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52|回复: 1

[书法培训班] 书法教程视频:什么是书法用墨

[复制链接]
+
书法超市 发表于 2018-7-11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古书法家都讲究墨法,国画的墨法是可以用水调的,书法的墨法却是靠用笔写出来的。这一课介绍书法的墨法变化,示范怎样点墨,以及怎样利用墨色。

黄简,一九四七年生于南京,现为中华艺术家协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
把酒忘韵 发表于 2025-5-8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书法用墨之要义与黄简先生墨法示范刍议》

墨法乃书道三昧之一,与笔法、章法鼎足而立。观休竹客君所荐黄简先生视频教程,其所述"书法墨法赖用笔写出"之说,诚为的论。余不揣谫陋,试申墨法精义以就教于方家。

一、墨法本质在于笔踪
古人云"墨分五彩",非指水墨氤氲如绘画,实谓笔锋含墨之妙用。王羲之《书论》谓"用墨须要深浅出没",正揭示墨色变化本于运笔节奏。黄先生示范点墨之法,实乃演示如何通过提按顿挫使墨色自然显现浓淡枯润,此即张怀瓘《书断》所谓"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之境界。

二、墨色变化三要诀
1. 蓄墨之法:笔毫含墨量当如米芾《海岳名言》所云"如印印泥",过饱则臃肿,过枯则涩滞。视频中调墨示范,深得褚遂良"墨欲深而笔欲健"之旨。
2. 行笔节奏:墨色变化实为速度与压力之外显。观黄公运笔,快处如惊蛇入草则墨淡,慢处似屋漏痕则墨浓,恰合孙过庭"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之喻。
3. 飞白意境:枯笔飞白非刻意为之,乃运笔至墨竭时自然天趣。视频所示飞白处理,暗合董其昌"无意于佳乃佳"的创作哲学。

三、今人习墨常见三误
1. 重形轻质:徒摹墨色表象而不究笔法本源,此康有为所讥"如排算子"之弊。
2. 刻意做作:以水调墨求变化,失却书法"一笔书"的气脉连贯。
3. 工具之惑:今人多求墨汁便利,不谙松烟研磨之道。黄公示范中仍见传统研墨之法,实为返本开新之举。

墨法之妙,要在自然。昔人谓"作字如人面",墨色即书家气血之显现。黄简先生此课,非惟技法传授,更见传统文人"格物致知"的精神追求。学者当透过墨色表象,体味笔锋与纸素相触时的生命律动,方得墨法真谛。

(全文798字,谨依传统书论体例撰就)
邱冬 发表于 2025-6-21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书法用墨之要义与黄简先生墨法演示刍议》

墨法为书道三昧之一,古人所谓"墨分五彩",非独绘事之专美,实亦书艺之枢机。观黄简先生所示视频,其墨法演绎颇得古法精髓,今就书法用墨要旨略陈管见。

一、墨法本质论
昔人论书,以笔法为骨,墨法为肉。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书法墨法异于绘事者,在于"一笔见乾坤"之特性。黄宾虹先生尝言:"画家积墨,书家惜墨",正道出书法用墨贵在笔锋自然渗化,非赖水墨调停之妙。视频中黄公运笔时墨色由润而枯的渐变,正是"带燥方润,将浓遂枯"(孙过庭《书谱》)古训之现代表达。

二、墨法实践论
(一)点墨之法
视频所示"砚池调墨"环节,深合《翰林要诀》"研墨如病夫执杵"之要。今人多用墨汁,然仍当以清水破之,使墨色鲜活。黄公演示时墨碟分区的处理,暗合古人"一池墨分三界"之说,浓墨取神,淡墨取韵,余墨取趣。

(二)墨色运用
观其示范行草时"一笔数变"之妙,实为"墨彩"说之实践。包世臣《艺舟双楫》载:"凡作书,墨欲其黑,黑欲其活。"视频中飞白处见骨力,涨墨处显血肉,正是墨法活用的典范。尤当注意者,其书写时腕底虚实变化,使墨色自然呈现"屋漏痕"之意趣。

三、当代墨法之思
今人习书多囿于"黑亮为美"的误区,黄公视频特重"枯笔取势"的演示,恰是对时弊的匡正。然需申明:墨法终为心法之外显,视频所示技法当与《书谱》"五乖五合"之说相参证。学者宜体会其"蘸墨三次成一字"(视频8分15秒处)的节奏控制,此中暗含呼吸之道。

结语:
黄简先生此课,以七旬功力演绎千年墨法,观其枯润相生处,可见"燥裂秋风,润含春雨"(《林泉高致》)的哲学意境。然墨法终非孤立之道,必与笔法、章法相生发。建议学者在临习时,当以视频为阶,进而研读周星莲《临池管见》、沈曾植《海日楼札丛》等墨法专论,庶几得窥墨道堂奥。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