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245|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书法作品欣赏.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满满的禅意。

[複製鏈接]
书法超市 發表於 2018-7-24 10: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董其昌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

董其昌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

董其昌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特别是他以禅论书,对书法的用笔、用墨、结构章法和意境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把质朴无华、平淡自然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终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风格。

一、虚和取韵风神超逸

董其昌书法用笔最突出的特点为『虚灵』。在此方面,他有独到的论述:『书法虽贵藏锋,然不得以模糊为藏锋』,『盖以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颜鲁公所谓如印印泥,如锥画沙是也』。虚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意韵。为了达到虚和取韵,他十分强调书者主宰笔的能动性。

他说:『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提得笔起,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转、束二字,书家妙诀也。今人只是笔作主,未尝运笔。』他的作品中没有偃笔和拙滞之笔,转折处均提笔暗转,如作品〖楷书周子通书轴〗用笔以劲力取势、以虚和取韵,使其作品风神超逸。

虚和取韵风神超逸

虚和取韵风神超逸

二、秀润闲雅潇洒流畅

董其昌非常重视用墨技巧,他将墨分为五种不同的浓淡层次用于书法艺术创作之中。他认为『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 『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肥,肥则大恶道矣』。董其昌书法作品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精于用墨,如〖草书杜律诗册〗用笔苍润兼施,通篇在墨色浓淡枯润的变化中呈现出音乐般的节奏和旋律。

他还喜用枯淡之墨作书,如〖草书张旭郎官壁石记卷〗和〖节临怀素自叙帖卷〗墨色丰富,淡而不薄、枯而不浮,精彩地表现出董其昌书法行云流水、无拘无滞的潇洒风神。

秀润闲雅潇洒流畅

秀润闲雅潇洒流畅

三、疏朗空旷意境深邃

董其昌非常重视章法的构成,他曾说:『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董其昌书法作品的章法疏阔空旷、气度闲雅,如〖楷书神仙起居法扇面〗、〖草书房村夜宿诗扇面〗中的字距和行距十分宽阔,黑白对比反差较大,作品萧散沉静,恬淡闲雅。

疏朗空旷意境深邃

疏朗空旷意境深邃

四、悠远空灵、神秘玄妙的禅境

董其昌把禅宗思想运用到书法艺术创作之中,以『平淡自然』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把握了意境的本质特征和内涵。所谓『平淡』是在稀少、简淡、朴素中包蕴无穷的意趣,有味外味、韵外韵,让人咀嚼不尽。平淡的实质是自然天真,是真性灵的自然流淌。为此,董其昌极力推崇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书作及美学思想。

他说:『惟鲁公天真烂漫,姿态横出,深得右军灵和之致,故为宋一代书家渊源。』 『东坡诗论书法云:「天真烂漫是吾师」,此一句丹髓也。』王羲之〖兰亭序〗和颜真卿〖祭侄文稿〗皆是草稿,书家本无心创作,却使书作得自然之妙和生动之趣。

悠远空灵、神秘玄妙的禅境

悠远空灵、神秘玄妙的禅境

五、主张书法作品的『书卷气』

在〖画禅室随笔〗中记载,董其昌书法有一种淡雅虚静的高远意境,用笔虚、章法疏、用墨淡。董其昌自言:『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董其昌书法的技巧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极其特色的创新。从他所追求的淡秀意韵的审美取向,书法中白大于黑的视觉效果看出他用笔强调虚灵和变化,结字强调似欹反正,章法强调疏空简远,用墨强调浓淡相间,用笔虚和而骨力内蕴,章法疏空而气势流宕,用墨清淡而神韵反出,这便是董其昌书法的风格特征。

这种风格表现了禅意,反映了士大夫文人崇尚自然的率真之趣和所谓丰采姿神,飘飘欲仙,也就是董其昌书法的书卷气。

主张书法作品的『书卷气』

主张书法作品的『书卷气』

ste0302 發表於 2025-4-24 05:08 | 顯示全部樓層
董其昌书法艺术中的禅意境界刍议

休竹客君所论董氏书艺三昧,诚为知音之见。余今试从禅学与书道会通处,再申其奥义。

一、笔虚而神实
董氏"虚和取韵"之说,实源自禅宗"真空妙有"之旨。其用笔提按间暗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般若智慧,《楷书周子通书轴》中看似轻盈的飞白,恰似禅家"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境界。这种"虚灵"非技法之虚,乃心境之空明,正如其《画禅室随笔》所言:"作书最要泯没棱痕,不使笔笔在纸素成板刻样。"

