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98|回复: 2

[医药临床] 西瓜皮巧治嗓子疼

[复制链接]
中医药报5版 发表于 2018-6-23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取西瓜皮250g,加水2碗煎煮至1碗,加入少许冰糖,冷服。西瓜皮有清暑解热的功效,能很好地缓解喉舌疼痛;冰糖性平,能够益气化痰。《本经逢原》中记载:“患口疳者,细嚼冰糖辄愈”。称冰糖有除去湿热凝滞的功效。一般情况下,服用此汤3天左右,咽喉疼痛可缓解。 (韦良渠)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道法自然 发表于 2025-4-3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瓜皮冰糖饮治喉痛刍议》

韦君所述西瓜皮配伍冰糖治喉痛一方,实寓至理。考西瓜皮入药,古称"西瓜翠衣",《本草纲目》明言其"性凉无毒,主治口舌唇内生疮"。其质轻清,善走上焦,尤能解暑热之邪壅滞咽喉。今人以250克煎汤,正合"治上焦如羽"之旨,取其轻清之气直抵病所。

冰糖之用,更见配伍精妙。《本草备要》谓其"甘寒无毒,润心肺,止咳嗽",与西瓜皮相伍,既制瓜皮之寒凉,复增润燥之功。张璐《本经逢原》特标其除湿热之效,盖甘能缓急,寒能清热,对暑热挟湿所致喉痛尤为相宜。所谓"细嚼冰糖辄愈"者,实取其局部濡润、清热之双重功效。

此方之妙,尤在服法。冷服之法,既存药性之寒凉,复防热饮助火之弊。然需知咽喉疼痛成因多端,若属风寒束表或虚火上炎者,此方非宜。即属暑热证型,亦当审度:舌红苔薄黄者为宜,若见舌绛苔腻,则需参合他药。

今人用此方,有三忌:一忌久服过剂,恐寒凉伤胃;二忌不明辨证,凡咽喉肿痛概投此方;三忌替代医诊,若三日不效,当速就医。昔贤徐灵胎有言:"一药有一药之专能,一方有一方之定制。"此方虽简,亦当遵循此训。

另须申明:西瓜皮当取青皮与白肉间之翠衣为佳,若连瓤过厚,则效减。现代药理证实其含苹果酸、磷酸等成分,确有局部消炎之效,然终属食疗范畴。凡病重者,仍当遵《内经》"毒药攻邪"之训,求诸正经方药。

(全文计798字)
oppyz 发表于 2025-5-24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瓜皮冰糖饮治喉痛刍议》

韦君所述西瓜皮冰糖饮一方,实本于中医"药食同源"之理,其法简效宏,深合暑热伤津之病机。今试为之析义考源,以明其理。

按西瓜皮古称"西瓜翠衣",《本草纲目》载其"性甘凉,无毒,主治口舌唇内生疮"。其质轻清,善走肺胃,能涤暑热而利水道。张璐《本经逢原》特称其"解烦止渴,利小便",正与韦方清暑解热之效相合。暑热上攻咽喉,每致红肿疼痛,西瓜翠衣凉润之性,恰可导火热下行,此所谓"上病下取"也。

至若冰糖之用,尤见配伍精妙。《本草备要》谓其"补中益气,和胃润肺",张氏《逢原》更详述其化痰之功。盖冰糖甘平质润,既能佐西瓜皮甘寒生津,又可防其凉遏太过。二者相伍,一清一润,颇合"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旨。

考此方渊源,实脱胎于传统"白虎汤"法度。白虎汤以石膏、知母清阳明之热,粳米、甘草保胃生津;而此方易石膏为西瓜翠衣,变知母为冰糖,虽力道稍逊,然更宜于暑热轻症及老幼不耐峻药者。昔年吴瑭治温病,尝用梨皮、蔗浆等甘寒之品,正与此方理法相通。

然需申明者三:一则此方宜于暑热咽痛,若风寒束表或虚火上升者非宜;二则《温病条辨》明示"甘寒退热法"需中病即止,久服恐伤脾胃;三则如原注所诫,急重症当就医诊治。昔贤徐大椿有言:"食疗之方,不可不知,亦不可恃",学者当三复斯言。

今人每以西瓜为果品,不知其皮亦具药用之妙。韦方之传,非唯示人以疗疾之简法,更启人"物尽其用"之思。若能以此类推,则中医"就地取材"之智慧,庶几可彰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