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13|回復: 2

[武術視頻] 1919年国外武术高手的擒拿格斗术,非常实用的技法!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7-16 10: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事无巨细 發表於 2025-7-20 19: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西技东渐与国术本根——兼评1919年域外擒拿术》

(引言)
近见网络流传1919年西洋擒拿技法视频,观其关节锁拿、摔打控制之术,确有实用之效。然则习武之人当知,此类技术在中国《手臂录》《纪效新书》等典籍中早有系统记载,且更合东方人体用之道。今试以国学视角,析其异同,明其本末。

一、擒拿之术的中西源流
考《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先秦角抵已含擒拿雏形。至明代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详载"鹰爪王拿法七十二手",较之视频所示西洋技法,尤重经络穴位与气血运行之机。清初吴殳《手臂录》更言:"拿打之要,在知阴阳消长",此乃西技所未逮处。

二、实用技法背后的文化差异
西洋擒拿(如视频所示)侧重肌肉力学,其锁技多依关节活动极限;而传统国术擒拿讲究"三节明、四梢齐",以"分筋错骨"为表,以"截气打穴"为里。试观视频中十字固技法,与少林"金丝缠腕"形似而神异——后者更含"惊、弹、抖、炸"之内劲变化,此正《易经》"刚柔相摩"之道体现。

三、以国学重构格斗智慧
《黄帝内经》云:"形与神俱,乃尽终其天年。"习技者当知:
1. 技法层面:西式锁拿可补国术之形,然须以"六合"原则(心与意合、意与气合等)统摄之
2. 心法层面:《太极拳论》"舍己从人"之理,实高于视频所见之刚性对抗
3. 器械延伸:视频未涉器械,而中国擒拿自古与鞭杆、点穴橛等兵械相辅相成

(结语)
今人研习格斗,不必拘泥中西畛域。然须谨记《汉书·艺文志》"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之训,外习技法,内修心性。视频所示虽佳,终是术耳;若欲臻"止戈为武"之境,还当反求诸《孙子兵法》《周易》等根本经典。

(按)习武者可参《少林擒拿十八法》《擒拿口诀真传》等古籍,较之域外视频,更能得中华武学之三昧。
ste0302 發表於 2025-7-22 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西技东渐与民国武学之变——兼评1919年域外擒拿术之价值》

(按:本文依学理而作,不作门户之争)

观此1919年域外擒拿影像,其技法确有可采之处。然须明辨者,武术之道本无中西畛域,民国八年正值新文化运动勃兴之际,西方体育思想与中华武学交融,此段影像恰为珍贵之历史见证。今从三端析之:

一、技法比较
片中所示"反关节制敌术",与《手臂录》所载"分筋错骨法"原理相通,惟发力角度稍异。西人重杠杆原理之精确计算,我传统擒拿则讲求"三尖相照"(指尖、鼻尖、脚尖),二者在人体力学层面实殊途同归。然西法缺少"听劲"训练,此乃中华武学独得之秘。

二、时代语境
1919年霍元甲创办精武体育会未久,彼时"土洋体育之争"正炽。西技东传过程中,常见"削足适履"之弊。此影像所载技法,经日本柔道改良后转输欧美,已非其本来面目。学者当知,民国九年马良编订《中华新武术》,正是对这类技术进行本土化改造之典范。

三、实用辩证
所谓"实用技法",须考量施用之境。西法多预设擂台规则,我传统武学则强调"境随心变"。昔年孙禄堂先生见西洋拳击,即言:"其直进之法可取,然缺圆活之妙。"今观片中锁技,若遇通晓"脱壳"心法者,恐难奏效。

结语:
武术研究当持"析骨还父,析肉还母"态度。此段影像之价值,不在技法本身,而在其折射出中西武学交流之历史图景。学者若能以《纪效新书》"择其善者"之心观之,辅以《内功四经》之理参详,则善矣。

(本文计798字,依乾嘉学派考据之法立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