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10|回覆: 0

[中醫理論] 舌部保健養生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6-11 14: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首先問一下,您是不是下面這種情況:

經常看到不同專家推薦不同的養生法,每次都驚嘆別人別人顯得年輕、健康,然後下定決心照做,結果做了沒幾天,就嫌麻煩,放棄了,然後覺得這個專家的做法並沒有什麼效果嘛。

其實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養生,最怕三分鐘熱度,有的人堅持下來,自然收到了非常好的回報。給大家推薦一種特別特別簡單的小方子,隨時隨地可以做,排毒、美容、安眠、健脾效果非常棒,不花錢,效果卻是美容院、按摩院的100倍,只需動一動舌頭。

經常活動或刺激舌頭,不僅能增強食物的消化吸收,對五臟都十分有益處,甚至有返老還童的功效哦。 ...

經常活動或刺激舌頭,不僅能增強食物的消化吸收,對五臟都十分有益處,甚至有返老還童的功效哦。 ...

經常活動或刺激舌頭,不僅能增強食物的消化吸收,對五臟都十分有益處,甚至有返老還童的功效哦。

咬舌

具體怎麼做?這個咬舌不拘時間,隨時隨地都能咬,只要不過度用力,不將舌頭咬破就行了,咱們是咬舌養生,又不是咬舌自盡,用那麼大的力氣幹嘛呢?

運舌

舌頭是大腦的先行器官,舌神經連接著大腦,當人體出現衰老時,一個顯著的症狀就是舌頭僵硬。因此,除了咬舌,還可以運舌,運舌也稱『攬海』,古代醫家十分推崇。

經常運動舌頭也可以間接對大腦進行刺激,防止大腦萎縮,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持之以恆,老而不衰。

推薦3種最有效的運舌方法:

舌頭是大腦的先行器官,舌神經連接著大腦,當人體出現衰老時,一個顯著的症狀就是舌頭僵硬。 ...

舌頭是大腦的先行器官,舌神經連接著大腦,當人體出現衰老時,一個顯著的症狀就是舌頭僵硬。 ...

1.坐下後凝神息慮,舌尖輕輕抵住上齶,來回擺動30次左右,待唾液增多時鼓漱十餘下,然後分3次咽下。

2.用舌尖舔內側齒齦,由上而下,緊貼上下牙齦轉圈,正反各30圈。

3.用舌尖舔上唇頰側和下唇頰側30圈,或用舌尖舔內側齒齦,左右擺動30次,唾液增多時分3次咽下。以上方法既可獨立也可交叉進行,次數多少根據自身情況增減。

舌頭常動人不老

爲什麼對舌頭做一件這麼小的事,卻是養生妙法呢?舌體的各個部位都與內臟的各部位相對應,如舌尖屬心、舌心屬胃、舌根屬腎等,我們既可以從舌頭看健康,又可以通過每天咬舌、運舌達到保健、長壽的目的。

1美容助眠

舌尖是心肺的反射區,舌爲心之苗,刺激這個部位可以提高心肺的功能,心主血脈,其華在面,故對美容有非常好的效果。

心爲神之舍,血之主,脈之宗,在五行屬火,爲陽中之陽,起著主宰人體生命活動的作用,神安就能很好地入睡。

無論是咬舌還是運舌,都能促進唾液的分泌,根據返老還童激素的類唾腺荷爾蒙的作用,可以提高肌膚再生能力,獲得美肌效果。

2補氣通便

肺主人身的元氣,爲生氣之源,吸之則滿,呼之則虛,是五臟的華蓋,受氣於天,與谷氣相併,而充養於身。肺主氣,肺虛則有少氣自汗的現象;所以咬舌頭不僅能補氣,還對調理自汗會有很好的效果。

咳嗽、氣喘、鼻煽,爲肺熱,咬舌還有清肺泄熱、通鼻化痰的作用。

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相互絡屬於肺與大腸,故肺與大腸相爲表里,所以咬舌尖有通便的作用。

3明目祛斑

咬舌兩側有明目、祛斑、柔筋、美甲的作用,另外還可以刺激膽汁的分泌,有提高腸胃的消化系統的作用。 ...

咬舌兩側有明目、祛斑、柔筋、美甲的作用,另外還可以刺激膽汁的分泌,有提高腸胃的消化系統的作用。 ...

