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26|回覆: 2

[醫藥臨床] 小腿潰瘍的分型辨治

[複製連結]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7-9 22: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小腿潰瘍又稱慢性小腿潰瘍、靜脈曲張性潰瘍、鬱積性潰瘍,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屬中醫臁瘡、褲口毒、裙邊瘡等範疇。本病多繼發於下肢靜脈曲張和丹毒等病。多因久站或負擔重物,導致下肢脈絡瘀滯不暢,加之濕熱之邪下逼,氣滯血瘀、瘀久化熱、腐蝕皮肉而成潰瘍。根據其臨床表現的不同,可將其分為以下四型辨治。

氣滯血瘀型:局部瘙癢,皮膚粗糙,可見褐色斑,患處紫暗腫脹,或見青筋暴露,其形狀如蚯蚓,或皮膚破損,有少量滲液;舌質黯或邊有瘀點,苔白或薄黃,脈弦澀。治宜行氣活血。

處方:忍冬藤20g,丹參、當歸各15g,枳殼12g,桃仁、地龍、牛膝、紅花、川芎、青皮、木香、赤芍、甘草各10g。水煎服,每日1服,分早晚2次服。

濕熱毒盛型:局部凹陷性水腫,潰瘍處有黃色分泌物,氣味臭穢,周圍皮膚紅腫熱痛,下肢腫脹,全身不適,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清熱利濕解毒。

處方:金銀花、薏苡仁各30g,魚腥草、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丹參各15g,皂角刺、赤芍、防己、梔子、蒼朮、澤瀉、黃柏、甘草各10g。水煎服,每日1服,分早晚2次服。

寒濕阻絡型:畏寒肢冷,患處肉芽水腫、色淡,分泌物較清稀,淋漓不斷,面色無華,日久不愈,舌質淡紫而潤,舌苔薄白,脈弦緊。治宜散寒化濕通絡。

處方:丹參、忍冬藤各15g,桂枝、乾薑、獨活、茯苓、白朮、蒼朮、豬苓、地龍、赤芍、川芎、牛膝、甘草各10g。水煎服,每日1服,分早晚2次服。

氣血虛弱型:瘡面下陷,日久不愈,患處肉芽水腫、色淡,面色蒼白,倦怠乏力,氣短懶言,自汗,食少納呆,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治宜益氣養血生肌。

處方:黃芪、丹參各20g,當歸、熟地、何首烏、枸杞子、忍冬藤各15g,黨參、茯苓、白朮、川芎、赤芍、炙甘草各10g。水煎服,每日1服,分早晚2次服。(丁樹棟 山東省諸城市精神衛生中心)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思斌 發表於 2025-4-19 08:48 | 顯示全部樓層
【臁瘡辨治樞要】
臁瘡一證,乃下肢氣血壅滯、濕熱搏結所致,其病機總屬本虛標實。觀歷代醫家論述,陳實功【外科正宗】言"外臁易愈,內臁難痊",實因三陰經循行部位氣血運行有別。今就臨床常見四型詳析其要:

一、氣滯血瘀證
此證多見【醫林改錯】所謂"血瘀絡脈"之候。方中忍冬藤、丹參為君,取其通絡活血之效;佐以地龍、牛膝引藥下行,深合【本草綱目】"牛膝治久瘧寒熱,五淋尿血,莖中痛"之論。然青皮、木香用量宜慎,過則耗氣,當遵【本草經疏】"氣血虛者禁用"之誡。

二、濕熱毒盛證
此型當宗【瘍科心得集】"治瘍三要"之法。方中金銀花、魚腥草相須為用,暗合吳鞠通"銀翹法";薏苡仁、澤瀉配伍,深得【金匱要略】"濕痹分消"之旨。然黃柏、梔子苦寒敗胃,宜佐蒼朮運脾,方合東垣"脾胃論"要義。

三、寒濕阻絡證
此證尤重"溫通"二字,桂枝、乾薑同用,取法仲景當歸四逆湯意;獨活、地龍相配,暗合【千金要方】治痹思路。然需注意【景岳全書】所云:"陽虛者,補而兼暖",故可酌加黃芪15g以助溫運之力。

四、氣血兩虛證
此型當循【外科啟玄】"托裏消毒"之法。黃芪、當歸取當歸補血湯方義;熟地、枸杞子滋陰養血,合【外科證治全生集】"陽和湯"化裁之意。然補益之劑需佐忍冬藤等通絡藥,免生壅滯之弊。

臨證須知:
1. 外治尤重:可輔以【醫宗金鑒】九一丹提膿祛腐,或生肌玉紅膏外敷
2. 調攝要點:忌久立遠行,當仿【諸病源候論】導引法,常作踝泵運動
3. 變證處理:若見肉芽紫暗,可加乳香、沒藥各6g,取張錫純活絡效靈丹意

臁瘡纏綿,非朝夕可愈。醫者當遵【內經】"疏其血氣,令其調達"之訓,分期論治,內外兼調,方能收效。然今人飲食勞倦與古不同,臨證又需靈活化裁,不可執方而治。
朱卯 發表於 2025-4-19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臁瘡辨治樞要芻議】

臁瘡一證,乃氣血乖違、濕熱搏結之候。觀歷代醫籍,【外科正宗】謂其"外臁易治,內臁難瘥",【醫宗金鑒】詳辨三陰三陽之異,皆示人當審證求因。今就臨床常見四型,略陳管見。

一、氣滯血瘀證,實為病之始基。【血證論】云:"氣結則血凝",此型多見絡脈瘀阻之象。方中忍冬藤、丹參並用,取其通絡而不傷正;地龍、牛膝相伍,既引藥下行,復能活血通經。然青皮、木香之屬,量宜斟酌,過則耗氣,學者當知。

二、濕熱毒盛證,乃正邪交爭之劇。【瘍科心得集】所謂"濕熱下注,化為火毒"者是也。處方暗合五味消毒飲意,而增薏苡仁、澤瀉淡滲,防己、梔子分消,頗得"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旨。惟黃柏苦寒,中病即止,毋令伐胃。

三、寒濕阻絡證,多因失治誤治而來。【外科全生集】強調"陽和通腠,溫補氣血"之法。方中桂枝、乾薑同用,深得辛溫通達之妙;佐以五苓化裁,既祛濕邪,復護中陽。然臨床須細察舌潤脈緊之真假,恐有真熱假寒之變。

四、氣血虛弱證,常見於久病之輩。【外科啟玄】謂:"肌肉不能自生,必借補益之功。"黃芪、當歸補血湯為底,佐以何首烏、枸杞滋養精血,尤合"精血同源"之義。然瘡面下陷者,當參合托裏透膿之法,非純補可愈。

要之,臁瘡辨治,當守"有諸內必形諸外"之訓。四型雖分,實則每多兼夾。如瘀久化熱、虛中夾實之候,尤須詳辨。所列諸方,皆示人以規矩,臨證尚需因時、因地、因人而變。至若外治之法、調攝之宜,亦不可偏廢,庶幾可收全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