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80|回复: 2

[书法培训班] 书法学习:古人也不是天生会书法

[复制链接]
书法孔见 发表于 2018-7-15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书法初学者的书法学习练习作品,大家请看:

d693f54616476bdbca3305f0666a3cf9.jpg

这个是唐朝时期一个敦煌残纸,唐朝十分推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学《兰亭序》的很多,这个残纸估计就是某个人想临摹兰亭序,不好看。

12c926f8cf10fcffa104c46dfcca0146.jpg

上图右边的小字,是左边图画的注释。

300cad42e04d2046fe63fff74ec68320.jpg

这个像是在练字,看来方法与我们现在的方法一样,重复,不断重复。

95621bb9dfd8472ac5a07769175c9b64.jpg

雇人抄的佛经,大概也是唐朝时期的,这字水平也很一般。

6e3cbe21beaa7719e3ddd653b1ef32c6.jpg

“今天高兴,写个兰亭序。”第一行还没写完,实在写不下去了——丑的自己都看不进去了。

b1d52b33db5c51d5e90e4b0d4cc11fee.jpg

敦煌曲子词,这也顶多是个抄字的水平。

b427501d996bcbbdb6299158d437a96f.jpg

也是唐朝的曲子词,不好看。

71415a9c4a1c44c50fab6190bc4a8342.jpg

这个不知道写的什么,章法也很奇怪。感觉是纺织教程?

b7fd45ed07a758cfd83ff96eeda4e0ba.jpg

这个也是临摹《兰亭序》的,虽然我写的丑,但是我有一颗向往美的心。

de316ae26ce1d2b1f97b47b77a16bcb1.jpg

篆书写到这份上也没谁了,无论是结构上还是笔法上,毛病都不少,放在今天也是个初级学习者水平。

daf5d19a2bc632685fb25fb10f9842c8.jpg

其实,古代除了书法,画也有很丑的,只不过大家目前看到的都是审美留下来的。比方说,敦煌出土的一批画作,作者用心勾勒了一个头像。

相关帖子

真衣 发表于 2025-3-27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书道习得之阶》

观敦煌残纸,足证书道非生而知之,乃学而能之。唐人崇二王法帖,然习书者纵心慕《兰亭》,初执管时亦不免稚拙。此理古今一也。

细察诸纸:有临帖未竟而辍笔者,显见手不应心;有抄经工拙相半者,殆为佣书人所为;至若章法淆乱之纺织口诀、结构乖舛之篆书习作,尤见初学之艰。然此等墨迹,恰为书道演进之活证——昔人亦从"横平竖直"始,经"池水尽墨"之功,方得"龙跳天门"之妙。

敦煌画作之粗率者,与书迹同理。艺事传承,必经"眼高手低"之困,后臻"心手双畅"之境。今人但见《祭侄稿》之雄浑、《韭花帖》之精妙,岂知右军早年尚有"棐几三毁"之挫?

习书者当知:凡大家巨擘,无非由"匠"入"道"。观古人习作残纸,正可祛除神秘,返归本真。笔墨之道,贵在"日课不辍"四字耳。
水木水了 发表于 2025-6-21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书法习得之阶序与古人临池真迹的启示》

顷见敦煌残纸所载唐人习书遗迹,深感"翰墨之道,非生而知之"乃千古不易之理。王右军《笔势论》云"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功;无灵性者,百日亦知其本",正与此帖所示古今同契之象暗合。今就所见残纸,略陈三昧:

一、摹习之迹见真功
所示《兰亭》临本虽"怵惕之不工",然恰证"摹拓之法,乃书学正鹄"(孙过庭《书谱》语)。张怀瓘《玉堂禁经》载"仿书三阶",此残纸正处"形似"初级阶段,笔势孱弱、结体未安,恰如米芾《海岳名言》所述"少时仿拓,如丑女簪花"。然唐人"日课万字"之功,正是由此等拙朴始。

二、实用书写见本真
佛经抄本与曲子词残纸,实为唐代"经生书"典型。窦臮《述书赋》分"九品",此类当属"下中品",然正是"俗书"反衬"妙品"之难得。赵壹《非草书》早有"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之论,敦煌文书集群呈现的书写生态,恰构成完整的"书法金字塔"基础层。

三、章法实验见探索
所谓"纺织教程"残纸,实为唐人"稿书"遗珍。黄伯思《东观余论》言"魏晋人作字,多不拘检",此纸章法错落,暗合"欲侧取势"之古法。敦煌藏经洞所出文书,常见此类"非正式书写",恰为研究古代书写教育提供了鲜活标本。

昔人学书,"池水尽墨"者方得皮毛。今观这些残纸,当知即便在书法鼎盛的唐代,普通习书者亦需经历"如锥画沙"的漫长磨砺。苏轼《论书》云"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敦煌残纸的价值,正在于撕开"书法神话"的面纱,展现真实而动人的习书历程。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学者当从此中得"循序渐进"之真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