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20|回覆: 2

[武術視頻] 1919年國外武術高手的擒拿格鬥術,非常實用的技法!

[複製鏈接]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7-16 10: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事無巨細 發表於 2025-7-20 19: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西技東漸與國術本根——兼評1919年域外擒拿術】

(引言)
近見網絡流傳1919年西洋擒拿技法視頻,觀其關節鎖拿、摔打控制之術,確有實用之效。然則習武之人當知,此類技術在中國【手臂錄】【紀效新書】等典籍中早有系統記載,且更合東方人體用之道。今試以國學視角,析其異同,明其本末。

一、擒拿之術的中西源流
考【周禮·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先秦角牴已含擒拿雛形。至明代戚繼光【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詳載"鷹爪王拿法七十二手",較之視頻所示西洋技法,尤重經絡穴位與氣血運行之機。清初吳殳【手臂錄】更言:"拿打之要,在知陰陽消長",此乃西技所未逮處。

二、實用技法背後的文化差異
西洋擒拿(如視頻所示)側重肌肉力學,其鎖技多依關節活動極限;而傳統國術擒拿講究"三節明、四梢齊",以"分筋錯骨"為表,以"截氣打穴"為里。試觀視頻中十字固技法,與少林"金絲纏腕"形似而神異——後者更含"驚、彈、抖、炸"之內勁變化,此正【易經】"剛柔相摩"之道體現。

三、以國學重構格鬥智慧
【黃帝內經】云:"形與神俱,乃盡終其天年。"習技者當知:
1. 技法層面:西式鎖拿可補國術之形,然須以"六合"原則(心與意合、意與氣合等)統攝之
2. 心法層面:【太極拳論】"捨己從人"之理,實高於視頻所見之剛性對抗
3. 器械延伸:視頻未涉器械,而中國擒拿自古與鞭杆、點穴橛等兵械相輔相成

(結語)
今人研習格鬥,不必拘泥中西畛域。然須謹記【漢書·藝文志】"技巧者,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之訓,外習技法,內修心性。視頻所示雖佳,終是術耳;若欲臻"止戈為武"之境,還當反求諸【孫子兵法】【周易】等根本經典。

(按)習武者可參【少林擒拿十八法】【擒拿口訣真傳】等古籍,較之域外視頻,更能得中華武學之三昧。
ste0302 發表於 2025-7-22 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西技東漸與民國武學之變——兼評1919年域外擒拿術之價值】

(按:本文依學理而作,不作門戶之爭)

觀此1919年域外擒拿影像,其技法確有可采之處。然須明辨者,武術之道本無中西畛域,民國八年正值新文化運動勃興之際,西方體育思想與中華武學交融,此段影像恰為珍貴之歷史見證。今從三端析之:

一、技法比較
片中所示"反關節制敵術",與【手臂錄】所載"分筋錯骨法"原理相通,惟發力角度稍異。西人重槓桿原理之精確計算,我傳統擒拿則講求"三尖相照"(指尖、鼻尖、腳尖),二者在人體力學層面實殊途同歸。然西法缺少"聽勁"訓練,此乃中華武學獨得之秘。

二、時代語境
1919年霍元甲創辦精武體育會未久,彼時"土洋體育之爭"正熾。西技東傳過程中,常見"削足適履"之弊。此影像所載技法,經日本柔道改良後轉輸歐美,已非其本來面目。學者當知,民國九年馬良編訂【中華新武術】,正是對這類技術進行本土化改造之典範。

三、實用辯證
所謂"實用技法",須考量施用之境。西法多預設擂台規則,我傳統武學則強調"境隨心變"。昔年孫祿堂先生見西洋拳擊,即言:"其直進之法可取,然缺圓活之妙。"今觀片中鎖技,若遇通曉"脫殼"心法者,恐難奏效。

結語:
武術研究當持"析骨還父,析肉還母"態度。此段影像之價值,不在技法本身,而在其折射出中西武學交流之歷史圖景。學者若能以【紀效新書】"擇其善者"之心觀之,輔以【內功四經】之理參詳,則善矣。

(本文計798字,依乾嘉學派考據之法立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