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50|回复: 2

[中医理论] 夏天这两个药一定不要一起吃!!

[复制链接]
仰望岐黄 发表于 2018-6-25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丹田爷爷这两天看到一则新闻,甚是吓人,夏天到了,一定要和朋友们提个醒。

新闻是这样说的:

这里很多朋友就奇怪了,怎幺喝了点藿香正气水,到整出心梗来了?

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

既然夏天来了,丹田爷爷来先给大家介绍下藿香正气水,这个中成药其实是个好药,不能冤枉它!

藿香正气丸(水)由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等功效,适用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常见症状有恶寒发热、头痛、胸腹胀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肠鸣泄泻、口淡口甜、舌苔白腻等。

藿香正气丸(水)由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甘草等中药组成 ... ...

藿香正气丸(水)由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甘草等中药组成 ... ...

丹田爷爷再来给大家分解下这几个药材的作用:

藿香芳香化湿,和胃止呕,兼解表邪,专事升清降浊,为主药;

紫苏、白芷、桔梗辛香发散,助藿香外解风寒,兼芳香化湿浊;

半夏、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

白术、茯苓健脾祛湿,和中止泻;

厚朴、大腹皮行气化湿,畅中除满;

甘草调理诸药;

合用共奏解表化湿、健脾消暑、理气和中之功效,到了夏天,真是应了那句广告词:藿香正气散,一天用到晚!

藿香正气散,一天用到晚!

藿香正气散,一天用到晚!

不过,和很多人的理解不一样的是,藿香正气水并不能防暑降温!

这么多年了,只要一到夏天,不管感冒、中暑还是肠胃不适,很多人一言不合就来一剂藿香正气水,心里认定这是“万能解暑药”。

但是!!!大错特错了。。。。。。高温中暑用藿香正气水,反而会“火上浇油”,大家千万别搞错了!

中医里,中暑分为“阴暑”和“阳暑”,藿香正气类其实适合的是夏日寒湿”、“阴暑”,而不是高温导致的“阳暑”。

由高温造成头晕、眼花、发烧等症状的,称为“阳暑”

由高温造成头晕、眼花、发烧等症状的,称为“阳暑”

由高温造成头晕、眼花、发烧等症状的,称为“阳暑”,高温中暑要清热泻火、养阴解暑,不严重的多吃点西瓜正好,西瓜是中医里的小白虎汤,清热解暑生津,最适合高温中暑了!或者试试服用仁丹。

而藿香正气水的药性偏温,是会加重高温中暑的症状的,最惨的是,在烈日曝晒下人体缺水少津,藿香正气恰恰还要去“升散除湿”,此时服用它必然是“火上浇油”了。

现代的加工工艺比较好,为了提高疗效,藿香正气水里往往加有一定浓度的酒精,而酒精会加重脱水,增加高温损害,绝对不适合高温中暑。

藿香正气适合的“阴暑”呢,主要是夏日受凉、人体感受暑湿,从而引起头晕、乏力、胸闷甚至呕吐腹泻等症状的。

藿香正气水是一种治疗“阴暑”“寒湿”的药物,特别适用于寒湿引起的肠胃型感冒。

藿香正气水是一种治疗“阴暑”“寒湿”的药物,特别适用于寒湿引起的肠胃型感冒。 ... ...

藿香正气水是一种治疗“阴暑”“寒湿”的药物,特别适用于寒湿引起的肠胃型感冒。 ... ...

如果在炎热的夏季感冒了,但发热不明显,伴有食欲不振、腹胀、舌苔白腻等症状,像这样以寒湿为主的情况是适合服用藿香正气水的。

说通俗点,当你吹空调太多,导致低烧、头痛,或者冷饮瓜果吃太多,导致恶心、吃不下饭、拉肚子等等,都可以来一剂藿香正气水。

但是呢,藿香正气制剂并不是大夏天感冒的唯一药物!

