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193|回復: 0

[何新西方伪史考] 何新·欧洲文艺复兴的阿拉伯教父阿维洛依

[複製鏈接]
何新文史 發表於 2018-6-24 15: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何新希腊伪史批判:

欧洲文艺复兴的阿拉伯教父——阿维洛依

欧洲文艺复兴的阿拉伯教父阿维洛依

欧洲文艺复兴的阿拉伯教父阿维洛依

站着伸头向左看的老者是著名的阿拉伯学者阿维洛依

  使欧洲人知道亚里士多德的是中世纪晚期的一位阿拉伯哲学家、伊斯兰神学家阿维洛依(Averroes)。但是,多数言必称希腊而盲目膜拜西方的中国精英则对此人一无所知。

  阿维洛依(1126——1198),是12世纪最有影响的阿拉伯哲学家、伊斯兰神学家。由于他成为把所谓的古爱奥尼亚和希腊哲学介绍给欧洲拉丁文明的主要媒介人,因此他的学术被欧洲人称为『拉丁阿维洛依主义』。(可参看〖不列颠百科全书〗有关『拉丁阿维洛伊主义』的条目)

  阿维洛依祖籍来自阿拉伯地区,生活在西班牙半岛的『科尔多瓦』地区。

  自8世纪至14世纪,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包括西班牙地区)都在阿拉伯人控制下。阿维洛依作为哲学家曾经担任西班牙半岛上科尔多瓦伊斯兰公国(伊斯兰名古儿土拜)的大法官。

  [西元711年,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的联军(西班牙人统称他们为『摩尔人』)征服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在其后的750年中,一系列穆斯林国家相继建立。当时被穆斯林控制下的西班牙地域被称为阿尔-安达卢斯(Al-Andlus)。]

  我们前此的讨论已指出,无论从人种、语言和文字来源看,古代希腊都与欧洲白色种族无重要关系。古希腊哲学和文化的源头出自小亚细亚的近东地区。古希腊文明实际上是近东土耳其半岛上的爱欧尼亚——小亚细亚文明在希腊——巴尔干半岛的辐射和延伸。

  在古代和中世纪的古波斯—古埃及—古阿拉伯人眼中,甚至在古希腊——古罗马人眼中,——那些西欧、北欧的白人(包括日耳曼人、高卢人、斯拉夫人及盎格鲁撒克逊人、还有北欧的维京人),都是些低文明的『蛮族』——野蛮种族。

  阿维洛依本人来自阿拉伯民族,但他是一位阿拉伯的亚里士多德专家。这里应当特别特别注意的是以下一点:

  在中国的许多辞典以及历史教科书中,一直流行所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来源』的主流说法(来自近代共济会的伪史学)。这一流行的说法纯属无知之谈。因为在古希腊文明与欧洲文明之间,并不存在任何连续性的关系——事实上,二者之间横亘着一个阿拉伯文明。

  在伊斯兰教兴起以后,一部分阿拉伯精英反对伊斯兰经院主义的主流教义和教规。有人试图从伊斯兰经文之外寻求自由思想的空间,这是伊斯兰教的异端思潮。于是一些阿拉伯哲学家试图向古代爱奥尼亚包括希腊地区曾经流行的古代哲学思想中寻找论据。所以尽管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当时已经失传,但是他的一些残篇和残卷被这些阿拉伯哲学家所重视。

  据说最早可追溯到西元 4世纪,叙利亚地区的基督徒(即『大秦景教』教派,唐末曾传布到中国)、犹太教徒、琐罗亚斯德教徒(即祆教,是共济会、光明会的核心信仰之一)教徒,就有人整理、解读、翻译和重构古代爱奥尼亚人和希腊人的哲学著作,以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这些著作最初都是用希伯来语或古希腊语写成。阿拉伯人把它翻译成古阿拉伯语言——当时的古叙利亚语言。其中著名者如鲁哈城的费鲁巴翻译了被认为是亚里士多德作品的〖修辞学〗及〖分析篇〗的论文。奈绥宾 的布里斯、费尔吉优斯 (生年不详 ,卒于西元536年)将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和〖范畴篇〗 解读成古叙利亚语等。

  6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在幼发拉底河左岸的根塞林建有一座修道院 ,成为古叙利亚的爱奥尼亚、古希腊文化的研究中心。阿拉伯学者马尔萨威斯 (生年不详 ,卒于 6 6 7年 )在此留下多部哲学著作 。

  西元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8世纪前后,阿拉伯哈里发帝国控制了希腊和巴尔干半岛、伊比利亚半岛,成为横跨亚、非、欧三洲的游牧、商业及军事的强大帝国。

  8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科尔多瓦哈里发国家(756~1031)。

  到9世纪初,以西亚的巴格达为中心(有说这座大城是来自唐朝的工匠帮助设计和建造的),在一些阿拉伯伊斯兰僧侣及知识精英中形成了研究古代近东地区及希腊哲学著作的潮流。他们主要是用阿拉伯文或者希伯来文字抄写和翻译了大量的古代作品。

