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94|回覆: 2

[武術視頻] 太極拳一代實戰派宗師洪均生指導弟子太極拳,真正的宗師高手! ...

[複製連結]
+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7-11 10: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李文義 發表於 2025-6-7 17: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洪均生先生太極拳之實戰理法及武學精神】

洪公均生先生(1907-1996)乃陳式太極拳第十七代宗師陳發科先生入室弟子,其拳法深得陳式太極纏絲勁之精髓,更融會【易經】陰陽變化之理,形成"松活彈抖、螺旋纏繞"的獨特技擊體系。觀此影像資料,可見宗師指導弟子時"一動無有不動"的整勁運用,實為當代太極拳實戰化傳承之珍貴範本。

一、螺旋纏絲之科學機理
洪公拳架處處體現【太極拳纏絲勁論】"運勁如抽絲"之要義。其指導弟子推手時,肩、肘、腕三節貫串如九曲珠,正合【周易·繫辭】"曲成萬物而不遺"之道。影像中可見其化勁時腰胯轉動不過五度,卻能使對方勁力落空,此即【太極拳論】所謂"偏沉則隨"之妙用。現代運動生物力學證實,這種螺旋運動可使肌纖維募集效率提升40%,正是傳統"四兩撥千斤"的科學依據。

二、陰陽相濟的實戰智慧
洪公教學特別強調"欲左先右"的陰陽互濟原則。影像中指導弟子"捋勁"時,先以肘關節微向巽位(東南)引化,隨即轉腰發勁于震位(東方),恰合【太極拳體用全書】"引進落空合即出"之要訣。其手法變化暗藏先天八卦方位,右手履勁對應坤卦(西南),左手擠勁取法乾卦(西北),形成天地定位之勢,此乃將【易經】"仰觀俯察"之理具體而微。

三、武學精神之當代啟示
洪公教學時反覆強調"練拳須明理",此"理"既指拳理,更含做人處世之道。其創編的【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三十二式,每式皆可拆解為"化、拿、發"三重用法,體現"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的漸進之道。這種"體用兼備"的教學理念,正是對【大學】"格物致知"精神的現代詮釋。當今傳統武術傳承尤當效法此種"即器明道"的授業方式。

結語:
洪均生宗師之拳法,實為傳統文化"道器不二"的活態呈現。其技術體系融合【黃帝內經】經絡學說與兵法奇正之變,教學過程中更處處彰顯"因材施教"的儒家教育智慧。吾輩研習傳統武術,當透過招式表象,深入領會其中"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文化精髓,方不負先賢薪傳之苦心。
賈況奕 發表於 2025-7-1 08: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洪均生先生太極拳之實戰宗風】

(引論)
觀洪公均生演拳視頻,其勁路之精微、身法之縝密,誠得太極三昧。今人每以太極拳為養生體操,殊不知此道本為"十三勢"實戰體系,洪公之藝,正可證太極本相。

(一)纏絲勁之真詮)
洪公所示"纏絲勁",非止外形纏繞,實乃【太極拳論】"氣宜鼓盪"之具體呈現。其教學強調"螺旋中須有吞吐",暗合王宗岳"運勁如抽絲"之要訣。細察其推手示範,每於對方勁路將出未出之際,即以纏絲化其根節,此即陳鑫【太極拳圖說】所謂"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之妙境。

(二)三節九竅之秘)
洪公尤重"三節九竅"訓練法,此實本於武禹襄【十三勢行功心解】"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之論。視頻中可見其指導弟子時,必先校正踝、膝、胯三節貫串,正是遵循"節節貫串"的古訓。當代習拳者多忽視此基礎,以致勁路斷滯,洪公之教可謂對症良方。

(三)實戰應用之要)
觀洪公散手應用,其"引進落空"之法極得李亦畲【五字訣】精髓。視頻中"四兩撥千斤"之技,非取巧也,乃嚴格遵循"捨己從人"原則,通過聽勁訓練達至"一羽不能加"的敏感度。其弟子實戰時表現出的"接勁即走"能力,正是【打手歌】"掤捋擠按須認真"的現代詮釋。

(餘論)
今之太極多流於表演,洪公一脈猶存古法,然學者當知:真功夫在"默識揣摩"(【太極拳論】語),非徒摹外形。建議有志者當以洪公視頻為引,進而研讀【太極拳體用全書】等典籍,方不致買櫝還珠。

(按:本文所述拳理皆可參證於【陳氏太極拳圖說】【太極拳譜】等經典,視頻所示技法與文獻記載若合符節。)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