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15|回覆: 2

[武術視頻] 寶貴影像一代武術宗師洪均生太極拳表演,公認的近代太極拳高手! ...

[複製鏈接]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7-12 10: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蘇井 發表於 2025-6-20 05:34 | 顯示全部樓層
觀洪均生宗師太極拳表演有感

洪均生先生(1907-1996)乃陳式太極拳一代宗師,師承陳發科,為近代太極拳承前啟後之關鍵人物。今觀此段珍貴影像,雖畫質斑駁,然宗師拳架之精微、勁路之純正,誠可謂「形神兼備,內外合一」,足為後學範式。今試析其拳理要旨,以饗同道。

一、 纏絲勁之典範
洪師所演拳架,處處可見陳式太極「纏絲勁」之精髓。其動作非直來直往,而如春蠶吐絲,螺旋進退。觀其「金剛搗碓」一式,腰胯催動手臂,臂帶腕指,節節貫串;勁力自足跟而起,經腰脊而達指尖,正合【太極拳論】「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之要義。尤為可貴者,洪師演示時肩肘松沉,毫無僵滯,足見數十年功力積澱。

二、 剛柔相濟之妙用
世人常誤太極拳唯尚柔緩,而洪師拳架則剛柔並濟。如「掩手肱捶」發勁瞬間,腰馬合一,如弓弩驟發,然其蓄勁時又若棉裹鐵,松活至極。此般剛柔轉換,恰印證王宗岳【太極拳論】「柔過勁,剛落點」之真諦。洪師曾言:「柔化不是目的,而是為了更高效地剛發。」此語實為太極拳實戰應用之圭臬。

三、 拳理與易學相融
洪師深研【易經】,將「陰陽互濟」之理融入拳法。影像中可見其重心轉換如陰陽魚交替,虛實時刻分明。如「懶扎衣」一式,左實右虛之際,右臂暗含掤勁,正合「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之象。其弟子曾記述洪師授拳時,常以卦象喻拳勢,足見其國學底蘊之深厚。

四、 武德修為之彰顯
雖為表演影像,然洪師神態從容,無絲毫張揚之氣。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云:「學拳不可不敬,不敬則外慢師友,內慢身心。」洪師之儀態,恰是「敬」字之體現。晚年著書立說,更以「練拳須明理」為訓,此等宗師風範,當為今人鏡鑒。

結語
此段影像雖短,然洪師拳藝之精純已可管窺。今太極拳流布四海,然或有重形輕意、逐末舍本之弊。回觀洪師之藝,恰似一劑良方:唯有根植傳統、窮究拳理,方得太極真味。冀望後學能由此影像得見高山,進而探賾索隱,庶幾不負先賢薪傳之苦衷。

(全文約780字)
湯紂 發表於 2025-7-2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觀洪均生先生太極演武小記】

洪公均生先生此段演武影像,誠如滄海遺珠,使後學得窺陳式太極真傳之堂奧。其拳架松沉圓活,勁路如抽絲剝繭,實為"纏絲勁"之活範本。細析其理,有三重境界可述:

一曰"形神合契"。洪公舉手投足間,脊柱如寶塔中正,肩胯若鐘擺相隨,正合【太極拳論】"立如平準,活似車輪"之要義。其"金剛搗碓"一式,沉肩墜肘時猶見輕靈,"懶扎衣"轉換處暗含摺疊,非數十年純功不能至。

二曰"勁法通透"。陳式太極講究"纏法即纏勁",觀洪公演武,可見其小指領勁如捻筆,大指催勁似運印,正是陳發科公所傳"纏絲勁"真傳。尤其"掩手肱拳"發勁瞬間,腰胯摧動如激浪拍岸,而身形穩若磐石,深得"勁起於腳,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三昧。

三曰"陰陽互濟"。先生演練中,開合呼吸與動作天然相應,"單鞭"之舒展如張弓蓄勢,"閃通背"之緊湊若滿月待發。此般剛柔相濟之態,恰應王宗岳【太極拳論】"陰陽相濟,方為懂勁"的至高境界。

今人多言太極流於"柔舞",然觀洪公此影,方知真太極乃"棉裡裹鐵"之術。其每個動作皆含"掤捋擠按"四正勁與"采挒肘靠"四隅勁的變化,如古琴操縵,看似平和實則暗藏萬千氣象。昔年徐哲東先生稱"陳式太極猶存炮捶遺韻",於此影像可得明證。

洪公此段演武,非惟技藝展示,實為活態武學典籍。後輩學人當以"澄懷味象"之心反覆揣摩,須知太極真功不在奇巧,而在"規矩中求變化",誠如洪公生前所言:"套路如鈔本,勁法乃真金。"今睹此影,愈覺斯言不虛。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