的過程就是不斷地對疾病進行探索和試探。當經驗被成功地運用於新的診治活動中,過去的經驗就是最可靠的科學實驗成果,因此,中醫臨床經驗就是最客觀的醫學實驗。由此可見,獲得臨床經驗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試探,而中醫臨床活動中的試探性治療是完成試探的最常用實踐方式。試探性診療,其思想古已有之,傳說中的神農嘗百草,便是通過試探性品嘗藥草而得到反饋的一種樸素方法,對早期積累藥物的臨床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及至【黃帝內經】時代,試探性診療已初見芻型,【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取之陽。』古人認為病人有熱象,用寒涼藥清熱瀉火而熱不退,應當判斷為虛熱證,宜用補陰藥治療;病人有寒象者,用辛溫解表散寒而寒象不除,應當判斷為虛寒證,宜用補陽藥治療。這便是試探法在醫學中的早期運用,雖只涉及治則,無具體治法及方藥,然對後世影響卻頗為深遠。

傷寒論】中的運用

東漢張仲景,承襲古人思維模式,以實事求是之態度,對諸多疾病進行大膽探索,在其著作【傷寒論】一書中,對某些一時難以明確的病證,擬多種試探性診療策略,靈機活法,反覆推求,明確病證,故治療有的放矢,堪為臨床典範。

試食索餅以知胃氣

傷寒論】第332條云:『傷寒始發熱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當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為除中。食以索餅,不發熱者,知胃氣尚在,必愈,恐暴熱來出而復去也。』在厥熱勝復過程中,厥熱相等為病癒,厥多於熱為病進。患者手足厥冷與下利清谷並見,病機當屬陰寒內盛、中陽虛衰,按理說應當不能食或不欲食,而今反能食,即有胃氣來復和除中兩種可能,此時難以明確診斷,因此宜採用試探法,令患者食以索餅,以辨明其真偽。如不發熱,可斷明乃胃氣來復,為佳兆;如暴熱忽來且迅速變現厥逆,乃是除中,為惡兆。

試投理中以知病位

傷寒論】第159條云:『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赤石脂禹餘糧湯。』傷寒病在表,法當汗出而愈,然醫者不循先後表裏之法,接二連三以下法誤治,導致患者脾胃受損,寒熱錯雜,升降失常,在理宜以瀉心湯和胃消痞,可能病重藥輕,下利未好轉,醫者彷徨驚疑,續用下法,導致下利更重。此時經前醫輾轉治療,病機複雜,究竟病位是在中焦脾胃陽虛、運化失常,還是病在下焦腎陽虧虛,大腸滑脫失禁,抑或是膀胱氣化不利,水濕浸漬大腸?不得而知。此時病位難以確定,仲景使用試探法,先以理中丸溫陽健脾,以復脾運,但是結果不理想,患者下利仍不止,然後使用赤石脂禹餘糧丸,以澀腸固脫,若下利仍不止,最後再用五苓散類湯劑,以化氣利水、利小便以實大便。

試小承氣以探燥屎

傷寒論】第209條云:『陽明病,潮熱,大便微硬者,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者,此但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陽明病,發潮熱,大便硬,熱與宿食相結,此時陽明邪熱愈熾,腸中宿垢益結,治之之法,宜以大承氣湯釜底抽薪,攻下燥屎。如果出現六七日不大便,而潮熱、腹滿等症狀尚不明顯,則腸中究竟有無燥屎,一時難以判斷。仲景於此時用試探法,以小承湯略為試探性治療,若湯入腹中,患者轉矢氣,便可證明確有燥屎無疑,宜換大承氣湯峻下陽明腑實,蕩滌腸胃。如果服承氣湯後,患者並不轉矢氣,說明腸中尚無燥屎,胃家未實,此時不可攻下,以免損傷脾胃。

先試建中後治柴胡

傷寒論】第100條云:『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傷寒,若浮取脈象見澀,此為氣血不足,乃本虛;沉取脈象見弦,弦主少陽病,又兼主痛證。腹中急痛而見此脈,主要為中焦虛寒,氣血不足,或兼有少陽之邪相乘太陰脾土所致,然此病之弦脈究竟是否是在中焦虛寒、氣血不足的基礎上合併有少陽肝膽氣鬱犯脾?則不得而知。因此,仲景於此時運用試探法,先解決本虛的問題,故用小建中湯以建中氣、養氣血,若愈,則說明病邪未涉及少陽;若不愈,則說明除本虛之外,邪氣尚波及少陽,再施小柴胡湯以和解少陽,則病可愈。

先試甘草後飲桔梗

傷寒論】第311條云:『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與桔梗湯。』足少陰腎經循喉嚨,挾舌本,今少陰病二三日,客熱中於少陰經脈,循經上犯咽喉,故咽痛。因病屬初起,邪熱不甚,病變較輕,因此咽部僅輕微紅腫熱痛,並無脈微細、但欲寐等重症。然其邪熱程度一時難以把握,故仲景先考慮只用一味生甘草清熱解毒、利咽止痛為治;若不愈,則說明邪熱較重,宜加重清熱利咽的力量,故在甘草湯再加一兩桔梗,以開宣肺氣、清利咽喉。

