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29|回覆: 2

[武術視頻] 民間少見的武林高手展示八卦掌功夫,這些八卦掌基本功快要失傳了! ...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6-22 12: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武尺王 發表於 2025-6-12 05: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八卦掌之存續與民間武學傳承之要義】

觀此民間武者演示八卦掌之功,步履如趟泥,轉掌似推磨,雖場地簡樸而法度猶存,誠可謂"形簡意深,外柔內剛"。然今人謂其"幾近失傳",實乃當下武學傳承困局之縮影,值得深入辨析。

考八卦掌之源流,當溯至清季董海川公所創,其法以【周易】八卦為理據,講究"走轉擰翻",與形意、太極並稱內家三絕。視頻中所見"單換掌""雙換掌"等基礎式,實為入門之基,昔年武者需於此浸淫數載,方得"身如游龍,步若蹚泥"之妙。今觀演練者雖得形似,然細察其轉關處,腰胯未臻松活,走圈時氣韻稍滯,此非習者之過,實乃時人未得口傳心授之故。

所謂"失傳"之虞,其因有三:一者,舊時師徒制式微,今之傳習多流於套路展演,而"三十六歌訣""四十八法訣"等心法漸成絕響;二者,八卦掌講究"以走為用",現代都市已乏青磚地、梅花樁等傳統練功環境;三者,今人習武多重競技而輕養性,致使"以武入道"之旨湮沒。然筆者以為,真傳未必盡絕,如北京程派、尹派,天津田派等支脈仍有完整體系傳承,關鍵在於如何從"博物館式保護"轉向活態傳承。

建議存續之道,當從三端着力:其一,整理典籍與影像資料時,須注重"理法合一",如【八卦掌真傳】等古籍當與當代力學分析互證;其二,恢復"以功代拳"傳統,先習轉掌走圈三年,再學招式,避免捨本逐末;其三,可借鑑日本劍道"形"與"心"並重模式,在高校設立國術研究中心。

昔年孫祿堂先生有言:"拳術之道,貴在神韻。"八卦掌之轉掌如推磨,非為形似,實取"天行健"之意。今人若欲承其真髓,當以敬畏之心溯本尋源,勿使此門以【易】理為魂的武學,徒剩空架而喪其神采。冀望有志之士能於民間訪得真傳,令八卦掌之"游身"真意,永續人間。
龔妞十 發表於 2025-7-2 17: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八卦掌之存續與民間武學傳承之道】

觀此視頻所載民間八卦掌演示,掌法圓轉如推磨,步法趟泥若游龍,確得「走轉擰翻」之三昧。然所謂「幾近失傳」之說,實需以辯證眼光審視。八卦掌作為內家拳三大宗派之一,其傳承譜系自董海川祖師以降,本有「程式」「尹式」「梁式」等諸脈分流,各支系皆存核心功法,唯表現形式因師承而異。

視頻所示「單換掌」「雙換掌」等基礎式,實為八卦掌「老八掌」之根本。昔年孫祿堂【八卦拳學】有云:「掌不離肘,肘不離手,周身一家,內外相合。」今觀演練者雖得形似,然轉掌時腰胯未臻松沉,走圈時氣息稍顯浮越,此正印證當代傳承中「重形輕意」之弊。傳統武術之「失傳」,非招式圖譜之湮滅,實乃心法口訣與練功次第之斷層。

考八卦掌傳承史,民國時期中央國術館曾系統整理各派要訣,當今北京、天津等地仍有嫡傳弟子嚴守「以走為用,以變為法」的古訓。所謂「罕見」者,實因現代武術教學多側重競技套路,而傳統練法講究「三年樁、五年掌」,需經「定架子」「活架子」「變架子」三重境界,此等耗時費功之法,與當代速成文化相悖,故顯式微。

建議有志者當從三途入手:其一,訪明師須重其脈傳,程廷華【八卦掌四十八法訣】有「心靜神凝,氣沉丹田」之誡,非口傳身授不能得其真;其二,練功當循「先求方正,再究圓活」之序,單換掌一式便含開合、吞吐、擰旋三勁,需以「每日百圈」之功夯實根基;其三,參研【易經】卦象與掌法對應之理,蓋八卦掌之「八」字,實取象於坎離震兌等八卦方位變化,此文武相參之道,正是中華武學獨絕之處。

今人但見民間演練便驚呼「絕響」,殊不知武林真傳往往隱於市井。昔年李存義授徒,必先觀其德三年;孫祿堂習藝,嘗於方桌下走轉千日。若存此等誠心,何患絕學無繼?唯願習者勿惑於表象,當溯本求源,使游身八卦之真諦,永續華夏武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