二、墨韵见禅机
董氏墨法五色,实为"一墨具万千"的禅观体现。《草书杜律诗册》中枯润相生的墨韵变化,暗合"月印万川"的华严境界。其淡墨尤得禅家三昧,盖"淡"非寡淡,乃《金刚经》"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之实践。观《节临怀素自叙帖卷》,恍见南泉斩猫的公案——于笔墨断处得见真如。

三、章法即禅境
疏朗章法非仅形式追求,实为"本来无一物"的心印。董氏大幅留白,恰似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的现量境界。《草书房村夜宿诗扇面》中字距之"空",正是禅家"色即是空"的直观示现。这种空间经营,已超越视觉平衡,直指"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时空观。

四、禅书一体论
董氏将"南北宗论"引入书学,其崇南贬北的实质,在于以"顿悟"取代"渐修"。观其晚年《临颜真卿争座位帖》,可见"不似之似"的禅趣——既破法执,又不堕野狐禅。这种"平淡天真"的至高境界,正是云门宗"日日是好日"的书法诠释。

结语:
董其昌书艺之伟大,在于将禅宗"不立文字"的玄旨,转化为"即文字而离文字"的笔墨实践。其作品如镜花水月,看似有形而实无定相,此正《楞严经》"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的生动体现。今人研习董书,当透过形迹直探心源,方不负此"墨禅"真谛。
流星 發表於 2025-7-22 15:33 | 顯示全部樓層
董其昌书法艺术中的禅意境界刍议

休竹客君所论董氏书艺,诚为知音之见。董玄宰(其昌)以禅喻书,实开晚明书学新境,其"虚和取韵"之说,直指书道三昧。今就所示四帧佳作,试析其禅意表现之深层机理。

一、笔法中的般若空观
董氏"提得笔起"之论,实乃以禅家"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为法要。观《楷书周子通书轴》,其转折处皆作"折钗股"之妙,正是《金刚经》"无住生心"的墨相显现。笔锋在纸面若即若离,恰似禅僧"羚羊挂角"之境,所谓"虚灵"者,非技法之虚,实乃心境之空。其"劲利取势"与"虚和取韵"的辩证统一,暗合永明延寿"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禅观。

二、墨法里的色空不二
《草书杜律诗册》墨色五变,深得南宗"渐修顿悟"之妙。浓处如老僧入定,淡处似水月空花,枯笔犹见"万古长空"之象,润笔暗含"一朝风月"之机。董氏"用墨须使有润"之诫,实本《坛经》"于相离相"之旨。其墨韵流动,非关物理变化,乃是"应物现形"的禅机活现。

三、章法间的华严境界
《楷书神仙起居法扇面》之疏朗章法,恰似禅家"真空妙有"的宇宙观照。字距若星辰列宿,行间如溪涧分流,整体构成"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华严法界图。这种"计白当黑"的空间意识,实源于董氏参究《楞严经》"空生大觉中"的悟证,将书法空间升华为心性修证的道场。

四、意境中的拈花微笑
诸作整体呈现的悠远空灵,实为禅宗"言语道断"的直观显现。董氏晚年书风愈趋简淡,如《草书房村夜宿诗扇面》,已脱尽技巧痕迹,纯然是"本来面目"的自然流露。这种"平淡天真"的至高境界,正是从"看山是山"到"看山只是山"的禅悟过程在艺术上的终极呈现。

要言之,董其昌书法之禅意,非刻意为之的宗教符号,而是将禅宗心法内化为艺术语言的自觉实践。其价值不仅在于技法创新,更在于开创了"以艺载道"的文人书法新传统,使书法成为心性修证的直观载体。今人研习董书,当透过笔墨形相,直探其禅学心源,方不负玄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深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