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88|回覆: 2

[醫藥臨床] 四妙湯加味治小腿丹毒驗案

[複製連結]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7-6 22: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任某,男,32歲。2018年5月9日初診,訴半年來右小腿反覆紅腫疼痛,用消炎藥雖可緩解,不久又犯。本次發作小腿紅腫半月,發熱疼痛,活動受限,經抗生素治療一周,不見好轉。右小腿中下約三分之一面積焮紅腫脹,舌苔灰白厚膩。

診斷:丹毒(濕熱下注)。

治則:清熱解毒,利濕消腫。

方藥:四妙湯加味:蒼朮12g,黃柏15g,川牛膝15g,生薏仁20g,金銀花20g,苦參12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15g,半夏10g,厚朴10g,土茯苓15g,黨參18g,炒白朮15g,黃芪30g,生甘草8g。5劑。水煎服。

5月14日二診:小腿紅腫明顯消退,之前遺留的一個傷口亦開始癒合。小腿紅腫面積縮小,患腿踝部可見紅絲縷縷,灰白苔較前消退。上方加砂仁10g,丹參、赤芍各15g。5劑。

5月29日三診:患腿已不腫,原來的傷口已近癒合。唯舌苔仍現灰白。

治則:健脾化濕。

方藥:三仁湯加味:杏仁10g,白蔻仁10g,生薏仁20g,厚朴15g,姜半夏12g,蒼朮12g,黃柏12g,桂枝6g,黨參15g,炒白朮15g,黃芪30g,赤芍15g。7劑。

患者脾胃虛弱,運化失職,水濕內停,加之工地地處濕熱,內濕、外濕合邪,流注小腿,阻滯經脈。經脈不暢,瘀久化熱,侵蝕肌膚而成丹毒。治宜清熱解毒,利濕消腫。在四妙湯中加金銀花、苦參治療丹毒效果明顯。對本患者在治療中加蒲公英、地丁以加強清熱解毒之力;加土茯苓、半夏加強利濕之功;更加黨參、白朮、黃芪益氣健脾、培補正氣,使祛邪與扶正相結合,祛邪而不傷正,扶正促進祛邪。方證合拍,首診即顯殊效,二診時加丹參、赤芍活血祛瘀;三診時以三仁湯爲主加減,利濕健脾以培本源,以杜再犯。(趙作偉 山西省絳縣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曹柯伏 發表於 2025-6-1 15:12 | 顯示全部樓層
【四妙湯加味治小腿丹毒之證治析義】

本案以四妙丸爲基,融清熱利濕、解毒化瘀、扶正祛邪三法於一爐,誠爲治療濕熱型丹毒之典範。細析其理法方藥,可窺見傳統中醫辨證論治之精妙。

一、病機闡微
患者常年於濕熱環境作業,脾胃虛弱爲本,濕熱瘀毒爲標。脾失健運則濕濁內蘊,下注脛足;濕熱搏結氣血,郁而化火,發爲焮紅腫痛。【聖濟總錄】所謂"丹毒者,熱毒之氣暴發於皮膚間"正合此證。其舌苔灰白厚膩,乃濕濁壅盛之明證;紅絲縷縷顯於踝部,實爲濕熱瘀阻孫絡之徵。

二、方藥解析
首診以四妙丸(蒼朮、黃柏、牛膝、薏苡仁)爲君,取其清熱燥濕、引藥下行之功。妙在加味頗具章法:金銀花、蒲公英、地丁組成"三花消毒飲"骨架,合苦參、土茯苓共奏清熱解毒之效;半夏、厚朴取平胃散意以化中焦濕滯;更佐參、術、芪益氣健脾,暗合"治濕不理脾,非其治也"之古訓。全方清利而不傷正,扶正而不留邪,深得配伍之要。

三、治法次第
初診側重解毒利濕,待熱毒漸清,二診增砂仁醒脾,丹參、赤芍活血通絡,體現"久病入絡"之治。三診轉投三仁湯加減,側重宣暢三焦,佐桂枝通陽化氣,完成由"治標"到"固本"的戰略轉移。此等治法次第,正合【內經】"間者並行,甚者獨行"之旨。

四、臨證啟示
1. 濕熱型丹毒當辨濕重熱輕或熱重濕輕,本案灰白厚膩苔提示濕邪偏盛,故蒼朮用量重於黃柏
2. 慢性反覆發作病例,需注重健脾益氣以絕生濕之源
3. 後期活血化瘀藥物選擇,宜取丹參、赤芍等涼血活血之品,避辛溫助熱之劑

此案啟示吾輩:治療濕熱瘡瘍,當如抽絲剝繭,既要著眼局部毒邪,更需調理整體氣化。四妙丸作爲基礎方,其加減變化可隨證拓展,然根本在於準確把握濕熱搏結之病機層次。學者當於此等處細加揣摩,庶幾可得辨證論治之三昧。
曹音步 發表於 2025-6-30 03:27 | 顯示全部樓層
【四妙湯加味治小腿丹毒之證治析微】

任案之丹毒,乃濕熱下注之典型。觀其病程纏綿、苔現灰白厚膩,實爲脾虛濕蘊、瘀熱互結之候。四妙湯本爲【成方便讀】治濕熱下注之基礎方,本案妙在謹守病機而靈活化裁,深合"標本兼顧"之旨,今析其理法如次:

一、病機層析
患者工地久居,外受濕熱;舌苔灰白厚膩,顯見脾陽不振。濕熱瘀毒循經下注,發爲"流火"(丹毒別稱)。【醫宗金鑒】云:"丹毒總由血熱在外,遏阻皮膚。"然本案特殊處在於濕熱兼夾脾虛,若徒清熱則濕不去,專利濕則熱更熾,純攻邪則正氣愈傷,故需三法並施。

二、組方精義
首診以四妙丸(蒼朮、黃柏、牛膝、薏苡仁)爲君,清熱燥濕、引藥下行。佐金銀花、地丁、蒲公英,取五味消毒飲之意;苦參、土茯苓助清下焦濕毒,尤合【本草備要】"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訓。更入六君子湯(去陳皮)加黃芪,暗合東垣"脾胃一虛,濕土下流"之論,俾脾運健則濕濁自化。

三、轉方樞機
二診見紅絲縷縷,此【外科正宗】所謂"赤絲疔"之象,加丹參、赤芍以通血脈,遵葉天士"入絡宜活血"之旨。三診專事健脾化濕,取三仁湯開上、暢中、滲下,佐桂枝溫陽化氣,正合仲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法。其組方次第,先清標熱,繼通血絡,終培本元,深得緩急先後之宜。

四、臨證啟悟
1. 濕熱丹毒治分三焦:上焦宣肺(杏仁),中焦運脾(蒼朮、白朮),下焦利濕(薏苡仁、土茯苓)
2. 久病必虛:雖見焮紅腫痛,然參、芪之用不可廢,此即【外科證治全生集】"以消爲貴,以托爲畏"之辨
3. 舌苔爲驗:灰白苔退而復現,提示濕性黏滯,當防"爐煙雖熄,灰中有火"

此案啟示:治外科實症,當察內傷之本。四妙湯加味之妙,正在於融清熱利濕、解毒活血、健脾益氣於一爐,非執一法而能奏功。然須注意,苦寒之品中病即止,後期當如三診轉方,側重調理中州,方合"四季脾旺不受邪"之古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