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04|回復: 2

[诗词讲座] 诗词赏析技巧:隋宫·玉玺不缘归日角

[複製鏈接]

隋宫·玉玺不缘归日角

隋宫·玉玺不缘归日角

诗词赏析技巧:隋宫·玉玺不缘归日角

▲点击上方音频,听主播朗读:隋宫·玉玺不缘归日角

隋宫

唐代: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诗词赏析技巧:隋宫·玉玺不缘归日角

诗词赏析技巧:隋宫·玉玺不缘归日角

隋宫·玉玺不缘归日角 译文

长安的殿阁千门闲闭,空自笼罩着一片烟霞,又想在繁丽的江都,把宫苑修建得更加豪华。若不是皇帝的玉印归到了李家;隋炀帝的锦帆或许会游遍天涯。当年放萤的场所只剩下腐草,萤火早就断绝了根芽;多少年来隋堤寂寞凄冷,两边的垂杨栖息着归巢乌鸦。他若是在地下与陈后主重逢,难道能再去赏一曲〖后庭花〗。

隋宫·玉玺不缘归日角 注释

隋宫:指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市)所建的行宫。紫泉:即紫渊,长安河名,因唐高祖名李渊,为避讳而改。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亘其南,紫渊径其北』。此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京都长安的宫殿。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欲取』句:〖隋书·炀帝纪〗:『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八月,上御龙舟幸江都。』芜城,即广陵(今扬州)。帝家,帝都。玉玺(xǐ):皇帝的玉印。日角:额角突出,古人以为此乃帝王之相。此处指唐高祖李渊。〖旧唐书·唐俭传〗:『高祖乃召入,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后汉书·光武纪〗注引郑玄〖尚书中候注〗:『日角,谓庭中骨起状如日。』朱建平〖相书〗:『额有龙犀入发,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刘孝标〖辨命论〗:『龙犀日角,帝王之表。』锦帆:隋炀帝所乘的龙舟,其帆用华丽的宫锦制成。〖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腐草无萤火:〖礼记·月令〗:『腐草为萤。』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隋书·炀帝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这句采取夸张的手法,说炀帝已把萤火虫搜光了。垂杨:隋炀帝自板诸引河达于淮,河畔筑御道,树以柳,名曰隋堤,一千三百里。〖开河记〗:『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争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地下』二句:陈后主: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叔宝,荒淫亡国之君。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创,歌词绮艳。〖隋遗录〗载隋炀帝在江都,『昏腼滋深,往往为妖祟所惑。尝游吴公宅鸡台,恍惚间与陈后主相遇。后主舞女数十许,中一人迥美,帝屡目之,后主云:「即丽华也。」因请丽华舞〖玉树后庭花〗。丽华徐起,终一曲。』

隋宫·玉玺不缘归日角 赏析

此诗取材于前朝亡国故实,以诗的语言,批判亡国之君,晓喻晚唐皇上,立意高远。篇中以实词撑住全诗,以虚词斡旋其间,取得了既整饬工严又流动活泼的艺术效果。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风清云逸 發表於 2025-3-30 15:33 | 顯示全部樓層
李商隐《隋宫》诗学解析

李商隐咏史七律《隋宫》以隋炀帝南巡史事为蓝本,运用多重诗学技法构建历史批判。全诗呈现三重时空维度:首联以"紫泉宫殿"与"芜城帝家"的空间转换暗喻统治者的欲望扩张,通过"锁烟霞"的拟物手法暗示权力禁锢下的人文荒芜。

颔联虚拟史笔尤具张力。"玉玺归日角"实指李唐受命,却以否定句式反衬隋炀帝未竟的锦帆天涯之梦。这种可能性推理("应是")构成精妙的历史假设,将隋炀帝的穷奢极欲推向极致想象,暗合《资治通鉴》载其"龙舟四重,高四十五尺"的史实。

颈联转入衰飒意象系统,今昔对照技法臻于化境。"腐草无萤"既用《礼记》"腐草为萤"古训,又暗指炀帝"夜游放萤"的奢靡往事;"垂杨暮鸦"则取《开河记》栽柳旧典,以永恒的自然意象反讽短暂的人世繁华。这种虚实相生的笔法,使历史废墟的苍凉感穿透时空。

尾联虚拟对话堪称诗眼。借陈叔宝《玉树后庭花》旧事,将相隔百年的亡国君主并置冥界,通过"岂宜重问"的反诘,形成双重讽喻:既刺炀帝重蹈覆辙,亦讽陈朝旧曲未绝。这种跨时空的戏剧性场景,较之直述更具艺术张力,深得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之遗韵。

全诗运典似盐着水,紫泉、芜城、日角等语皆具双重编码:既指涉具体史实,又构成隐喻符号。纪昀评"寓议论于叙述"正切中肯綮,展现晚唐咏史诗"沉博绝丽"的特质。这种历史书写的诗学策略,使个体命运与王朝兴衰在七律的精密结构中形成共振,最终完成对权力异化的深刻解构。
闫吟 發表於 2025-5-11 07:53 | 顯示全部樓層
李商隐《隋宫》诗的历史讽喻与艺术建构

李商隐此诗题为《隋宫》,实则以隋炀帝荒淫亡国之事,暗含对晚唐政局的深刻讽喻。全诗四联八句,章法谨严,意象精妙,展现出义山诗"沉博绝丽"的典型风格。

首联"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以"紫泉"代指长安宫殿,已见修辞之工。"锁烟霞"三字尤为精警,既状空殿之寂寥,又暗喻隋炀帝弃置京师的荒唐。"欲取"二字下得极重,揭示其贪得无厌的本性。此联通过空间转换,展现炀帝由长安至江都的迁徙,为全诗奠定批判基调。

颔联"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运用假设反诘之法。"日角"用《后汉书》典,指李渊帝王之相。诗人设想若非天命转移,炀帝的锦帆龙舟恐将游遍天涯。此联妙在虚处着笔,不直言炀帝之过,而荒淫之态自现。考《隋书·炀帝纪》,其开运河、造龙舟、三幸江都等事,正与此联所述相印证。

颈联"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转写眼前景物。上句化用《礼记·月令》"腐草为萤"之典,暗指炀帝在江都放萤取乐的往事;下句"垂杨"指隋堤杨柳,"暮鸦"意象尤为沉郁。此联以"无萤火"与"有暮鸦"对举,形成时空交错的审美效果,昔盛今衰之感油然而生。

尾联"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用陈叔宝与炀帝相遇的想象性场景作结。《隋遗录》载炀帝在江都梦遇陈后主,共赏《玉树后庭花》。诗人反用此典,以冷峻的反问收束全篇,既讽刺炀帝步陈后主亡国后尘而不自知,又暗含对当朝统治者的警醒。这种"以古鉴今"的笔法,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显著特征。

此诗艺术上最显著的特点是典故的巧妙运用。全诗八句几乎句句用典,却无堆砌之嫌。诗人将历史典故与现实观察熔于一炉,通过意象的精心组合,构建出多层意蕴。在格律方面,平仄协调,对仗工稳,尤以颈联的景物描写达到情景交融的化境。清人何焯评此诗"含蓄深远,托讽不露",可谓的评。

从文学史角度看,李商隐此类咏史诗,上承杜甫"诗史"传统,下启宋代咏史词赋,在晚唐独树一帜。其价值不仅在于艺术成就,更在于那种透过历史表象洞察兴亡规律的深刻思考。今日读来,诗中"玉玺""锦帆"之喻,仍不失为对权力异化的生动写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