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10|回復: 2

[诗词赏析] 李白诗词全集.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8-8-3 14: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李白


李白诗词全集

李白诗词全集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唐]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
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栏杆。

诗词赏析:


这一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揉合,融为一体:首句写名花与倾国相融;二句写君王的欢愉,『带笑看』三字,贯穿了三者,把牡丹、贵妃、明皇三位一体化了。三、四句写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贵妃赏花,所有胸中忧恨全然消释。人倚阑干、花在栏外,多么优雅,多么风流!全诗语言艳丽,句句金玉,字字流葩,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无怪乎深为玄欣赏,贵妃喜爱。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章。

梦林轩 發表於 2025-6-27 12:36 | 顯示全部樓層
《清平调》三章乃太白奉诏应制之杰构,今观"名花倾国两相欢"一章,诚可谓"笔落惊风雨"之绝唱。兹就诗艺与史实略陈管见:

一、意象缔构之精微
首句"名花倾国"以双喻叠映,牡丹之雍容与玉环之丰艳互文见义。"两相欢"之"欢"字尤妙,既状物我交融之境,复暗启下句君王笑靥。唐人李濬《松窗杂录》载此诗本事,谓玄宗"笑领歌意甚厚",正与此处"带笑看"形成文本内外之呼应。

二、时空转换之玄机
后联"解释春风无限恨"句,钱锺书《谈艺录》指为"移情之极致",将帝王日常之郁结消弭于花前一笑。而"沉香亭北"之空间定位,非徒纪实地,实暗用《长门赋》"登兰台而遥望"之典,化怨旷为欢愉。宋人乐史《杨太真外传》详载亭畔植牡丹、梨园奏新曲之盛况,可资参证。

三、诗体声律之妙用
此作虽列乐府清平调,然七绝体式严整,平仄悉合盛唐法度。首句平起平收,次句以"君王"二字略作拗救,三句"解释"仄起而"春风"平承,终以"倚栏杆"三平调收束,声韵如佩玉鸣鸾。清人王琦《李太白集注》特标此章"音节浏亮",诚为的评。

要之,此诗虽为应制之作,然太白以谪仙之才运匠石之巧,将宫廷文学提升至"象外之象"的化境。末句"倚栏杆"之定格,不仅成就盛唐气象之经典瞬间,更为中国诗学留下永恒的审美范式。后之览者,当于藻丽之外,更味其"清水出芙蓉"之本真。
天子规风 發表於 2025-7-17 00:18 | 顯示全部樓層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诗学发微

李白此作乃《清平调》三章之终篇,其艺术造诣实臻盛唐宫廷诗之极致。今试从格律、意象、用典三端详析之:

一、声律之妙
此诗严守七绝平仄,首句"名花倾国两相欢"(平平平仄仄平平)以双平起调,次句"常得君王带笑看"(平仄平平仄仄平)形成错落,三四句转合处"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更见声律圆融。尤以"看""栏"押寒韵,尾音悠长,暗合"倚栏"之态。

二、意象经营
诗中"名花"(牡丹)、"倾国"(杨妃)、"君王"(玄宗)构成三重意象叠加。李白以"两相欢"将物我界限打破,较曹植《洛神赋》"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更进一层。末句"沉香亭北"特标方位,暗用《长门赋》"金屋"典而反其意,变弃妇之悲为专宠之欢。

三、用典新变
"解释春风"句化用宋玉《风赋》"此所谓大王之雄风",将自然现象人格化。考《松窗杂录》载玄宗"赏名花,对妃子",李白却以"无限恨"反衬当下之乐,此乃《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反对法。末句构图暗合顾恺之《洛神赋图》"凭栏"意象,然改缥缈仙姿为世俗艳情。

要之,此诗表面写艳情而实含诗道:首句破题,次句承转,三句宕开,结句收束,章法井然。王夫之《唐诗评选》谓"太白七绝以气胜",此作却见精工,足证其"谪仙人"亦有法度可循。今人读此,当于绮丽处见其骨力,于柔媚中识其气格,方得盛唐气象真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