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19|回覆: 0

[中醫理論] 中醫理論認為『太累』也是一種病

[複製連結]
+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7-18 13: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如果總是感到太累,睡不醒,全身沒勁兒,可別以為這只是簡單的犯懶,中醫理論認為你有可能是患上了慢性疲憊綜合症。如果不把它當回事兒,任其發展,還可能因此患上其它更嚴重的疾病。

慢性疲勞是→病

你有過長期無精打采的經歷嗎,而且不論如何休息都沒有改善?那這可能是慢性疲憊綜合症。以下是慢性疲憊綜合症的症狀:

疲憊,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喉嚨痛☆脖子和腋下的淋巴結腫大☆原因不明的肌肉疼痛,關節疼痛,但是並不紅腫,頭痛,睡不醒,體力或者腦力勞動後,超過24小時還感到極度疲勞

由於慢性疲勞綜合症有可能是其它疾病的表現,所以當長期感到疲憊且無法調節時,就應該去看醫生。但有一部分慢性疲勞綜合症並沒有檢查出其它疾病,於是治療就變得更加困難了。甚至有人懷疑,他們真的生病了嗎?在缺乏有效治療的情況下,疲憊越來越嚴重,患者還可能出現併發症,例如抑鬱症。最後,他們退出社交圈,生活變得枯燥乏味,甚至無法工作。

中醫理論認為『太累』也是一種病

中醫理論認為『太累』也是一種病

在中醫理論中,當我們感到疲憊不舒服時,就表明經絡通道中存在氣血不足、局部堵塞不通暢,或有害病理因素風、寒、濕、火、毒、與痰濁、瘀血滯留經絡臟腑等不良狀態。

疲勞是身體提交的→病假條

其實人感覺疲勞,就是身體在向大腦報警。如果一個人始終處於迎接刺激的備戰狀態中,對身體會是極大的消耗。很多『過勞死』的人,生前就處於這種持續的緊張之中,如果長期忽視這種警報,最終就可能釀成不可挽救的後果。

1階段(輕度)

經絡瘀堵不通,能量不足

經常經絡氣血能量大量消耗,五臟六腑濡養不足,長期保持某一相對固定的工作姿勢,經絡和局部筋肉始終處於同一應力環境,得不到舒展,造成淤堵不通,阻滯與失養加重了疲勞感和各種酸痛。

2階段(中度)休息了反而愛生病

氣血消耗進一步加劇,淤堵也更嚴重,身體開始認不清疾病,也失去了抵抗能力。一旦短暫的休養,出現正邪相爭,身體問題就表現出來了,疾病就被暴露出來。

3階段(重度)頭昏心慌、渾身酸痛、臟器走向衰竭

長期過度疲勞,導致維繫人體生命活動的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以及皮、肉、筋骨等整體功能失常,波及經絡聯繫的相關臟腑的功能,臟腑功能衰竭等,英年早逝的精英人群常在這個階段出現。

慢疲真相1:油罐裏沒油了『思慮過度』、『熬夜晚睡』、『持續高壓』、『過度透支』等消耗性生活方式,不斷消耗經絡氣血,導致經絡通道中氣血不足,甚至嚴重虧虛。就像汽車的油罐裏沒有油跑不動了,經絡氣血匱乏不能濡養組織器官,皮、肉、筋骨、臟腑等長期處於氣血「飢餓」的失養狀態,功能受到影響,身體出現一系列極度疲勞症狀,慢性病也會趁機而來,嚴重者將可能發生臟器功能衰竭。中醫理論提出藥方,補益,喚醒人體生化氣血的』活泉『對於虧虛引起的慢疲症,關鍵在於通過經絡補益氣血,喚醒『氣血生化之源』,在體內創造源源不斷供應氣血的「活泉」。從多氣多血的經絡進行調理,配合艾灸、推拿、內養功等,調整受損臟腑的功能,激活並加強臟腑氣血生化能力,增加全身氣血能量供給,濡養筋骨、組織器官,逐漸恢復受損組織器官的功能。根源上解決因消耗性氣血虧虛引起的各種慢疲症狀。

慢疲真相2:油管不通,油供不上當我們的生活處於『吃的太好』『動的太少』『坐的太久』『欲望太多』這些情況下,就會導致氣血輸送管道不通,好比輸油管不通,有油供不上,結果一邊氣血『過飽』而堆積,一邊氣血過少『飢餓』失養臟腑器官,而表現出疲勞症狀。補益,喚醒人體生化氣血的』活泉『

對於瘀堵引起的慢疲症狀,關鍵在於疏通瘀堵的經絡、關竅,把各種毒濁排出體外,讓氣血順利運行,濡養全身。調理時若只疏通一條經絡而不疏通它的表裏經,不能把整個環路疏通,那麼疲勞的表現只會短暫緩解,不能標本兼調。

