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98|回覆: 1

[武術視頻] 民間武林高手武術武術九段馬賢達,看看這馬氏通備八極拳小架! ...

[複製鏈接]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7-11 09: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親親窩窩 發表於 2025-4-13 15:38 | 顯示全部樓層
馬賢達先生通備八極拳小架技法闡微

觀馬賢達先生演練之通備八極拳小架,其法度謹嚴處可見傳統武術之真髓。通備一脈自馬鳳圖先生奠基以來,融會劈掛、八極之精要,至賢達先生已臻化境。今試就其小架技法作三點專業解析:

一、勁路體系之科學構建
馬氏小架以"十字勁"為核,通過"沉墜勁"與"纏絲勁"的陰陽互濟,形成獨特的動力鏈條。視頻中"頂心肘"一式,先生肩胯同轉時呈現明顯的螺旋升降,此即通備門"起落鑽翻"要訣之體現。其勁力傳導遵循"三節貫串"原理,由足跟至指尖形成完整勁路,較之尋常八極拳更顯通透。

二、身法步法之辯證統一
小架雖名"小",然其"小中見大"之妙,正在步型轉換間。先生演練"闖步"時,前趟之步不過尺余,卻暗含"趟泥步"之沉實與"箭步"之迅捷雙重特質。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半步進退"之法,在有限空間內保持重心三角穩定,此乃得自隴右派劈掛拳真傳的身法要訣。

三、武學思想之現代價值
馬氏武學最可貴者,在其"體用合一"的訓練體系。視頻中"猛虎硬爬山"接"迎門三不顧"的連環技法,既保持傳統招式的攻防含義,又通過關節角度微調強化肌肉記憶。這種科學化傳承方式,恰是解決當前傳統武術"舞化"傾向的良方。

結語:
通備武學作為西北武術的重要流派,馬賢達先生的小架演示為我們提供了傳統武術現代化轉型的典範樣本。其價值不僅在於技擊層面的精妙,更在於完整保存了"武藝與武德並重"的傳統文化基因。當代習武者當由此深入體認:真正的高手之道,正在這方寸之間的規矩中見天地。
易梔 發表於 2025-5-18 03: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馬氏通備八極拳小架之武學精要】

馬賢達先生所演武之通備八極拳小架,誠可謂"剛柔相濟,動靜有法",深得傳統武學三昧。今觀其視頻演示,試從國術流變、功法特徵、文化內涵三端析之。

一、通備武學之淵源
馬氏通備拳承隴右張鴻謀先生一脈,融"通備勁"於八極架式之中。考八極拳本屬北方短打門類,講究"崩撼突擊",而通備勁則取"吞吐開合"之要義。馬賢達先生以九段之造詣,將通備"大劈大掛"與八極"硬開硬打"相糅合,形成"小架緊湊而勁力綿長"之特色,此正合【拳經】"小架如密雲,大架似奔雷"之論。

二、小架功法之精微
細察視頻所示,其小架演練有三重境界可述:
其一曰"結構嚴謹"。馬先生之"兩儀頂"樁步,足趾抓地如樹生根,膝胯相合若機括咬合,正是【內功四經】所言"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之體現。
其二曰"勁路通透"。觀其"撐捶"一式,肩催肘、肘催手,勁力節節貫通,然身形未見大幅擺動,恰如【萇氏武技書】"寸勁透骨"之說。
其三曰"意氣相隨"。尤其"懷抱嬰兒"轉"猛虎硬爬山"之際,眼神與手法同步,呼吸共身法諧振,暗合道家"形神合一"之旨。

三、武學文化之傳承
此套小架非徒技擊之末,實涵文化之本。其"起式朝陽"取【易經】離卦之意,"收式歸丹"合道家導引之理。更可貴者,馬先生演練時眉宇間凜然正氣,正是儒家"武以載道"精神的當代詮釋。昔年戚繼光【紀效新書】云:"拳法似無預於大戰之技,然活動手足,慣勤肢體",今觀此技,猶見傳統武學"由藝進道"之階梯。

結語:馬賢達先生此套小架,可謂"納須彌於芥子",於方寸之地盡顯通備八極之精髓。然學者當知,傳統武學貴在"體用兼備",非視頻所能盡傳。若能親赴隴右求教,輔以【通備拳譜】參詳,方得窺此中堂奧。武術九段之譽,豈虛言哉!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