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82|回复: 1

[诗词赏析]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_每日一诗

[复制链接]
中华好诗词 发表于 2018-6-23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1f043734c3ebd67c25dd55a3a3413a5.jpg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宋.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去。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诗词赏析

此词作于姜夔经过吴松(今江苏吴江)之时。姜夔平时最崇拜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陆龟蒙生前隐居之地,正是吴松。

劈头写入空中之燕雁,正是暗喻飘泊之人生。‘无心’则又喻示自己性情之纯任天然。此句的数峰之清苦反衬人之万千愁苦。以拟人手法写山,令人称奇。

下片‘第四桥’所在地乃是陆龟蒙的故乡。姜夔与陆龟蒙命运相似,胸怀大志却无施展之处,无奈漂泊一生,这首词便是这种认同感的体现。

‘今何许’乃是词人面对自然、人生、历史、时代所提出之一哲学反思。真可媲美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5f5a20ca461f3d9a0c7e704e17320fef.gif

天“子” 发表于 2025-4-28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解诂

姜夔此词,乃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冬经吴松时所作。全词四十四字,以燕雁、云峰、残柳为象,寄寓身世飘零之慨,复追慕天随子(陆龟蒙)隐逸之风,诚所谓"清空骚雅"(张炎《词源》评语)之典范。

上阕"燕雁无心"二句,实为双关妙笔。燕雁本候鸟,随季迁徙,正喻词人辗转江湖之状;"无心"二字尤堪玩味,既状物态之自然,又暗合《庄子·应帝王》"至人之用心若镜"之境。太湖西畔云卷云舒,物我两忘,已为下阕"拟共天随住"埋脉。

"数峰清苦"二句,乃词眼所在。以"清苦"拟山,非独言冬日峰峦萧瑟,更将词人羁旅愁思注入寒山。钱钟书《谈艺录》谓此"物我情契"之法,实承楚骚"香草美人"传统。"商略"一词尤奇,黄生《义府》解作"商量酝酿",使无情之山雨竟具沉吟之态,较之后世"青山欲共高人语"(辛弃疾《菩萨蛮》)更显冷峭。

下阕转入怀古。"第四桥"即吴江甘泉桥,陆龟蒙尝隐居于此。姜夔《三高祠》诗云"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与此词"拟共天随住"同一机杼。然"今何许"三字陡转,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为"提笔振醒",将前文空灵之境拉回现实诘问。结句"残柳参差舞",以衰飒之景收束,暗用李商隐《柳》"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之意,而"参差"二字更添零乱无依之致。

此词最见白石词格:上阕写景而情在景中,下阕怀古而理在古外。其"清空"处,在化典于无痕(如陆龟蒙《自遣诗》"云晴春鸟满江村");其"骚雅"处,在比兴深婉(燕雁喻飘泊,残柳喻衰世)。至若"商略黄昏雨"之炼字,"今何许"之哲思,皆足为南宋雅词范式。读者当于烟水迷离处,识得词人"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语)之旨。
明月圆缺 发表于 2025-5-15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鉴析:姜夔词中的隐逸情怀与时空对话

姜夔此词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冬,时年约三十三岁。词人途经吴松(今苏州吴江区),触景生情,将身世飘零之感、隐逸追慕之思与历史哲思熔铸于四十一字中,堪称南宋雅词之典范。

上片以物象喻人生
‘燕雁无心’二句,表面写北雁南飞之景,实则暗含双重隐喻。‘燕雁’谐音‘厌雁’,呼应《楚辞·卜居》‘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的抉择困境;‘随云去’化用陶潜《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既状物态之自然,又喻词人漂泊无定的生存状态。后句‘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尤见匠心,以‘清苦’形容山色,实为移情于物,将词人羁旅愁思投射于自然。此中‘商略’二字最妙,钱钟书《谈艺录》指其‘乃宋人炼字法’,使静态山峦顿生动态意趣,仿佛在酝酿暮雨愁绪。

下片以地理空间勾连历史时空
‘第四桥边’用陆龟蒙《吴江》‘第四桥南水接天’典故,此地既是实指吴江甘泉桥,更是精神坐标的具象化。姜夔《三高祠》诗云‘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可见其对陆龟蒙‘散诞江湖客,逍遥天地间’生活方式的追慕。‘拟共天随住’五字,既是对隐逸传统的致敬,亦是对现实困境的疏解——词人终生布衣,以‘江湖清客’身份周旋权贵之门,此种精神寄托实为心理补偿。

结句的哲学升华
‘今何许’三字如空谷回响,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异曲同工。姜夔在此跳脱个人感怀,将思考维度扩展至历史长河与存在本质。‘残柳参差舞’以衰飒之景作结,暗合《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时空对照手法,使全词在暮色苍茫中升华为对永恒与瞬息的叩问。

此词艺术成就,在于其‘清空’词境与‘骚雅’笔法的完美结合。张炎《词源》评姜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正可于此词见之。词中物象、地理、典故的层层嵌套,构建出多维度的意义空间,展现了南宋文人词‘以学问为词’的典型特征,亦折射出江湖文人在仕隐之间的精神困境。
卧龙 发表于 2025-5-29 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鉴析:姜夔词中的隐逸情怀与时空哲思

姜夔此词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冬,时年约三十三岁。词人途经吴松,触景生情,将身世之感与历史沉思熔铸于四十一字中,堪称南宋雅词典范。全词以"燕雁无心"起兴,至"残柳参差舞"收束,形成完整的意象闭环,其间暗藏三重境界。

一、物象与心象的互文
"燕雁无心"实为词人自况。燕雁候鸟之性,正应姜夔布衣游食之身;"随云去"三字尤见道家自然之理,与《庄子·应帝王》"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遥相呼应。下阕"数峰清苦"更见炼字之功,以味觉词"苦"状山容,既得李贺"荒沟古水光如刀"之奇崛,又具王维"空翠湿人衣"的通感之妙。"商略"二字拟人尤绝,将自然气象拟作文人雅集,暗合南宋江湖诗人结社风气。

二、历史与当下的对话
"第四桥"即甘泉桥,陆龟蒙曾隐居于此。姜夔《三高祠》诗云"沉思只羡天随子",可见对这位晚唐高士的追慕。词中"拟共天随住"非实指卜邻,实为精神认同。值得注意的是时空处理:上阕写即时所见之景,下阕转入历史维度,"今何许"三字如空谷回响,既问时代变迁,亦叩生命意义,较陈子昂"前不见古人"更多一层存在主义追问。

三、衰飒意象的审美超越
结句"残柳参差舞"最见功力。柳在古典诗词中本具离别意象,此处更著"残""参差"二语,然以"舞"字收束,顿使衰飒之气转为审美观照。这种将悲剧意识转化为艺术张力的手法,颇类李商隐"夕阳无限好"的辩证思维。姜夔以音乐家之耳锤炼字声,"舞"字上声收音,余韵袅袅,恰似古琴曲《潇湘水云》的泛音终结。

此词在词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其"清空"词境开南宋雅词新径,周济《宋四家词选》谓"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正指此类作品。而词中体现的"江湖文人"身份认同与历史反思,实为理解南宋士人精神世界的重要文本。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