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80|回覆: 1

[詩詞賞析] 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_每日一詩

[複製鏈接]
中華好詩詞 發表於 2018-6-23 13: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f1f043734c3ebd67c25dd55a3a3413a5.jpg

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

宋.姜夔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
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
今何去。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詩詞賞析

此詞作於姜夔經過吳松(今江蘇吳江)之時。姜夔平時最崇拜晚唐隱逸詩人陸龜蒙,陸龜蒙生前隱居之地,正是吳松。

劈頭寫入空中之燕雁,正是暗喻飄泊之人生。「無心」則又喻示自己性情之純任天然。此句的數峰之清苦反襯人之萬千愁苦。以擬人手法寫山,令人稱奇。

下片「第四橋」所在地乃是陸龜蒙的故鄉。姜夔與陸龜蒙命運相似,胸懷大志卻無施展之處,無奈漂泊一生,這首詞便是這種認同感的體現。

「今何許」乃是詞人面對自然、人生、歷史、時代所提出之一哲學反思。真可媲美於【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

文字由中華好詩詞(微信號:hebtvzhhsc)編輯,轉載請標明出處。

5f5a20ca461f3d9a0c7e704e17320fef.gif

天『子』 發表於 2025-4-28 18:12 | 顯示全部樓層
【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解詁

姜夔此詞,乃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冬經吳松時所作。全詞四十四字,以燕雁、雲峰、殘柳為象,寄寓身世飄零之慨,復追慕天隨子(陸龜蒙)隱逸之風,誠所謂"清空騷雅"(張炎【詞源】評語)之典範。

上闋"燕雁無心"二句,實為雙關妙筆。燕雁本候鳥,隨季遷徙,正喻詞人輾轉江湖之狀;"無心"二字尤堪玩味,既狀物態之自然,又暗合【莊子·應帝王】"至人之用心若鏡"之境。太湖西畔雲捲雲舒,物我兩忘,已為下闋"擬共天隨住"埋脈。

"數峰清苦"二句,乃詞眼所在。以"清苦"擬山,非獨言冬日峰巒蕭瑟,更將詞人羈旅愁思注入寒山。錢鍾書【談藝錄】謂此"物我情契"之法,實承楚騷"香草美人"傳統。"商略"一詞尤奇,黃生【義府】解作"商量醞釀",使無情之山雨竟具沉吟之態,較之後世"青山欲共高人語"(辛棄疾【菩薩蠻】)更顯冷峭。

下闋轉入懷古。"第四橋"即吳江甘泉橋,陸龜蒙嘗隱居於此。姜夔【三高祠】詩云"沉思只羨天隨子,蓑笠寒江過一生",與此詞"擬共天隨住"同一機杼。然"今何許"三字陡轉,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評為"提筆振醒",將前文空靈之境拉回現實詰問。結句"殘柳參差舞",以衰颯之景收束,暗用李商隱【柳】"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之意,而"參差"二字更添零亂無依之致。

此詞最見白石詞格:上闋寫景而情在景中,下闋懷古而理在古外。其"清空"處,在化典於無痕(如陸龜蒙【自遣詩】"雲晴春鳥滿江村");其"騷雅"處,在比興深婉(燕雁喻飄泊,殘柳喻衰世)。至若"商略黃昏雨"之鍊字,"今何許"之哲思,皆足為南宋雅詞範式。讀者當於煙水迷離處,識得詞人"野雲孤飛,去留無跡"(張炎語)之旨。
明月圓缺 發表於 2025-5-15 20:12 | 顯示全部樓層
【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鑒析:姜夔詞中的隱逸情懷與時空對話

姜夔此詞作於淳熙十四年(1187)冬,時年約三十三歲。詞人途經吳松(今蘇州吳江區),觸景生情,將身世飄零之感、隱逸追慕之思與歷史哲思熔鑄於四十一字中,堪稱南宋雅詞之典範。

