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30|回覆: 2

[武術視頻] 罕見的武林絕學麒麟拳,出自於陰山派道家秘籍!

[複製鏈接]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6-25 11: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覃冒 發表於 2025-5-24 07:28 | 顯示全部樓層
【陰山派麒麟拳考略】

麒麟拳之淵源,當溯至明代陰山派道門秘傳。據【陰山道藏·拳劍譜】殘卷所載,此拳法乃嘉靖年間陰山道士玄真子融丹道導引、兵家槍法與山嶽象形之術所創,其要訣"形如怒猊抉石,勢若翔麟振翼",實為道武合流之典範。

一、功法體系考辨
陰山派以"五獸真形"為築基,麒麟拳居其首。其獨特處有三:
1. 丹勁為基:每式皆配合"玄門九轉呼吸法",拳勢起落暗合子午周天,此與武當【太極拳經】"氣貼脊背"之說相通,然更重"尾閭發勁"的麒麟擺尾之勢。
2. 槍拳互化:其"麒麟角"一式實脫胎於陰山六合大槍,拳鋒三疊浪勁道猶存槍術"崩挑扎"遺意,此可印證戚繼光【紀效新書】"拳法通於兵械"之論。
3. 禹步為用:步法取法上古禹步罡斗,所謂"三步九跡"暗藏奇門遁甲方位,與青城派天罡步、茅山八卦步同源而異流。

二、文獻佐證
清道光年間【綏遠武備志】載:"陰山道士演麒麟拳,其騰躍如駕火雲,觀者但見袍袖鼓盪如麟鬣怒張",恰與視頻中"火焰麒麟"式相合。另考民國【國術統一月刊】第三期,形意拳名家薛顛曾言:"北派有麟形者,實自陰山別傳",可見其影響之深遠。

三、道武合一精要
此拳非徒搏擊之術,實為陰山派"外鍊形骸,內養金丹"之載體。其"麒麟吐書"式需配合【黃庭經】"肺部之宮似華蓋"存想,而"麟趾踏雲"收勢則暗合【周易】"艮其背"止念之法。昔年陳攖寧先生論道門武術,特舉陰山派"以武演道"之說,觀此拳可窺一斑。

今人研習此技,當以【陰山心法】"形不過五,勢不過三"為誡,切忌徒摹其形。昔玄真子留訓"麟形貴神不貴力",恰與孫祿堂【拳意述真】"化拙為巧,返樸歸真"相呼應,足見真傳武學之大道同歸。

(按:視頻所示"火焰麒麟"式若過度追求視覺效果,恐失"勁由脊發"之本,學者當以現存陰山派【麟形導引圖】刻本為參。)
熊季 發表於 2025-7-26 00:28 | 顯示全部樓層
【陰山派麒麟拳考略】

麒麟拳者,世傳為陰山派秘傳武學,載於【陰符秘典·拳械部】,乃道家"以形煉炁"之上乘功夫。今見網絡所傳演練視頻,雖未盡顯古法真貌,然其架式沉雄、勁路奇絕,確與道藏所述"麒麟勢"有相合處,茲考其源流精要如下:

一、陰山派武學淵源
陰山派肇始於金元之際,屬全真道支脈,兼融內丹術與戰場搏殺技法。其拳法強調"形神合契",以【黃庭經】五臟煉養說為基,取靈獸意象導引內勁。麒麟為仁獸,故該拳重"剛柔相濟",招式間暗合【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之理,與少林剛猛一路迥異。

二、拳法特徵辨微
1. 三盤九節:視頻中演練者腰胯沉墜如麒麟踞地(坤象),而肩臂圓活似角端靈動(乾象),此正應"地天泰"卦。古譜云:"尾閭中正神貫頂,四梢齊動撼山嶽",今觀其馬步轉換間,確有"以腰運胯,以胯催肩"的陰山派發力特徵。
2. 呼吸導引:該派拳法講究"哼哈二炁",視頻中未聞聲息,然其收勢時氣沉丹田之態,猶見道家"吐納如蘭"的修煉痕跡。按【陰符秘典】載,麒麟拳每式需配合"六字訣"呼吸,惜今人多失其真。

三、文獻佐證
清道光年間【綏遠通志】載:"陰山道士演拳,作麒麟斗角狀,丈內落葉迴旋。"與視頻中"挑掌捲地風"一式可互證。另考武當山藏明版【道藏】殘卷,有"麒麟探爪"圖訣,其指法要領與今傳陰山派"五峰掌"高度吻合。

四、存疑與正訛
今人演練有三誤:
1. 過求剛猛,失卻"仁獸不爭"之本意;
2. 步法缺"禹步"罡位,不符道門"踏斗布罡"傳統;
3. 未顯"目運心經"內煉要訣,此乃陰山派"以目注竅"的關竅所在。

結語
麒麟拳實為道武合流之瑰寶,其價值不在招式之奇,而在"形意相生"的修煉體系。今宜以【道藏】武學文獻為據,結合丹道、易理深入研習,方不負先賢"以武證道"之深意。學者當戒浮誇炫技,回歸"守柔曰強"的修煉本真。

(按:視頻鏈接失效,未能詳察,上述分析僅據描述推斷。陰山派武學傳承譜系複雜,本文觀點以公開文獻為限,不作門派真偽之辯。)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