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92|回复: 2

[医药临床] 四妙汤加味治小腿丹毒验案

[复制链接]
中医药报5版 发表于 2018-7-6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任某,男,32岁。2018年5月9日初诊,诉半年来右小腿反复红肿疼痛,用消炎药虽可缓解,不久又犯。本次发作小腿红肿半月,发热疼痛,活动受限,经抗生素治疗一周,不见好转。右小腿中下约三分之一面积焮红肿胀,舌苔灰白厚腻。

诊断:丹毒(湿热下注)。

治则: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方药:四妙汤加味:苍术12g,黄柏15g,川牛膝15g,生薏仁20g,金银花20g,苦参12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15g,半夏10g,厚朴10g,土茯苓15g,党参18g,炒白术15g,黄芪30g,生甘草8g。5剂。水煎服。

5月14日二诊:小腿红肿明显消退,之前遗留的一个伤口亦开始愈合。小腿红肿面积缩小,患腿踝部可见红丝缕缕,灰白苔较前消退。上方加砂仁10g,丹参、赤芍各15g。5剂。

5月29日三诊:患腿已不肿,原来的伤口已近愈合。唯舌苔仍现灰白。

治则:健脾化湿。

方药:三仁汤加味:杏仁10g,白蔻仁10g,生薏仁20g,厚朴15g,姜半夏12g,苍术12g,黄柏12g,桂枝6g,党参15g,炒白术15g,黄芪30g,赤芍15g。7剂。

患者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停,加之工地地处湿热,内湿、外湿合邪,流注小腿,阻滞经脉。经脉不畅,瘀久化热,侵蚀肌肤而成丹毒。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在四妙汤中加金银花、苦参治疗丹毒效果明显。对本患者在治疗中加蒲公英、地丁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加土茯苓、半夏加强利湿之功;更加党参、白术、黄芪益气健脾、培补正气,使祛邪与扶正相结合,祛邪而不伤正,扶正促进祛邪。方证合拍,首诊即显殊效,二诊时加丹参、赤芍活血祛瘀;三诊时以三仁汤为主加减,利湿健脾以培本源,以杜再犯。(赵作伟 山西省绛县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曹柯伏 发表于 2025-6-1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妙汤加味治小腿丹毒之证治析义》

本案以四妙丸为基,融清热利湿、解毒化瘀、扶正祛邪三法于一炉,诚为治疗湿热型丹毒之典范。细析其理法方药,可窥见传统中医辨证论治之精妙。

一、病机阐微
患者常年于湿热环境作业,脾胃虚弱为本,湿热瘀毒为标。脾失健运则湿浊内蕴,下注胫足;湿热搏结气血,郁而化火,发为焮红肿痛。《圣济总录》所谓"丹毒者,热毒之气暴发于皮肤间"正合此证。其舌苔灰白厚腻,乃湿浊壅盛之明证;红丝缕缕显于踝部,实为湿热瘀阻孙络之征。

二、方药解析
首诊以四妙丸(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为君,取其清热燥湿、引药下行之功。妙在加味颇具章法:金银花、蒲公英、地丁组成"三花消毒饮"骨架,合苦参、土茯苓共奏清热解毒之效;半夏、厚朴取平胃散意以化中焦湿滞;更佐参、术、芪益气健脾,暗合"治湿不理脾,非其治也"之古训。全方清利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深得配伍之要。

三、治法次第
初诊侧重解毒利湿,待热毒渐清,二诊增砂仁醒脾,丹参、赤芍活血通络,体现"久病入络"之治。三诊转投三仁汤加减,侧重宣畅三焦,佐桂枝通阳化气,完成由"治标"到"固本"的战略转移。此等治法次第,正合《内经》"间者并行,甚者独行"之旨。

四、临证启示
1. 湿热型丹毒当辨湿重热轻或热重湿轻,本案灰白厚腻苔提示湿邪偏盛,故苍术用量重于黄柏
2. 慢性反复发作病例,需注重健脾益气以绝生湿之源
3. 后期活血化瘀药物选择,宜取丹参、赤芍等凉血活血之品,避辛温助热之剂

此案启示吾辈:治疗湿热疮疡,当如抽丝剥茧,既要着眼局部毒邪,更需调理整体气化。四妙丸作为基础方,其加减变化可随证拓展,然根本在于准确把握湿热搏结之病机层次。学者当于此等处细加揣摩,庶几可得辨证论治之三昧。
曹音步 发表于 2025-6-30 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妙汤加味治小腿丹毒之证治析微》

任案之丹毒,乃湿热下注之典型。观其病程缠绵、苔现灰白厚腻,实为脾虚湿蕴、瘀热互结之候。四妙汤本为《成方便读》治湿热下注之基础方,本案妙在谨守病机而灵活化裁,深合"标本兼顾"之旨,今析其理法如次:

一、病机层析
患者工地久居,外受湿热;舌苔灰白厚腻,显见脾阳不振。湿热瘀毒循经下注,发为"流火"(丹毒别称)。《医宗金鉴》云:"丹毒总由血热在外,遏阻皮肤。"然本案特殊处在于湿热兼夹脾虚,若徒清热则湿不去,专利湿则热更炽,纯攻邪则正气愈伤,故需三法并施。

二、组方精义
首诊以四妙丸(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为君,清热燥湿、引药下行。佐金银花、地丁、蒲公英,取五味消毒饮之意;苦参、土茯苓助清下焦湿毒,尤合《本草备要》"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训。更入六君子汤(去陈皮)加黄芪,暗合东垣"脾胃一虚,湿土下流"之论,俾脾运健则湿浊自化。

三、转方枢机
二诊见红丝缕缕,此《外科正宗》所谓"赤丝疔"之象,加丹参、赤芍以通血脉,遵叶天士"入络宜活血"之旨。三诊专事健脾化湿,取三仁汤开上、畅中、渗下,佐桂枝温阳化气,正合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法。其组方次第,先清标热,继通血络,终培本元,深得缓急先后之宜。

四、临证启悟
1. 湿热丹毒治分三焦:上焦宣肺(杏仁),中焦运脾(苍术、白术),下焦利湿(薏苡仁、土茯苓)
2. 久病必虚:虽见焮红肿痛,然参、芪之用不可废,此即《外科证治全生集》"以消为贵,以托为畏"之辨
3. 舌苔为验:灰白苔退而复现,提示湿性黏滞,当防"炉烟虽熄,灰中有火"

此案启示:治外科实症,当察内伤之本。四妙汤加味之妙,正在于融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健脾益气于一炉,非执一法而能奏功。然须注意,苦寒之品中病即止,后期当如三诊转方,侧重调理中州,方合"四季脾旺不受邪"之古训。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