对那些风热或外感风寒、内已化热的情况,比如:怕风、微恶寒、咽喉肿痛、咳嗽、痰、鼻涕、大便干困难等并不适宜,这类人要遵医嘱用银翘散、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承气汤等。

藿香正气制剂并不是大夏天感冒的唯一药物

藿香正气制剂并不是大夏天感冒的唯一药物

除了常规用途,丹田爷爷发现,其实藿香正气丸还有一些新的功效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比如:

治夏季皮炎

皮炎瘙痒难止,无论破溃与否,均可用藿香正气水外涂。每日数次,能起止痒散风效果。

治脚气

先用温水洗净双脚并拭干,以适量藿香正气水涂擦患处,至少保持2小时后再洗去。每日1~2次,4~12小时即可见效。

治蚊虫咬伤

用藿香正气水涂擦蚊虫叮咬处,30分钟内瘙痒可消失。止痒效果明显。

治痱子

先用温水洗净患处并拭干。再将藿香正气水轻轻反复涂抹患处,每日2~3次,2天内即可痊愈。

安眠

每日口服3次(剂量按说明书),一般服药5天即可见效,再继续服药5天以巩固其疗效。

止腰痛

湿邪重浊,四肢乏力,不思饮食,伴腰痛酸重者,连服5日,腰痛可止。

藿香正气水这么好用

藿香正气水这么好用

不过既然藿香正气水这么好用,是夏天必备神药,为什么还会出现本文开头的那个惊险一幕呢?

丹田爷爷来揭晓答案吧,其实就是因为藿香正气水里含有乙醇、酒精,和头孢类西药发生了反应,西医里这个反应的名字叫双硫仑。

藿香正气水里含有乙醇、酒精,和头孢类西药发生了反应

藿香正气水里含有乙醇、酒精,和头孢类西药发生了反应

有的西药,吃药后喝酒,会引起双硫仑反应,通俗点说,就是双硫仑可以让人体不能再继续分解氧化酒精,导致酒精中毒的反应(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及死亡等)。

许多药物,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头孢类抗生素,就有双硫仑相似的作用!用药后若饮酒,大家懂得!

头孢类抗生素

头孢类抗生素

这个反应的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和饮酒量有关,量越大,反应越大,而且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及酒精过敏的会更严重,一般在用药与酒后,半小时内就会发生!

所以大家明白了吧,就是因为很多西药不能和酒精同用,才发生这个反应的,为了避免更多同胞入坑,丹田爷爷这里给大家汇总了一些常见的此类西药:

1、抗菌类: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甲硝唑、甲硝唑磷酸二钠、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等。其他:呋喃唑酮、呋喃妥因、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琥乙红霉素、复方磺胺甲悪唑、异烟肼等。

2、降血糖类:氯磺丙脲、甲磺丁脲、苯乙双胍、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妥拉磺脲、醋酸己脲、胰岛素等。

3、其他:华法林、三氟拉嗪、妥拉苏林、水合氯醛等。

喝了藿香正气水后,会有酒精短暂在口腔内停留

喝了藿香正气水后,会有酒精短暂在口腔内停留

而很多中成药,类似藿香正气水、各类药酒,根据各个厂商制药工艺的不同,都很有可能含有酒精,大家一定要注意看清成分!而且藿香正气水的酒精含量较高,同时药效也比较迅猛,酒精过敏体质者、老人、孕妇、儿童最好不要擅自服用。

丹田爷爷再提醒一下,喝了藿香正气水后,会有酒精短暂在口腔内停留,但几分钟到几小时之后就会挥发掉,建议刚喝过藿香正气水的司机,最好过一阵子再开车哦!

另外,一定要吃藿香正气、又想避开酒精的,可以吃藿香正气丸或者散,不用吃藿香正气水,尤其是这个水剂的味道,真是谁喝谁知道呢!

这则新闻可能很多朋友没看过,可能看过也忘记这回事了,夏天来了,丹田爷爷希望大家多多转发,让更多的朋友避开风险、不要中招!