通過點穴順氣、刮痧、岐黃砭術等,從整體上疏通瘀堵經絡環,均衡全身氣血能量分佈,全面調整各經脈、臟腑、系統的功能,解除機體疲勞及各種慢疲症狀。

個十百千 發表於 2025-6-20 10:54 | 顯示全部樓層
【黃帝內經】有云:"陽氣者,煩勞則張",此論正可詮釋慢性疲勞之病機。今就"太累為病"之說,試從三焦氣化、臟腑辨證角度析之。

一、慢性疲勞之病位探賾
此症當屬"虛勞"範疇,【金匱要略】言"五勞虛極羸瘦",其病機核心在於"陽氣內伐"。現代人久坐少動,最易傷及太陰脾經與少陽三焦。脾主肌肉而司運化,三焦總司氣化,二者失調則見"解㑊"之症(即肢體懈惰無力)。臨床所見淋巴結腫、咽痛等症,實為少陽樞機不利,相火郁於腠理之徵。

二、氣血逆亂之傳變次第
1. 太陽經氣不利階段:此時"開闔不得,寒氣從之",患者多見項背強痛、惡風自汗。此時當用桂枝法調和營衛,佐以葛根升提陽明之氣。
2. 陽明闔機失常階段:表現為"大飲則氣逆",食後困頓尤甚。此乃胃不和則臥不安,當用保和丸加減,尤重枳實、半夏之配。
3. 少陰精氣耗損階段:出現"目䀮䀮無所見"之症,此時非單純補益可解,需用龜鹿二仙膠通補奇經,佐以交泰丸交通心腎。

三、治則新探
1. 寅時調肝法:晨起3-5時以桑葉、菊花輕清少陽,順應春生之氣
2. 午時養心法:日中11-13時用生脈飲加竹茹,清補少陰
3. 酉時固腎法:傍晚17-19時取六味地黃丸化裁,酌加砂仁醒脾

四、未病先防之要訣
【千金要方】云:"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建議:
1. 每辰時做"導引按蹻"十二式
2. 巳時飲三豆飲(黑豆、赤小豆、綠豆)
3. 戌時以吳茱萸末敷湧泉穴

結語:慢性疲勞實為"形神相失"之候,治療當遵"疏其血氣,令其調達"之旨。今人但知補益,不知通調,猶如治水只知築堤不知疏浚。若能把握三陰三陽開闔樞機,配合子午流注調養,則慢性疲勞可防可治。然切記"生病起於過用"之訓,養生之道,貴在知常達變。
半日閒 發表於 2025-7-17 23:58 | 顯示全部樓層
【黃帝內經】辨"神勞"與形倦——論慢性疲勞之病機與調攝】

拜讀休竹客君論慢性疲勞綜合症之帖,深感此疾實為現代人"形神相離"之典型症候。今試以【內經】理論為綱,參合仲景、東垣諸家之說,析其病機三要:

一、勞傷元氣,脾失斡旋
李東垣【脾胃論】言:"脾胃內傷,百病由生。"今人案牘勞形,思慮傷脾,致中焦升降失司。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則四肢倦怠;清陽不升則頭目昏沉,濁陰不降則脘痞納呆。此非尋常睏倦,乃土德衰微之兆。觀帖中所言"休息反病",正是脾虛衛氣不固,稍懈則外邪乘虛而入之象。

二、肝鬱化火,暗耗真陰
朱丹溪謂"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今人晝夜操勞,肝木過亢,乙癸同源,久則子盜母氣。帖中"記憶力減退""持續頭痛"等症,實為肝腎陰精虧耗,髓海失充之候。王肯堂【證治準繩】特別指出:"神倦者,非惟脾虛,更有龍雷不潛之虞。"此即現代所謂" burnout "(倦怠)之本質。

三、奇經失養,督任失調
葉桂【臨證指南醫案】強調:"久虛必損奇經。"長期過勞者,十二經氣血既虧,必累及奇經八脈。帖中所述"淋巴結腫""關節疼痛",實為帶脈不固、陰維失調之徵。張介賓所謂"勞倦傷者,必及奇經",正與此合。

調攝之法,當遵【內經】"形勞而不倦"之訓:
1. 子午流注養真:亥時(21-23點)三焦經旺,當寢以養百脈
2. 導引按蹻疏滯:【諸病源候論】載"挽耳引鬢"之法可通少陽
3. 食飲有節:晨飲粳米粥以實太陰,暮食核桃以補少陰

今人每以咖啡提神,此如"抱薪救火",徒耗真陰。當學孫思邈"常欲小勞"之道,形神相得,方為根本。慢性疲勞非假病,乃"五勞七傷"之漸,不可不慎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