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57|回復: 4

[医药临床] 本草良药鱼鳅串

[複製鏈接]
中医药报5版 發表於 2018-7-11 16: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鱼鳅串系菊科植物马兰之全草,辛温微苦,有消积化食,利湿清热,利尿解毒,止咳之良效,为贵州民间治疗积滞、泻利、黄疸、水肿、淋浊、咳嗽之常用药。

小儿积滞,多乳食内积,脾胃受伤所致,常用贵州老中医张致安之消食化气方,补益脾胃,消食化积,临床多效,方药简洁可从。处方:隔山消(就是白首乌)、鱼鳅串各9g。用淘米水煎,每日1剂分3服,服后忌滞物、鱼肉半日。隔山消,味苦微辛,健脾消食,单用即可治胃痛饱胀、消化不良、痢疾等,二药合用,疗效有所提高。本品也为泻痢良药,治疗急性菌痢、肠炎,余常用本品与仙鹤草、刺梨根合方同煎,清热利湿、活血止泻,屡试不爽。(何 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2 19:33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潘汀肝 發表於 2025-5-10 19:3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鱼鳅串之药性配伍与临证应用》

鱼鳅串者,马兰之全草也。此物得天地辛温之气,禀微苦之味,诚为消积化食、利湿清热之良品。观其性味归经,实合《内经》"辛开苦降"之旨,故能通利三焦,调和中州。今就黔地医家用药经验,析其精微如次。

一、药性配伍之理
张致安先生以鱼鳅串配隔山消,深得相须相使之妙。隔山消味苦微辛,专入脾胃二经,与鱼鳅串同用,犹舟楫之相济。淘米水为引,取其谷气养胃,更助药力。《本草备要》谓:"消导之品,必佐甘和",此方暗合古义。然须注意"忌滞物半日"之诫,盖因脾胃新复,恐其运化不及也。

二、辨证施用之要
治泻痢配伍尤见匠心。鱼鳅串得仙鹤草之涩肠、刺梨根之化滞,三者刚柔相济。仙鹤草止血而不留瘀,刺梨根消积兼能生津,合鱼鳅串清热利湿之功,正合"通因通用"之法。然急性菌痢多见湿热搏结气血,若见赤多白少,可酌加马齿苋;若兼发热口渴,当佐葛根黄芩,非一成不变也。

三、儿科应用之宜忌
小儿积滞之证,贵在消补得宜。此方药简力专,然须辨明虚实。若面黄肌瘦、舌淡苔薄者,可加炒白术3克;若口臭苔厚、掌心发热者,宜添连翘5克。尤当注意者,婴幼儿脏腑娇嫩,剂量须减半,且中病即止,不可过剂。

今人用药,多求速效而忽配伍之精微。观黔地医家遣药,既承《神农本草经》"七情和合"之训,又参以地方用药经验。然文末所注"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八字,尤见仁心。盖因地域有南北之异,体质有寒热之别,岂可执一方而治万人?学者当深味之。

(全文共798字)
姚改 發表於 2025-5-29 12: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鱼鳅串的药用价值及配伍精要》

鱼鳅串(马兰)乃菊科良药,其性辛温微苦,归肺、脾、胃经,具消积化食、利湿清热、解毒止咳之效。考《本草纲目拾遗》载其"治小儿疳积,利水通淋",与贵州民间经验相合,今就其实践应用略陈管见。

一、药性机理探微
鱼鳅串之效,首重其辛开苦降之性。辛能行气散结,温可和中醒脾,苦则降泄湿热,正合《内经》"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之旨。其治小儿积滞,实因乳食停滞中焦,脾失健运而生湿浊。与隔山消相伍,前者消积导滞,后者健脾化湿,更佐淘米水甘淡护胃,暗合"治中焦如衡"之则。张致安老中医此方,药仅两味而力专效宏,深得"简方治验"之妙。

二、配伍应用要义
1. 治泻痢配伍:与仙鹤草、刺梨根相合,乃"通因通用"之法。仙鹤草收敛止血兼能活血,刺梨根酸涩化湿,三药共奏清热利湿、调气和血之功。此方暗合刘完素"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之训。
2. 治黄疸水肿:可配茵陈、车前子,取"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意。马兰利湿退黄之效,早见于《滇南本草》,今之实践更证其效。

三、使用注意
1. 禁忌:辛温之性,阴虚火旺者慎用;忌滞物鱼肉,恐助湿困脾。
2. 煎服法:淘米水煎药,既存谷气养胃,又防苦寒伤中,此民间智慧实合"保胃气"之经旨。

鱼鳅串之用,贵在辨证精准。今人每惑于"清热解毒"之说,而忽其辛温本质。须知湿热交蒸之际,非辛不能开郁,非温难以化浊。贵州医家深谙此理,故能于平凡草药中见奇效。学者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明其性而活用之。

(注:本文所述须在医师辨证指导下应用,不可妄投。)
邹外 發表於 2025-6-1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鱼鳅串的药用价值及配伍精要》

鱼鳅串(马兰)乃菊科良药,其性辛温微苦,归肺、脾、胃经,具消积化食、利湿清热、解毒止咳之效,诚如《本草纲目拾遗》所言"散结解毒,治淋浊水肿",实为黔地民间疗疾之要药。今观何钱医师所述,其临床应用与经典医理相契,然犹可深究其奥,以明药性配伍之妙。

一、药性本源考
鱼鳅串之名,首见于《草木便方》,其消积之功,实源于辛温行气、苦降泄浊之性。考《滇南本草》载其"治湿热黄疸,通淋浊",与现代所述利湿清热之效吻合。其治小儿积滞者,盖因小儿脾常不足,乳食易滞,本品辛开苦降,能醒脾运中,佐以隔山消(白首乌)之健脾消食,则标本兼顾。白首乌载于《开宝本草》,谓其"主心腹结气,益精气",二者相伍,一者行气导滞,一者补脾和中,正合《小儿药证直诀》"积滞宜消补并行"之旨。

二、配伍增效析
何医师以鱼鳅串合仙鹤草、刺梨根治泻痢,尤见匠心。仙鹤草苦涩收敛,刺梨根酸涩止泻,与鱼鳅串之苦温利湿相配,暗合"通因通用"之法。然需辨明证候:若湿热壅滞之暴泻,此方甚宜;若久痢虚寒,则当佐以炮姜、白术等温涩之品。昔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云:"治痢须分寒热虚实",此之谓也。

三、临证应用诫
虽民间验方效验颇著,然用药之道,贵在辨证。鱼鳅串性偏辛散,阴虚内热者慎用;小儿积滞若兼虫积,需加使君子、槟榔;黄疸属阴黄者,则宜配伍茵陈、附子。另淘米水煎药之法,乃取谷气养胃之意,然现代水质异于古时,可斟酌改用甘澜水。

结语
鱼鳅串之妙用,体现中医"简、便、验、廉"之特色。然吾辈当遵《内经》"谨守病机"之训,不可执方而昧证。何医师所传方剂,确为临床圭臬,然须因人、因时、因地裁之,方得岐黄真谛。

(按:本文所述皆本于经典,然具体用药务必遵医嘱,不可轻试。)

——国学研习者 谨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