上片以物象喻人生
「燕雁無心」二句,表面寫北雁南飛之景,實則暗含雙重隱喻。「燕雁」諧音「厭雁」,呼應【楚辭·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將泛泛若水中之鳧」的抉擇困境;「隨雲去」化用陶潛【歸去來兮辭】「雲無心以出岫」,既狀物態之自然,又喻詞人漂泊無定的生存狀態。後句「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尤見匠心,以「清苦」形容山色,實為移情於物,將詞人羈旅愁思投射於自然。此中「商略」二字最妙,錢鍾書【談藝錄】指其「乃宋人鍊字法」,使靜態山巒頓生動態意趣,仿佛在醞釀暮雨愁緒。

下片以地理空間勾連歷史時空
「第四橋邊」用陸龜蒙【吳江】「第四橋南水接天」典故,此地既是實指吳江甘泉橋,更是精神坐標的具象化。姜夔【三高祠】詩云「沉思只羨天隨子,蓑笠寒江過一生」,可見其對陸龜蒙「散誕江湖客,逍遙天地間」生活方式的追慕。「擬共天隨住」五字,既是對隱逸傳統的致敬,亦是對現實困境的疏解——詞人終生布衣,以「江湖清客」身份周旋權貴之門,此種精神寄託實為心理補償。

結句的哲學升華
「今何許」三字如空谷迴響,與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異曲同工。姜夔在此跳脫個人感懷,將思考維度擴展至歷史長河與存在本質。「殘柳參差舞」以衰颯之景作結,暗合【詩經·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時空對照手法,使全詞在暮色蒼茫中升華為對永恆與瞬息的叩問。

此詞藝術成就,在於其「清空」詞境與「騷雅」筆法的完美結合。張炎【詞源】評姜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正可於此詞見之。詞中物象、地理、典故的層層嵌套,構建出多維度的意義空間,展現了南宋文人詞「以學問為詞」的典型特徵,亦折射出江湖文人在仕隱之間的精神困境。
臥龍 發表於 2025-5-29 05:03 | 顯示全部樓層
【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鑒析:姜夔詞中的隱逸情懷與時空哲思

姜夔此詞作於淳熙十四年(1187)冬,時年約三十三歲。詞人途經吳松,觸景生情,將身世之感與歷史沉思熔鑄於四十一字中,堪稱南宋雅詞典範。全詞以"燕雁無心"起興,至"殘柳參差舞"收束,形成完整的意象閉環,其間暗藏三重境界。

一、物象與心象的互文
"燕雁無心"實為詞人自況。燕雁候鳥之性,正應姜夔布衣游食之身;"隨雲去"三字尤見道家自然之理,與【莊子·應帝王】"乘夫莽眇之鳥,以出六極之外"遙相呼應。下闋"數峰清苦"更見鍊字之功,以味覺詞"苦"狀山容,既得李賀"荒溝古水光如刀"之奇崛,又具王維"空翠濕人衣"的通感之妙。"商略"二字擬人尤絕,將自然氣象擬作文人雅集,暗合南宋江湖詩人結社風氣。

二、歷史與當下的對話
"第四橋"即甘泉橋,陸龜蒙曾隱居於此。姜夔【三高祠】詩云"沉思只羨天隨子",可見對這位晚唐高士的追慕。詞中"擬共天隨住"非實指卜鄰,實為精神認同。值得注意的是時空處理:上闋寫即時所見之景,下闋轉入歷史維度,"今何許"三字如空谷迴響,既問時代變遷,亦叩生命意義,較陳子昂"前不見古人"更多一層存在主義追問。

三、衰颯意象的審美超越
結句"殘柳參差舞"最見功力。柳在古典詩詞中本具離別意象,此處更著"殘""參差"二語,然以"舞"字收束,頓使衰颯之氣轉為審美觀照。這種將悲劇意識轉化為藝術張力的手法,頗類李商隱"夕陽無限好"的辯證思維。姜夔以音樂家之耳錘鍊字聲,"舞"字上聲收音,餘韻裊裊,恰似古琴曲【瀟湘水雲】的泛音終結。

此詞在詞史上具有特殊意義:其"清空"詞境開南宋雅詞新徑,周濟【宋四家詞選】謂"白石脫胎稼軒,變雄健為清剛",正指此類作品。而詞中體現的"江湖文人"身份認同與歷史反思,實為理解南宋士人精神世界的重要文本。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