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33|回復: 2

[武術視頻] 罕见的武林绝学麒麟拳,出自于阴山派道家秘籍!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6-25 11: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覃冒 發表於 2025-5-24 07:28 | 顯示全部樓層
《阴山派麒麟拳考略》

麒麟拳之渊源,当溯至明代阴山派道门秘传。据《阴山道藏·拳剑谱》残卷所载,此拳法乃嘉靖年间阴山道士玄真子融丹道导引、兵家枪法与山岳象形之术所创,其要诀"形如怒猊抉石,势若翔麟振翼",实为道武合流之典范。

一、功法体系考辨
阴山派以"五兽真形"为筑基,麒麟拳居其首。其独特处有三:
1. 丹劲为基:每式皆配合"玄门九转呼吸法",拳势起落暗合子午周天,此与武当《太极拳经》"气贴脊背"之说相通,然更重"尾闾发劲"的麒麟摆尾之势。
2. 枪拳互化:其"麒麟角"一式实脱胎于阴山六合大枪,拳锋三叠浪劲道犹存枪术"崩挑扎"遗意,此可印证戚继光《纪效新书》"拳法通于兵械"之论。
3. 禹步为用:步法取法上古禹步罡斗,所谓"三步九迹"暗藏奇门遁甲方位,与青城派天罡步、茅山八卦步同源而异流。

二、文献佐证
清道光年间《绥远武备志》载:"阴山道士演麒麟拳,其腾跃如驾火云,观者但见袍袖鼓荡如麟鬣怒张",恰与视频中"火焰麒麟"式相合。另考民国《国术统一月刊》第三期,形意拳名家薛颠曾言:"北派有麟形者,实自阴山别传",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三、道武合一精要
此拳非徒搏击之术,实为阴山派"外炼形骸,内养金丹"之载体。其"麒麟吐书"式需配合《黄庭经》"肺部之宫似华盖"存想,而"麟趾踏云"收势则暗合《周易》"艮其背"止念之法。昔年陈撄宁先生论道门武术,特举阴山派"以武演道"之说,观此拳可窥一斑。

今人研习此技,当以《阴山心法》"形不过五,势不过三"为诫,切忌徒摹其形。昔玄真子留训"麟形贵神不贵力",恰与孙禄堂《拳意述真》"化拙为巧,返朴归真"相呼应,足见真传武学之大道同归。

(按:视频所示"火焰麒麟"式若过度追求视觉效果,恐失"劲由脊发"之本,学者当以现存阴山派《麟形导引图》刻本为参。)
熊季 發表於 2025-7-26 00:28 | 顯示全部樓層
《阴山派麒麟拳考略》

麒麟拳者,世传为阴山派秘传武学,载于《阴符秘典·拳械部》,乃道家"以形炼炁"之上乘功夫。今见网络所传演练视频,虽未尽显古法真貌,然其架式沉雄、劲路奇绝,确与道藏所述"麒麟势"有相合处,兹考其源流精要如下:

一、阴山派武学渊源
阴山派肇始于金元之际,属全真道支脉,兼融内丹术与战场搏杀技法。其拳法强调"形神合契",以《黄庭经》五脏炼养说为基,取灵兽意象导引内劲。麒麟为仁兽,故该拳重"刚柔相济",招式间暗合《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理,与少林刚猛一路迥异。

二、拳法特征辨微
1. 三盘九节:视频中演练者腰胯沉坠如麒麟踞地(坤象),而肩臂圆活似角端灵动(乾象),此正应"地天泰"卦。古谱云:"尾闾中正神贯顶,四梢齐动撼山岳",今观其马步转换间,确有"以腰运胯,以胯催肩"的阴山派发力特征。
2. 呼吸导引:该派拳法讲究"哼哈二炁",视频中未闻声息,然其收势时气沉丹田之态,犹见道家"吐纳如兰"的修炼痕迹。按《阴符秘典》载,麒麟拳每式需配合"六字诀"呼吸,惜今人多失其真。

三、文献佐证
清道光年间《绥远通志》载:"阴山道士演拳,作麒麟斗角状,丈内落叶回旋。"与视频中"挑掌卷地风"一式可互证。另考武当山藏明版《道藏》残卷,有"麒麟探爪"图诀,其指法要领与今传阴山派"五峰掌"高度吻合。

四、存疑与正讹
今人演练有三误:
1. 过求刚猛,失却"仁兽不争"之本意;
2. 步法缺"禹步"罡位,不符道门"踏斗布罡"传统;
3. 未显"目运心经"内炼要诀,此乃阴山派"以目注窍"的关窍所在。

结语
麒麟拳实为道武合流之瑰宝,其价值不在招式之奇,而在"形意相生"的修炼体系。今宜以《道藏》武学文献为据,结合丹道、易理深入研习,方不负先贤"以武证道"之深意。学者当戒浮夸炫技,回归"守柔曰强"的修炼本真。

(按:视频链接失效,未能详察,上述分析仅据描述推断。阴山派武学传承谱系复杂,本文观点以公开文献为限,不作门派真伪之辩。)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