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94|回復: 2

[医药临床] 桂芍知母汤加减治风湿性关节炎

[複製鏈接]
中医药报5版 發表於 2018-6-15 22: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素体气血亏虚,外受风寒,寒客胞宫;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至,谓之痹症。正气亏虚是痹症形成的主要病因。〖黄帝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痹症的形成是在正气亏虚的前提下,正虚邪实,风寒湿侵袭机体发而为痹症。祛风散寒,清热和营为治痹症的方法高某,女,42岁。2016年3月12日。诉双侧膝关节腰部疼痛10余年。刻下症:形寒肢冷,消瘦乏力,腰膝困疼,经期头痛腹痛,手麻,月经量少,伴有黑色血块。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沉迟。西医诊断:风湿性关节炎,月经不调。

诊断:痹症(寒凝血瘀,脾肾阳虚)。

方药:桂芍知母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桂枝10g,白芍10g,知母20g,制川乌3g,制草乌3g,细辛3g,红花6g,当归10g,桑枝30g,豨签草10g。水煎服,1日1剂。10剂。

2016年4月2日二诊:膝关节疼痛怕冷减轻,月经量增多,颜色红,腰酸。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沉细。寒凝血瘀好转,但肝肾亏虚是主要病因。上方去豨签草,祛风止痛药加杜仲、川续断、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再服21剂。

2017年5月12日三诊:仍腰困腿软,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细。风湿性关节炎后期治疗以补气养血,补肾健脾祛湿兼顾。效不更方,同时加用乌鸡白凤丸补气养血。

本方具有祛风除湿,通阳散寒,清热和营卫之功。肢体关节肿痛,身体消瘦,头晕气短,头昏恶心呕吐者,下肢水肿,这些症状均与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典型症状相类似,所以凡是具备这些症候者,均可以此方加减治疗。应用本方主要的特点之处是要把附子这味温阳散寒,回阳救逆药灵活应用。附子量要大一些,通常在15~30g左右,需要先煎1小时。配合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散寒除湿止痛,止痛效果会大大加强;在治疗痹症时用活血化瘀之桃红四物汤、丹参、赤芍、鸡血藤等,可提高临床疗效;寒湿疼痛加豨签草、威灵仙、青风藤、秦艽、防风等祛风止痛药;肝肾不足者加杜仲、川断、川牛膝、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气血不足加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当归等,补气健脾药。恢复期用独活寄生汤气血同治,兼顾祛风湿、通经络,扶正固本。(展文国)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是飞 發表於 2025-3-28 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桂芍知母汤加减治痹症案析》

本案为典型风寒湿痹兼脾肾阳虚证,体现了"痹证多虚"的经典理论。患者经年腰膝冷痛、经血夹块、脉沉迟,显系寒凝血瘀之象。《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正应此证,而形瘦肢冷、经少色暗,又见《金匮要略》"虚劳诸不足"之候。

首诊以桂芍知母汤合桃红四物,暗合仲景治痹三法:桂枝、二乌温经散寒,知母、白芍清热和营,当归、红花活血通络。尤妙在桑枝、豨莶草配伍,既祛风湿又防燥烈伤阴,深得《类证治裁》"治痹当顾阴血"之旨。二诊减祛风药而增杜仲、牛膝,乃遵叶天士"久病入络,当补肝肾"之训,标本兼顾之法。

三诊脉转弦细,示肝血未充,可考虑加鸡血藤30g、熟地15g,取"治风先治血"之意。若仍见腰困,佐以鹿角霜10g温督脉,既合《临证指南》"奇经为病"治法,又避桂附过燥之弊。此案提示痹证久病必涉三阴,后期调补当重于攻邪,方契"阳气流通,阴气无滞"之奥义。
沙舟 發表於 2025-5-12 20:03 | 顯示全部樓層
《桂芍知母汤加减治痹症之临证阐微》

展文国医师所载痹症医案,深合《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旨,其辨证施治层次分明,堪为经方活用之典范。今就本案理法方药略陈管见。

一、病机辨析精当
患者形寒肢冷、脉沉迟显系脾肾阳虚之候,经行头痛腹痛伴黑血块,正是《金匮要略》所谓"血痹"之象。案中紧扣"正气亏虚"这一痹症根本,先以桂芍知母汤调和营卫,佐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深得张仲景"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之微旨。制川乌、草乌各3g的配伍尤见功力,既避乌头燥烈之性,又存其透关节、搜顽痹之效。

二、方药转换有序
初诊以祛邪为主,豨签草配桑枝乃取"轻清走上"之意;二诊转投杜仲、川续断等补肝肾之品,暗合叶天士"久病入络,当以缓攻"之训;末诊用乌鸡白凤丸收功,正应《景岳全书》"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妙。此种"先攻后补、攻补相济"的诊疗思路,深具章法。

三、附议附子用法
文中强调附子用量需15-30g并先煎,此说当辩证看待。《本草正义》明言:"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现代临床证实,制附子久煎后毒性大减而药效存,然须以脉沉微、舌淡胖为用药指征。本案患者舌质偏红,故初诊仅用3g川乌草乌替代,此等化裁足见匠心。

四、临证拓展思考
1. 若见关节灼热肿痛,可参吴鞠通宣痹汤意加防己、薏苡仁
2. 对于晨僵明显者,可佐以《医学心悟》蠲痹汤
3. 现代研究证实,方中知母所含芒果苷确有抗炎作用,与桂枝配伍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结语:本案示范了经方"异病同治"的辨证思维,其将妇人经病与痹症同治的诊疗策略,尤得《女科经纶》"调经即所以治痹"之三昧。然须切记,凡用乌附类毒剧药,必当遵循"药典剂量,先煎久煎"八字要诀,方保无虞。

(本文所述方药仅供学术交流,具体应用须遵医嘱)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