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早期螳螂拳视频札记》
近观腾讯视频所载早期螳螂拳演练史料,诚武林之瑰宝也。螳螂拳作为北派短打代表,其"七长八短"之要诀、"十二纲要"之体系,在此视频中可得窥其真貌一二。
视频中所现手法,颇合《螳螂拳谱》"勾搂采挂"之要义。其勾手如螳臂之刁钻,采手似落叶之迅捷,实得"硬崩实砸"之三昧。尤可注意者,乃演练者步法呈"玉环步"之态,进退间暗含三角马之机变,此正北派螳螂"短中寓长"之精微处。昔年郭嘉禄先生所谓"螳螂打、车轮步",于此视频中历历可见。
观其发力,确有"七长八短九缠十绕"之妙。短劲如寸铁,长劲似崩弓,刚柔转换间,尽显"软硬相兼"的北派特质。视频中"崩捶"一式,自腰胯而发的整劲,与民国时期《国术周刊》所载李之箭先生所述"三折九扣"之法若合符节。
今人多言南派螳螂之灵巧,而此视频所示北派螳螂,其"八刚十二柔"之技法体系尤为显著。演练者之"八打八不打",分寸拿捏极见功力,非十年纯功不能至此。其"勾搂刀斧"四字诀的运用,较之现代竞技套路,更显古朴实用。
然需辨明者,此视频虽存真功,亦不免时代局限。螳螂拳真正的"七势连拳"之妙、"八肘"之变,尚需结合《螳螂拳十八家》等典籍互参。昔年罗光玉先生在香港传艺时,特别强调"拳打三节不见形"的暗劲运用,此中关窍,恐非视频所能尽显。
今人研习,当以此视频为门径,更须参酌《螳螂拳术研究》等专著,体会"出手成撮、回手成勾"的北派真传。若仅执著于形似,则失却"寸劲暗发"的螳螂精髓矣。
(全文共79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