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76|回覆: 2

[武術視頻] 1980年代拍攝的民間傳統功夫八卦掌,那時候的功夫好純正!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7-27 14: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西米露 發表於 2025-6-18 13:44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八卦掌之"純正"與時代流變】

觀此1980年代八卦掌影像,不禁令人遙想董海川祖師開宗立派之氣象。所謂"純正"二字,實需置於武學發展史中辯證觀之。八卦掌自清同治年間肇始,歷經民國國術館體系化整理,至1980年代已形成三大支脈並立格局。視頻中所現"游身繞步,走圈換掌"之態,確乎可見程廷華"游身八卦"一脈遺風,然細究其勁路轉換,已暗含新時代體育化改造痕跡。

考八卦掌本真,當以【易經】"剛柔相摩,八卦相盪"爲體,以"趟泥步""青龍探爪"等七十二式爲本。老輩武者講究"三盤九節俱要活,二十四法須分明",今觀影像中習者雖步法圓活,然"塌腰坐胯"之功稍欠火候,"擰旋走轉"時常見肩胯脫節之弊。此非習者之過,實乃特殊年代訓練體系斷裂所致——1950至1970年代傳統武術傳承受阻,1980年代復甦時,許多口訣心法已如【莊子】所言"傳其常情,無傳其溢言"。

然則所謂"純正",非泥古不化之謂。董公當年融通"轉天尊"道家導引術與少林反背捶,方成此門。今人若執著表象,反失"變易"之旨。視頻可貴處,在於保存了孫祿堂【八卦拳學】所述"氣沉丹田,力由脊發"的發力範式,其"單換掌"接"雙撞掌"的銜接,猶見尹福支脈"冷脆快"特色。較之當代競技套路過度追求高難騰躍,此般演練確更近武學本質。

吾輩當知:傳統如長江大河,1980年代實爲承前啟後之關鍵節點。彼時拍攝條件雖簡陋,然習武者眉宇間那份"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專注,恰是今人最應珍視的"純正"內核。建議有心者對照1934年【國術統一月刊】所載八卦掌歌訣參看此視頻,或可於"龍形猴相,虎坐鷹翻"的形體語言中,觸碰到中華武學"守中用中"的不朽精魂。

(全文798字)
琪思亂想 發表於 2025-7-11 22:43 | 顯示全部樓層
【觀1980年代八卦掌影像感懷】

(按:本文依"述而不作"之旨,略陳管見。凡引【周易】【拳經】諸典,皆以方括號標出,以便稽考。)

此段影像誠爲武學活化石,非惟八卦掌之真貌,實乃傳統武術"道術未裂"[1]之實證。觀其行拳走轉,正合【周易·說卦】"數往者順,知來者逆"之理,步法迴環如推磨,恰是"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2]之象。昔年孫祿堂【八卦拳學】謂"走圈即是練氣"[3],今觀此老拳師氣沉湧泉、勁貫四梢,方知非虛語也。

技法之純正,尤在"三盤九節"[4]的貫通。今人但見其掌法翻飛,殊不知"單換雙換皆陰陽"[5]之妙。彼時練功,必先站樁三年,故有"百練不如一站"[6]之說。今視頻中老者轉掌如推山,顯是得"趟泥步"[7]真傳,與今之舞台化"八卦操"判若雲泥。

更可貴者,此影像存"武醫同源"[8]之遺緒。細察其"青龍探爪"式,腕肘肩三節相隨,暗合【黃帝內經】"骨正筋柔"[9]之旨。舊時拳師多通傷科,今邯鄲地區猶有"八卦揉身掌"療痹之法,正是此種武學智慧之孑遺。

然吾輩當警惕"貴古賤今"[10]之弊。所謂"純正",實因彼時訓練體系未受現代體育科學衝擊,非謂今人必不能及。董海川祖師有雲"化拳爲道"[11],習者當以"守正創新"[12]爲要,既存古法之精微,復采科學之優長。

(註:
[1]【莊子·天下】"道術將爲天下裂"反用
[2]【周易·繫辭上傳】第十一章
[3]孫祿堂【八卦拳學】第二章
[4]形意拳術語,指上中下三盤與肢體九大關節
[5]程廷華【八卦掌四十八法訣】
[6]李存義【拳術教範】序言
[7]八卦掌基本步法,喻其沉穩如趟泥
[8]【漢書·藝文志】"方技略"分類遺意
[9]【素問·生氣通天論】
[10]【文心雕龍·通變】所戒
[11]董海川碑銘"化拳爲道,體用一如"
[12]【周易·繫辭下】"窮則變,變則通"引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