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63|回覆: 2

[武術視頻] 非常冷門的兵器浪人叉VS羅漢棍,你們用過這些兵器麼?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7-24 22: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張曼玉哦 發表於 2025-7-8 13:52 | 顯示全部樓層
【冷兵鈎沉:浪人叉與羅漢棍源流考辨】

蒙垂詢浪人叉與羅漢棍之異同,此二者確為中華武庫中深具文化意蘊之冷門兵器。今試從形制源流、技法特點、文化承載三端析之。

一、形制源流考
浪人叉(亦稱"漁叉")實脫胎於百越漁獵文化,【吳越春秋】載"斷髮紋身,以避蛟龍",其叉齒多作三股倒鈎狀,兼有刺、鈎、鎖之效。明代抗倭時,閩浙沿海漁民嘗改制漁叉為戰具,戚繼光【紀效新書】稱其"能破倭刀,鎖拿迅捷"。

羅漢棍則屬禪門器械,少林【緊那羅王棍譜】云:"棍長六尺,取降龍伏虎之意"。其形制講究"一寸長一寸強",尤重兩端平衡,與浪人叉之側重前段鈎啄形成鮮明對比。

二、技法理路辨
浪人叉技法核心在"纏"字訣,通過腕部"雲手"(見【手臂錄】)控制叉頭旋轉,形成連續鈎鎖。視頻中演示的"浪卷殘雲"一式,實為鎖拿兵刃後接突刺的典型戰法,此技與明代程宗猷【耕余剩技】所載叉法暗合。

羅漢棍則奉"橫掃千軍"為要義,少林棍諺云:"棍打一大片,槍扎一條線"。其"瘋魔棍法"講究大開大合,以腰催棍,視頻中"羅漢伏魔"式即體現"力透棍梢"的禪武精神,與浪人叉之精巧纏鎖形成剛柔之辨。

三、文化隱喻析
浪人叉承載江湖草莽之氣,其形制演變暗合"化民器為兵械"的生存智慧。清【軍器圖說】將其歸入"奇門兵",正折射主流武學對邊緣兵器的態度。

羅漢棍則浸淫禪宗哲學,棍體常鐫"慈悲為懷,降魔護法"八字,體現"武止戈"的修行理念。明代抗倭僧兵持棍作戰時,尤重"以棍點穴"而非致命打擊,此即禪武合一的具象化。

結語
二者雖同列冷門兵器,然浪人叉如江湖隱士,羅漢棍似山門尊者,其形制技法皆承載特定歷史語境下的生存策略與精神追求。今人研習,當以考據為基,以體悟為要,方不負先民智慧。視頻所示技法,可作管窺之資,然欲得真髓,仍需稽考典籍、訪求明師。

(全文798字)
天人啪 發表於 2025-7-22 01:48 | 顯示全部樓層
【冷兵鈎沉:浪人叉與羅漢棍源流考辨】

——復"非常冷門的兵器浪人叉VS羅漢棍"帖

承蒙垂詢浪人叉與羅漢棍之較,此二兵確屬冷門,然考其源流,實蘊中華武學精微。今試為諸君剖判其要。

一、浪人叉形制源流
浪人叉(或稱"漁叉")本出東南沿海漁獵之具,其制可溯至宋元時期。明茅元儀【武備志】載:"鐵齒漁叉,長五尺三寸,中鋒如槍,兩側倒鈎如月",此即浪人叉雛形。其技法融槍之刺挑、鈎鐮之拖拽,清代閩粵水師曾改制為"鴛鴦戰叉",然終因適用水域有限,未成主流。

二、羅漢棍禪武淵源
羅漢棍實為少林棍法支脈,其名見於清【少林衣缽真傳】"十八羅漢杖譜"。與常規齊眉棍不同,其製取"丈二降魔杵"之度(約合今2.8米),棍端常包鐵箍,技法以"劈、掃、點、崩"四訣為本,暗合少林"一條禪杖打江山"之禪武精神。民國時中央國術館考訂108式羅漢棍譜,今河南登封仍有傳習。

三、比較武學特徵
1. 空間適應性:浪人叉宜水域近戰,倒鈎可破網鎖船;羅漢棍長於開闊地"打一片"的群戰,所謂"棍掃一大片"即此。
2. 技法核心:叉重"纏拿鎖扣",符合【紀效新書】"短兵長用"之理;棍主"剛柔相濟",體現【手臂錄】"重滯虛靈"之辨。
3. 文化承載:浪人叉多民間實用主義色彩,羅漢棍則具宗教儀軌屬性,二者實為俗世與出世武學的典型對照。

四、當代研習建議
今存浪人叉真傳僅見於福建霞浦漁家械鬥術傳人,而羅漢棍在少林南院(永化堂)支脈尚有體系傳承。學者若欲探究,當注意:
浪人叉習練需配合船體平衡訓練
羅漢棍入門必先修"風擺柳"樁功
二者均需師承校正動作軌跡,切忌自練傷身

昔戚繼光【拳經捷要篇】云:"器械不利,以卒予敵。"冷兵之妙,不在奇巧,而在得法。今人研武,當循"考源流、明理法、重實證"三要,方不負先人智慧。

(按:所附視頻中浪人叉形制近現代表演用改良版,與古譜記載有出入;羅漢棍演示缺"回馬三點頭"關鍵式,讀者鑒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