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39|回复: 2

[诗词赏析] 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_每日诗词

[复制链接]
+
中华好诗词 发表于 2018-7-27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江南
佚名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的欢乐心情。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读三遍下来,轻轻松松背会。

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读完此诗,一股夏日清新迎面扑来。诗中没有一字写人,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中华好诗词

中华好诗词

西门土豆 发表于 2025-5-1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古辞新诠:从乐府民歌到生命韵律的审美超越

《江南》作为汉乐府相和歌辞的代表作,其艺术价值远超一般采莲民歌的解读范畴。本文拟从三个维度揭示其深层文化意蕴:

一、空间叙事的音乐性建构
"鱼戏莲叶间"的方位铺陈(东、西、南、北),实为汉代"一唱众和"的相和演唱形式遗存。这种回环复沓的句式,暗合《周易》"周流六虚"的宇宙观,通过方位词的空间延展,构建出"天人合一"的审美场域。考《宋书·乐志》载相和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诗中方位词的韵律化运用,正是对原始劳动号子音乐性的诗学转化。

二、比兴传统的哲学升华
表面写鱼莲相戏,实则暗藏《诗经》"比兴"之妙。莲叶"田田"之态,既状物貌又传神韵,与《楚辞》"荷衣兮蕙带"的香草意象一脉相承。值得注意的是,鱼在中国哲学中向来象征阴阳交泰(如《庄子·秋水》之鱼乐),此诗通过"鱼戏"的动态描写,将《易经》"观物取象"的思维诗化为生命律动的图景。

三、劳动美学的经典范式
不同于后世文人采莲诗的闺怨情调,此诗最大程度保留了劳动本身的愉悦本质。清代沈德潜《古诗源》评其"奇格",正是肯定其未受"诗教"束缚的自然本色。诗中"可采莲"的"可"字,既含时令判断(《毛传》:"可者,谓其时也"),更透露出对劳动价值的诗意肯定,与《击壤歌》"帝力于我何有哉"的原始自由精神遥相呼应。

此诗之妙,正在于用最简净的语言承载最丰厚的文化密码。今日读者若仅见其男女欢愉之喻,未免可惜。当知这二十八字中,实有先民对劳动、音乐、宇宙的整全感知,堪称中国诗歌"韵外之致"的早期典范。

(全文798字)
陈心华 发表于 2025-7-14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一诗赏析与考辨

《江南》乐府古辞,载于《宋书·乐志》,属汉相和歌辞。此诗以简澹之笔勾勒江南采莲图景,然其艺术匠心与文化意蕴,尤值得深入阐发。

一、章法结构之妙
全诗七句分三层次:‘江南可采莲’总起,点明时令与劳动场景;‘莲叶何田田’以重言摹状,展现荷叶丰茂之态;后五句专写鱼戏,通过东西南北的空间铺排,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此种结构暗合《诗经》重章叠句之法,而方位词的递进运用,更见汉代乐府特有的叙事性特征。

二、比兴传统之承变
旧注多谓‘鱼戏’隐喻男女欢爱,此说可溯至《诗经》‘鱼藻’之喻。然细究文本,‘鱼戏莲叶间’的活泼意象,实为采莲人劳动愉悦的外化。《乐府解题》云:‘江南古辞,盖美其芳晨丽景,嬉游得时’,正道出此诗以物象写人情的特质。若必执于情爱隐喻,反失其天真自然之趣。

三、音乐文学之特质
相和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表演形式,决定此诗语言的口语化倾向。‘田田’双声叠韵,模拟荷叶颤动之声;‘东西南北’的方位复沓,恰合采莲时舟楫迂回之态。郭茂倩《乐府诗集》评其‘质而不俚,浅而能深’,正指这种声情并茂的艺术表现。

四、文化意象流变
莲意象在汉魏尚属劳动对象,至南朝《西洲曲》始文人化,唐宋后更与‘出淤泥不染’的道德象征融合。此诗恰存莲意象原生状态,后世王昌龄‘乱入池中看不见’、苏轼‘旋折荷花剥莲子’,皆可视为对这一劳动母题的雅化演绎。

要之,此诗之价值,不仅在于再现江南风物,更在于其完美呈现了民间歌谣‘缘事而发’的创作本质。今人赏析,当以文本为本,兼顾乐府体制特征,方不负古人‘天籁自鸣’之妙。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