人體生理玄妙幽微,病理錯綜複雜,一生為醫,誤判誤治,實難避免。張仲景為一代宗師,其偉大不僅在於精湛高超的醫學技術,更在於其實事求是、膽大心細、勤奮不倦的醫學精神。即便是在當今社會,醫學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臨床上仍然存在對某些疾病的診斷一時尚難明確,此時仍宜運用試探性診療的方法,以儘快明確診斷、及時治療,其核心乃在於醫者邏輯清晰、謹心慎行,如此方合聖人本心。(廖華君 鍾玉梅 廣州中醫藥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黃果冶 發表於 2025-5-17 12:43 | 顯示全部樓層
【傷寒論】試探性診療思想發微——兼論張仲景臨床辨證思維體系

(一)試探性診療的哲學基礎
試探性診療實為"以藥測證"之法,其理論根基在於【周易】"變易"思想與【內經】"揆度奇恆"之道的結合。【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言"以我知彼,以表知裏,以觀過與不及之理"正是此法要義。張仲景將這種動態認知方法升華為系統的診療規範,其核心在於建立"假設-驗證-修正"的辨證循環體系。值得注意的是,仲景之試探絕非盲目嘗試,而是建立在"平脈辨證"基礎上的定向探測,此即【傷寒論·自序】強調"見病知源"之深意。

(二)【傷寒論】試探法類型學分析
1. 胃氣試探法(索餅法)
第332條所示"食以索餅"實為功能性診斷的典範。此條暗含三層辨證邏輯:首先通過"反能食"發現"除中"疑點,繼而以索餅(素面)這一中性食物測試胃氣存亡,最終觀察"暴熱來出而復去"的假熱現象。整個過程構建起"症狀反常-溫和刺激-反應判定"的完整診斷鏈條,較之現代醫學的"激發試驗"早出千年。

2. 方藥反證法
如214條小承氣湯試探法:"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此乃典型的藥物反證法,通過小劑量方藥觀察轉氣現象,既避免大承氣湯峻下傷正,又能準確判斷燥屎存在與否。仲景在此展現出"方證相應"思想的精妙運用——以方為探針,以證為標的。

(三)試探性診療的現代啟示
1. 動態辨證思維
仲景試探法打破線性診斷模式,建立"診-治-再診"的螺旋上升認知過程。這種動態辨證觀與當代循證醫學的"診斷性治療"理念高度契合,卻早於西方醫學近兩千年。

2. 風險控制智慧
【傷寒論】中所有試探性治療均遵循"最小干預"原則:索餅取食物之性平和,小承氣湯減量投用,桂枝湯有"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後服"的警示。這種謹慎態度對當今過度醫療現象具有警示意義。

(四)學術商榷
有學者將試探性診療等同於"經驗醫學",此說未盡妥帖。觀【傷寒論】諸條,仲景之試探皆建立在六經辨證體系之上,有嚴格的指征與判定標準,實為系統理論指導下的科學實踐,與單純經驗積累有本質區別。

結語:
張仲景試探性診療思想體現了中醫學"以動察變"的認知智慧,其價值不僅在於具體方法的創新,更在於構建了動態化的臨床思維範式。在當代中醫臨床中,重新審視這一傳統智慧,對於完善辨證論治體系、提高疑難病診療水平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然須強調,運用此法必須恪守仲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的基本原則,避免陷入"以方試病"的誤區。
帥先帙式君 發表於 2025-6-2 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仲景試探診療之精微發覆】

張君所論試探性診療,誠得仲景心法之要。然此道玄微,尚有未盡之義,今試為補苴闡發。

一、試探診療之哲學根基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仲景之試探法實本於"以藥測證"的辯證思維,其理論根基在於:
1. 動態平衡觀:人體陰陽處於"陰平陽秘"的恆動狀態
2. 象數思維:通過藥物反應之"象"反推病機本質
3. 中和思想:以藥物為媒介建立醫患反饋系統

二、【傷寒論】試探法分類考
1. 藥餌試探法(如索餅試胃氣)
第209條小承氣湯"若更衣者勿服"
第315條白通加豬膽汁湯"脈暴出者死"

2. 時序觀察法
第23條"太陽病,得之八九日"的傳變觀察
厥熱勝復的"厥五日,熱亦五日"周期判定

3. 脈證互勘法
第214條"脈滑而疾者"與小承氣湯
第317條通脈四逆湯"脈微欲絕"之辨

三、試探診療的現代詮釋
1. 符合控制論"黑箱理論":通過輸入輸出反饋認識系統
2. 體現循證醫學思想:以臨床反應為證據層級
3. 暗合現代診斷學"治療性診斷"原則

四、臨證運用要點
1. 必須把握"三要":
指征要明(如除中證必見厥利)
藥量要輕(如小承氣湯先與少量)
觀察要細(如索餅後熱型變化)

2. 當避"三忌":
忌孟浪投峻劑
忌膠柱鼓瑟
忌不候氣機

五、古今案例對勘
1. 仲景治狐惑病"狀如傷寒"先用甘草瀉心湯試探
2. 葉天士【臨證指南】載"初用辛涼無效,轉甘寒而愈"案
3. 現代名醫蒲輔周治疑似少陽證,先予小柴胡湯少量投試

結語:
試探之法,實為"以常衡變,以變測常"的辯證過程。仲景示人規矩而不泥規矩,要在"觀其脈證,知犯何逆"八字真言。今人用之,當師古而不泥古,若吳鞠通所云:"治外感如將,治內傷如相",試探之際,尤需存"如履薄冰"之心,方得聖賢真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