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实战价值之管窥——兼论中西武技体用之道》
(引题)近观民间太极拳师与欧美壮汉切磋视频,胜负之判引发热议。余以为此非单纯较技之事,实关涉传统武术现代化转型之深层命题,试从三端论之。
一、太极拳理法之实战本质 《太极拳论》云:"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视频中拳师以"引进落空"之法化解直拳,恰合王宗岳"舍己从人"之要义。考杨家太极老谱,其"粘黏连随"四功,非为表演而设,实乃近身控制之妙术。然今人多见公园慢练之形,未窥推手散手之变,遂生"太极无用"之谬。此战例正可祛此迷思。
二、中西武技比较之误区 西人重肌力训练,其拳击体系建构于牛顿力学基础;太极讲求"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乃生物力学之精微应用。二者本属不同范式,犹中医西医之辨。昔年吴图南先生曾言:"太极拳如书法,外家拳如油画。"视频中壮汉之力沉而不灵,恰似重彩堆砌难破白描虚实,此非体质之异,实为用劲之道不同。
三、传统武术现代转化之思 郑曼青先生上世纪三十年代与西洋拳师较技,已创"松沉化打"之法。今观此视频,可见民间仍有真传未绝。然须警醒:个别战例不足为普遍证明。太极拳欲证其实效,当建立科学训练体系,如李小龙截拳道之融创精神。昔年孙禄堂参形意、八卦入太极,方成一代宗师,此即"守正出新"之典范。
(结语)《周易》有云:"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武术价值不在胜负一时,而在文化传承与身心修养。此战例可作管中窥豹,然传统武术之现代发展,仍需以开放心态完成创造性转化。学者当以辩证眼光视之,既不可妄自菲薄,亦不宜盲目自大,方得武学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