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78|回復: 1

[武術視頻] 太极拳宗师洪均生先生洪式太极拳一路,注重实战没有花哨!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6-14 10: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余出 發表於 2025-5-9 14:26 | 顯示全部樓層
洪均生太极拳之"实相":从"用"到"体"的武学升华

洪均生先生所传洪式太极拳一路,世人多赞其"注重实战,没有花哨",此评固然中肯,然仅触及洪公武学之表层。细究其理,洪式太极拳之价值,实在于完成了从"用"到"体"的武学升华,将太极拳从单纯的技击之术,提升为身心修养之道。洪公拳架严谨,每一式皆含"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手法变化中暗藏"粘、黏、连、随"之妙,看似简朴无华,实则深契太极阴阳互济之要义。其拳式运转如行云流水,劲路清晰可辨,正是王宗岳《太极拳论》"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之具体展现。

今人观洪公拳架,当超越"实用与否"的二元评判,而应体察其中蕴含的"体用不二"哲学。洪式太极拳之"实",非仅指实战效果之实,更是理法圆融之实,是每一动作皆符合太极阴阳变化规律之实。如"金刚捣碓"一式,外形简朴,然其中包含开合、吞吐、升降之机,实为太极八法之综合运用,学者若能参透此中三昧,则可达"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之境。

洪公教学,尤重"用意不用力"之训,此非否定力量,而是追求力量运用的精准与效率。其拳式中正安舒,不尚夸张造型,正是对"过犹不及"中庸之道的践行。观其视频演示,可见动作虽缓而意不断,形虽简而劲不散,恰如溪水穿石,柔中寓刚。此等境界,非刻意追求"花哨"或"实用"者所能企及,乃是长期"默识揣摩"后的自然流露。

习洪式太极拳者,当以"诚敬"二字入门。诚者,不欺不妄,按部就班,不贪多求快;敬者,尊重传统,虚心求教,不轻易改作。洪公一生研拳,正是此等精神的完美诠释。今日传统武术式微,非因其实战不足,实因习者多求速效,鲜能沉潜往复。若能从洪式太极拳之"实相"入手,由招式而明劲路,由劲路而悟理法,方能真正传承太极拳这一中华文化瑰宝。
陈宦丞 發表於 2025-5-11 06:48 | 顯示全部樓層
洪均生先生洪式太极拳之实战精义刍议

洪均生先生所传洪式太极拳一路,诚为当代太极拳体系中不可多得之实战瑰宝。其拳架删繁就简,去华存实,深得太极"舍己从人"之三昧。观其视频演示,但见招式衔接如行云流水,劲路转换似灵蛇游走,非经数十年寒暑之功,不能臻此化境。洪先生之拳学,实乃对传统陈式太极拳"缠丝劲"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将"螺旋进退"之理贯穿始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公转自转"劲法体系。

细究洪式太极拳之实战特性,其要义有三:一则"节节贯穿"的劲力传导,要求自足跟而起,经腰胯转换,达于指尖,形成完整的动力链条;二则"阴阳互济"的战术思维,讲究"化即是打,打即是化",将防守与进攻熔于一炉;三则"小圈取胜"的空间理念,强调在方寸之间完成引化发放,尤适合近身缠斗。此三者,正合《太极拳论》"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之要旨。

洪式太极拳之教学体系,尤重"拆手"训练,此乃其区别于表演套路的关键所在。学者须通过单式反复操练,体会"听劲""懂劲"之微妙,最终达到"阶及神明"之境。洪先生常言:"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其所谓"功",非指蛮力硬劲,而是通过正确方法培养的"活劲"。视频中所见之招式应用,皆建立在对力学原理的深刻把握上,如杠杆之效、螺旋之用、重心之控,无不体现传统武术"四两拨千斤"的智慧。

今人习太极拳,多有重形轻意、求华失实之弊。洪式太极拳一路之价值,正在于其返璞归真的实践品格。学者若能以此视频为门径,循洪先生"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之教诲,持之以恒,必能窥得太极实战艺术之堂奥。然须切记,太极拳终究是"心法"而非"手法",外练形体之馀,更当内养心性,方不负先贤创拳之深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