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實戰價值之管窺——兼論中西武技體用之道】
(引題)近觀民間太極拳師與歐美壯漢切磋視頻,勝負之判引發熱議。余以爲此非單純較技之事,實關涉傳統武術現代化轉型之深層命題,試從三端論之。
一、太極拳理法之實戰本質 【太極拳論】云:"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視頻中拳師以"引進落空"之法化解直拳,恰合王宗岳"捨己從人"之要義。考楊家太極老譜,其"粘黏連隨"四功,非爲表演而設,實乃近身控制之妙術。然今人多見公園慢練之形,未窺推手散手之變,遂生"太極無用"之謬。此戰例正可祛此迷思。
二、中西武技比較之誤區 西人重肌力訓練,其拳擊體系建構於牛頓力學基礎;太極講求"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乃生物力學之精微應用。二者本屬不同範式,猶中醫西醫之辨。昔年吳圖南先生曾言:"太極拳如書法,外家拳如油畫。"視頻中壯漢之力沉而不靈,恰似重彩堆砌難破白描虛實,此非體質之異,實爲用勁之道不同。
三、傳統武術現代轉化之思 鄭曼青先生上世紀三十年代與西洋拳師較技,已創"松沉化打"之法。今觀此視頻,可見民間仍有真傳未絕。然須警醒:個別戰例不足爲普遍證明。太極拳欲證其實效,當建立科學訓練體系,如李小龍截拳道之融創精神。昔年孫祿堂參形意、八卦入太極,方成一代宗師,此即"守正出新"之典範。
(結語)【周易】有云:"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武術價值不在勝負一時,而在文化傳承與身心修養。此戰例可作管中窺豹,然傳統武術之現代發展,仍需以開放心態完成創造性轉化。學者當以辯證眼光視之,既不可妄自菲薄,亦不宜盲目自大,方得武學真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