事无巨细 发表于 2025-5-4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藿香正气水与头孢类药物并用之弊及暑证辨治要义》

近日见网络热议藿香正气水与头孢类药物并用致险之事,此诚关乎性命之要务,不可不辨。余不揣浅陋,试以《黄帝内经》"谨守病机"之训为本,参酌仲景、东垣诸家之说,为诸君剖陈其理。

一、药性相激之害
藿香正气水含40%-50%乙醇,此与头孢类抗生素同服,可致"双硫仑样反应"。盖因头孢结构中之甲硫四氮唑基团,能抑制乙醛脱氢酶,使乙醇代谢停滞于乙醛阶段。乙醛蓄积则现面赤、心悸、呕逆,甚则厥脱,此即《伤寒论》"酒客病"之剧变者也。昔年孙思邈《千金要方》已诫:"药有相反,酒有忌宜",今人尤当慎之。

二、暑证辨治枢要
1\. 阴暑(寒湿困脾)
证见:恶寒发热、脘痞吐泻、苔白腻。此乃夏月贪凉饮冷,玄府骤闭,湿浊内蕴。藿香正气水确为的对之方,其藿香、紫苏、白芷辛温解表,半夏、厚朴燥湿和中,正合"湿淫于内,治以苦热"(《素问·至真要大论》)之旨。

2\. 阳暑(暑热伤津)
证见:壮热烦渴、汗多脉洪。此系暑邪直中阳明,《温热经纬》所谓"暑性酷烈,耗气伤津"者也。当用白虎加人参汤或王氏清暑益气汤,若误投藿香正气,犹抱薪救火。昔张凤逵《伤暑全书》明言:"暑病首用辛凉",其义昭然。

三、用药法度
1\. 服藿香正气水后,须隔6时辰(12小时)方可饮头孢类药物,盖"药势相逐,各有其时"(《本草衍义》)。
2\. 中阳暑者,可取西瓜汁(天然白虎汤)或绿豆甘草汤,遵《饮膳正要》"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之训。
3\. 外治法:阴暑可灸中脘、足三里;阳暑宜刺十宣、曲泽放血,此皆《针灸大成》救急良方。

结语
《周礼》有云:"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用药如用兵,贵在知彼知己。今人但见"暑"字便投藿香正气,不辨阴阳,不察药性,此诚仲景所叹"视死别生,实为难矣"者也。愿诸君明察药性,详审证候,方不负先贤"上工治未病"之遗训。

(按:附图可配《本草纲目》藿香条目、《温病条辨》暑温篇节选,及古今用药禁忌对照表,以资佐证。)
覃希松 发表于 2025-5-12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藿香正气水与头孢类药物并用之弊——兼辨暑证用药要旨》

近日见网络热议藿香正气水与头孢类药物同服致险之事,此诚关涉性命之大防,不可不辨。余观今人用药,多有不明药理而妄自配伍者,今试以《黄帝内经》"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为纲,分述其要。

一、藿香正气本义考
此方肇始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乃治"阴暑"之圣剂。其组方之妙,正在于藿香为君,配紫苏、白芷等辛温之品,共奏"升清降浊"之功。然须明辨:此"暑"非彼"暑"也。《医学心悟》有云:"暑月受寒,静而得之为阴暑;触热劳形,动而得之为阳暑。"今人但见暑字,便作热证治之,岂不谬哉?

二、药酒相激之害
藿香正气水含乙醇约40%-50%,与头孢类药同服,必生双硫仑样反应。此理在《本草纲目》"酒忌"条已有暗合:"服丹石、钟乳诸药,不可饮酒。"现代医学谓其阻乙醛脱氢酶,致毒性积聚。古人虽无此微观认知,然"十八反"、"十九畏"之训,早示人配伍之慎。

三、暑证用药辨
治暑当分三焦:
1. 阳暑(高热汗闭)宜白虎汤类,西瓜诚天然白虎汤,然须中病即止,过则伤阳
2. 阴暑(寒湿内蕴)正合藿香正气,然必见舌白腻、脉濡缓方可用
3. 暑湿交蒸则需三仁汤分消走泄

四、今人用药三戒
1. 戒望名生义:如见"正气"便作补药,闻"暑"字即谓清热
2. 戒中西混投:中药西药代谢途径各异,混用如盲人骑瞎马
3. 戒执方待变:夏月空调病多属阴暑,烈日中暑多属阳暑,不可执一药应万变

昔张仲景《伤寒论》立方113首,而禁例条文达87处,可知用药如用兵。今赠要诀:
"辨阴阳是纲纪,察舌脉为准绳;
知药性如知将,明配伍似布阵。"

暑热虽盛,伏阴在内,用药差之毫厘,恐谬以千里。愿诸君临证详审,毋蹈前人覆辙。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壬午月戊戌日|黃帝4722年五月初三日丑時| 2025/5/29/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