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390|回復: 1

[中医养生] 中医理论:睡觉经常做梦的人,你一定要看!

[複製鏈接]
药膳门 發表於 2018-7-12 14: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梦到白天发生的琐事

18580c3b5998dca3c2442e88968e8bd2.jpg

这些人睡眠浅,意识还在活动。中医讲『脾主意』,做这些梦的人,消化功能(胃)、吸收功能(脾)不好。中医认为人睡着了,魂休息了,魄还在工作,这时候胃肠还在蠕动、消化、吸收。

中医理论脾胃功能差,光靠魄的工作不足以完成任务,就要调动本该休息的魂帮助它工作,这样就产生了梦,还会流口水。

针对这种消化不良导致的梦,我们应该帮助他提高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魄力,夜里消化食物的时候就不用扰到自己的魂,梦也就会少一些。

常做一些离奇的、跟自己生活无关的梦

deb4508ef43712d371ee982b64b258ee.jpg

中医理论梦到的事情莫明其妙,这种梦我们管它叫做『神游物外,魂不附体』,跟肝脏有关。『肝藏血,血摄魂

做这些梦的人收不住血、藏不住魂;我们一般用滋补肝血的方法帮他收摄魂魄、安心入睡。

对此,中医有个方子——酸枣仁汤:我们一般把酸枣仁炒熟以后用它煎汤煮水,加一些反佐的植物,其中有我们常用的茯苓,茯苓又叫茯神,有安神的作用。

做怪梦、噩梦,梦见自己从高楼上摔下来

444fde5359907607530d1127813694cc.jpg

或者看到血淋淋的场面,或者是被狗咬、被蛇咬,或是梦见死去的人,或者梦到自己掉到肮脏的地方。

这种情况中医认为是肾的问题,肾是人体主惊、恐的,如果人的肾气或是肾精受到伤害的话,往往会做一些比较惊恐的梦。

一般做这些梦的人都有过一些失精或是受惊吓的经历,或者是家庭、亲人间产生了变故。

对于这些人,我们一般用热性的药物帮助他们去除寒痰和瘀血;另外还要加矿物药。

中医认为矿物药比较重,能够去怯。我们一般选择的矿物药有龙骨、牡蛎、贝壳、磁石。如果梦境特别惊恐,我们会用少量的朱砂。当这些人把寒痰瘀血去掉以后,这些梦会自然的消失。

558e381230ca3ba1cd804c95a36e5943.jpg

庄子说过:『真人无梦』。

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讲,应该是一睁眼,一闭眼就是一觉,不会觉得那么累。

所以当我们出现失眠或者多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自己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应该进行自我调理。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13 12:03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郑丰 發表於 2025-7-14 00:23 | 顯示全部樓層
《黄帝内经》论梦证调理要旨》

原帖所述"脾主意""肝藏血""肾主恐"之论,确系《内经》要义。然梦证机理错综复杂,今据《灵枢·淫邪发梦》及历代医家注疏,作系统阐发:

一、脾胃不和之梦的深层机理
《素问·脉要精微论》言"脾藏意",非独指消化功能。张景岳《类经》注:"意者,记忆所存,一念之生,心有所向而未定者。"夜梦琐事者,实为"思伤脾"之候,乃日间思虑过度,致脾不运湿、胃不和降。治法当以《金匮》半夏秫米汤为底方,佐以茯苓、陈皮等品。李东垣《脾胃论》特别强调"夜梦纷纭者,加炙黄芪三钱升举清阳",此今人少有用及之妙法。

二、肝不藏魂梦证的辨证要点
"肝藏血,血舍魂"出自《灵枢·本神》,然临床须分虚实:虚者酸枣仁汤确为良方,但《温病条辨》加减复脉汤证之"夜寐多梦",则属热灼真阴,当用生地、阿胶;实者多见痰热扰魂,宜黄连温胆汤。王孟英《归砚录》载:"梦登高而飘忽者,非尽肝虚,多有胆火挟痰。"此等重要鉴别,不可不察。

三、肾精亏损噩梦的古今治法
原帖所述肾证治法源自《千金要方》,然今人肾虚多兼痰瘀互结。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强调:"惊悸多梦,必参以通阳化瘀。"除龙骨、牡蛎外,当酌加桃仁、泽兰等活血之品。朱砂之用尤须谨慎,《本草崇原》明言:"辰砂体重性急,善走善降,过服令人痴呆。"现代临床多以灵磁石代之。

四、梦证调摄的三大要诀
1. 起居有常:《遵生八笺》云"亥时寝,寅时起,百梦自息",此乃顺应经气流注之道。
2. 导引之法:《诸病源候论》载"仰卧,息心定虑,左右手交替摩腹各七七之数",此法简单效宏。
3. 食疗精要:孙思邈《千金翼方》推荐"莲子、百合、龙眼肉各等分,入粳米煮粥",最宜梦多者常服。

结语:《庄子》"真人无梦"乃养生至高境界,然今人处纷繁之世,但求"少梦安眠"即可。梦证调理贵在明辨脏腑虚实,尤当注重"调畅情志"这一根本,《医林改错》所谓"百病生于气,梦亦由之",诚哉斯言!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