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91|回復: 1

[医药临床] 治神经性呕吐验方

[複製鏈接]
中医药报5版 發表於 2018-6-30 12: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验方一:竹茹10g,半夏10g,陈皮10g,五味子10g,合欢皮10g,生姜15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验方二:党参10g,白术10g,旋覆花10g,半夏10g,茯苓10g,生姜15g,夜交藤10g,远志6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验方三:柴胡10g,香附10g,竹茹10g,代赭石12g,半夏10g,陈皮10g,生姜15g,五味子10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验方四: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0g,公丁香3g,柿蒂6g,合欢皮10g,夜交藤10g,生姜12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丁树栋 山东省诸城市精神卫生中心)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谢丘申 發表於 2025-5-21 04:12 | 顯示全部樓層
《神经性呕吐证治方药析义》
丁树栋先生所辑四方,深合中医"和胃降逆、调畅气机"之旨,今从理法方药角度略作阐发,供同道参详。

一、病机与治则
神经性呕吐属中医"呕吐""郁证"范畴,其本在肝胃失和,标在痰气交阻。肝郁犯胃则气逆作呕,思虑伤脾则痰湿内生。四方皆以半夏、生姜为君,取《金匮》小半夏汤之意,和胃止呕之功最著;辅以陈皮、茯苓等药,暗合二陈汤化痰浊之妙。

二、方解与配伍精要
1. 验方一侧重疏肝宁神:竹茹清胆和胃,合欢皮解郁安神,五味子酸收敛气,尤宜肝郁化热兼心神不宁者。
2. 验方二重在健脾化痰:党参、白术培土制水,旋覆花降逆下气,佐夜交藤、远志交通心肾,适宜脾虚痰盛兼失眠者。
3. 验方三专攻肝气犯胃:柴胡、香附疏肝解郁,代赭石重镇降逆,针对情志不畅诱发之呕吐尤为合拍。
4. 验方四妙在温降并施:公丁香、柿蒂乃《济生方》丁香柿蒂汤主药,温中降逆,配合欢皮解郁,对寒郁气滞型呕吐效佳。

三、临证要点
1. 辨证加减:若兼口干苦可加黄连、吴茱萸;胸闷加枳壳、苏梗;虚象明显者增太子参、山药。
2. 煎服法:生姜宜切薄片后下,代赭石当先煎,丁香后入,此等细节关乎药效。
3. 调摄配合:须嘱患者忌食生冷、保持情志舒畅,可辅以膻中穴按揉。

四、使用注意
代赭石质重碍胃,连续使用不宜超7日;丁香性温,阴虚内热者慎用。正如文末所注,凡药皆须辨证而施,切不可拘泥成方。

此四方组方严谨,深得"异病同治"之旨,然现代临床运用时,仍需结合舌脉详辨寒热虚实,方不负古人制方之精义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