  到10世纪中叶,西班牙的科尔多瓦一度成为一个向欧洲传播阿拉伯文明的学术中心。

  这一时期,一些伊斯兰哲学家用自己的主张注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残篇,并以此为思想武器而与伊斯兰教的正统派神学思想进行论争。因此在阿拉伯控制下的地区包括西班牙半岛,竟然兴起了一个现今中国人很少知道的学派——『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Arabia Aristotelians) 古阿拉伯语称作『侯卡玛』派Hukama」,意为『智者』,哲学家。)[有关此学派资料可参阅〖伊斯兰百科全书〗、]

  西班牙的阿拉伯人阿维洛依,就是中世纪晚期『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在1169—1195年间,阿维洛依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撰写了一系列介绍和评注(有提要,有中篇和长篇的评介)。这些介绍和评注都是以阿拉伯文或希伯来文写成的。事实上,他的许多篇以希伯来文写作的对亚里士多德学术的解释文论,被当时的阿拉伯学者直接用以代替当时已失传的一些亚里士多德的原文(注意:这意味着,今日我们所读到的某些亚里士多德著作,其实可能是阿维洛依等阿拉伯学者的著作)。

  在12——15世纪文艺复兴早期,当意大利半岛的拉丁文明开始兴起以后,是阿拉伯人阿维洛依使他们知道了亚里士多德的存在。阿维洛依的评注后来均被编入15世纪以后威尼斯最早出版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的拉丁文版。

  在以后的数百年间,阿维洛依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对天主教廷统治地区的犹太教徒(秘密的共济会员、光明会员)和基督教徒,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而形成了所谓的——『拉丁阿维洛依主义』。

  阿维洛依的许多哲学论著,还通过西班牙传布到更远的欧洲。例如当时欧洲最早兴办的巴黎大学和意大利的巴杜亚大学中都曾建立阿维洛依(伊本·路西德)学院,形成了当时影响力不亚于亚里士多德的拉丁阿维洛依学派。

  这个也被欧洲人称为『阿拉伯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学派,在中世纪后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竟然长达400年之久,影响相当深远。

  事实上,近代欧洲人之了解亚里士多德学说,了解爱欧尼亚及希腊的哲学思辨,完全是通过中世纪兴起的阿拉伯学派——特别是通过这位可能不仅是重新阐释、甚至可能重新创作了部分已失传的亚里士多德著作的阿威罗伊。

  (2012-08-24)

假魅小虫 發表於 2025-4-23 07:48 | 顯示全部樓層
关于阿维洛依与欧洲文艺复兴之关系的学术回应

何新先生论及阿拉伯学者阿维洛依(Aver罗es,1126-1198)对欧洲文艺复兴的桥梁作用,确为学术史上不可忽视的议题。然其论述中若干观点需进一步厘清,以还原更完整的历史脉络。

一、阿维洛依的学术地位与历史角色
阿维洛依(本名伊本·鲁世德)作为安达卢斯时期最重要的亚里士多德注释者,其贡献在于系统梳理古希腊哲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学说),并通过阿拉伯语译本与评注,将其传入拉丁欧洲。这一过程并非单向传递,而是阿拉伯学者对希腊遗产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例如,其《〈形而上学〉注疏》调和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与伊斯兰神学,同时为托马斯·阿奎那等经院哲学家提供了方法论框架。

需指出的是,阿维洛依并非唯一中介。同期波斯学者如伊本·西那(阿维森纳)的《治疗论》、犹太哲学家迈蒙尼德的《迷途指津》,均对欧洲学术复苏有深远影响。此即所谓“阿拉伯-拉丁翻译运动”(12-13世纪)的多元性。

二、希腊文明与欧洲文明的连续性争议
何新先生质疑“古希腊为西方文明源头”之说,强调阿拉伯文明的中介性,此观点部分符合史实,但需避免过度简化。

1. 传承的复杂性:希腊典籍确经阿拉伯学者保存与诠释,但拜占庭帝国亦直接传承了希腊语文献。15世纪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大量希腊手稿西迁,直接刺激了意大利文艺复兴。
2. 文明互鉴的非排他性:欧洲经院哲学对亚里士多德的接受,既依赖阿维洛依的注疏,亦吸收新柏拉图主义(如伪狄奥尼修斯著作)及犹太卡巴拉思想。所谓“连续性断裂”实为不同文明层累的结果。

三、历史叙事中的“西方中心论”反思
何新批判“共济会伪史学”虽显激进,但其对欧洲中心叙事的质疑具有启发性。19世纪以降的史学建构常淡化阿拉伯、拜占庭等文明的贡献,而现代学术已逐步修正此偏颇。例如:
科学史领域:阿拉伯数学(如花拉子米代数)、天文学(乌鲁伯格天文表)对哥白尼革命的间接影响已成共识。
哲学史领域:阿维洛依的“双重真理说”虽遭教会谴责,却为近代理性主义埋下伏笔。

结语
阿维洛依作为文明交流的象征,其意义不仅在于“传递”希腊思想,更在于以伊斯兰学术传统重构古典遗产。研究文艺复兴,需跳出“单一教父”的叙事,转而关注跨文明的网络式互动。至于希腊文明与欧洲的关系,既非全然断裂,亦非简单直线延续,而是在多重中介中不断被重新诠释的动态过程。

(全文约780字)

按语:本文力求平衡学术严谨性与议题争议性,既肯定阿拉伯文明的中介作用,亦避免非此即彼的史观。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文本传承或哲学影响,可另撰专文详析。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