舌兩側爲肝膽反射區,肝不好,氣機不調,血行不暢,血液瘀滯於面部則面色青,或出現黃褐斑。肝血不足,面部皮膚缺少血液滋養,則面色無華。暗淡無光,兩目乾澀,視物不清。

咬舌兩側有明目、祛斑、柔筋、美甲的作用,另外還可以刺激膽汁的分泌,有提高腸胃的消化系統的作用。

而轉舌頭可以鍛鍊眼睛周圍的眼輪匝肌,眼睛就會變得又大又明亮。

4補腎防痴呆

舌根爲腎的反射區,腎氣通於耳,而腎又是藏精和蒸化水分從膀胱排泄的臟器;命門的真火盛衰,又與大便的排泄有關,所以腎又開竅於前後二陰。故而用牙咬舌頭有強腎、美發、聰耳、通二便的作用。

用牙齒咬舌頭,牙齒與牙齦都得以刺激,對改善牙疼有很好的效果。

用牙齒咬舌頭,牙齒與牙齦都得以刺激,對改善牙疼有很好的效果。

用牙齒咬舌頭,牙齒與牙齦都得以刺激,對改善牙疼有很好的效果。

腎主骨生髓,通於腦,咬舌還可以健腦、醒腦,防止老年痴呆,而讓自己更聰明。

5健脾養胃

舌中爲脾胃反射區,脾爲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運,則氣血旺盛,見面色紅潤,肌膚彈性良好;反之,脾失健運,氣血津液不足,不能營養顏面,其人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萎黃不澤。

咬舌能能刺激涎腺分泌的增加,滋潤腸胃,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以及防止口苦、口臭等。

經常咬舌頭可能是病

提醒一句,說的這個咬舌養生法,是有意識地去咬舌,而不是一邊吃飯或一邊講話,不小心咬到舌頭,如果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疾病徵兆。

咬舌頭分虛和實,虛比如說脾虛、腎虛,一看舌苔,邊上有些齒痕舌體胖大,這種情況下容易咬舌頭;實比如說心火上亢、肝火上炎,也容易咬到舌頭。

偶爾不小心咬到舌頭是正常現象,如果經常會咬到舌頭,可能出現的問題是中風,比如說小的梗死,腦梗死,甚至腦出血,顱內長腫瘤。這種情況最好還是去檢查一下。

據人民網報導,一位68歲的王大爺,有一段時間吃飯和說話時就老是咬著舌頭,後來被診斷出腔隙性腦梗死,再晚送醫院的話甚至有腦梗死的風險。

咬舌、運舌養生,既簡單又有效,隨時隨地都能做,不花一分錢,堪比補腎藥、安眠藥,還能明目、祛斑、通便、防口臭…

人體自帶的移動醫院、美容院,不用的話就太可惜了!

熊委 發表於 2025-7-28 0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舌診養生芻議:論"咬舌運舌法"的醫理與實踐】

【按】今見網絡盛傳舌部養生之法,謂"咬舌運舌"可收美容安眠之效。余考諸醫典,此法實有淵源,然須明其醫理,方不致誤。今從三焦氣化、經絡藏象論其機理,並正其法要。

一、舌與臟腑之應,本於【內經】藏象
【靈樞·經脈】明言"心氣通於舌",然非獨心也。舌面分區實應五臟:舌尖屬心肺,中央屬脾胃,舌根應腎,兩側屬肝膽。此即"舌爲五臟鏡"之理。李時珍【本草綱目】更載"舌下四竅,通心腎液道",故運舌生津實有灌溉臟腑之妙。

二、咬舌運舌之效,根於三焦氣化
1\. 生津濡竅:
【黃庭經】稱舌爲"玄膺",謂"攪海生津"可潤十二重樓。現代醫學證實,唾液含表皮生長因子(EGF)及神經生長因子(NGF),確具修復之效。然須注意:古法要求"漱津三十六,分作三口咽",暗合"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之導引要訣。

2\. 通調任督:
舌抵上齶("搭鵲橋")爲傳統導引術關鍵,任督二脈在此交會。張介賓【類經】註:"舌尖輕抵上齶,水火既濟之象。"現代研究顯示,此動作可激活副交感神經,改善自主神經調節。

三、操作法要辨正
1\. 咬舌之忌:
當避"重濁傷絡"。舌下靜脈叢豐富,【醫宗金鑒】載"舌下紫筋爲海泉穴,忌重刺"。建議輕叩齒間,以微感壓力爲度。

2\. 運舌三式進階:
初階(健脾式):舌尖輕掃齦交穴(上唇系帶處),此【針灸大成】謂"醒脾開胃"之位。
中階(安神式):舌體左右抵磨頰車穴(下頜角),此少陽經循行處,可疏利三焦。
高階(歸元式):舌根上抬抵軟齶,配合逆腹式呼吸,此道家"赤龍攪海"真傳。

四、臨床效驗須知
1\. 辨證施功:
舌尖紅者宜輕運,此心火旺之象;舌胖有齒痕者當加強舌根鍛鍊,此脾腎陽虛之徵。

2\. 禁忌症候:
舌體潰瘍、靜脈曲張者禁行咬舌;中風後舌強語謇者,須先針灸通絡。

【結語】此法雖簡,含三才之理:上應天(神思凝靜),中合人(氣息調勻),下法地(舌動生根)。然養生之要,終在"恆"字。東坡居士【養生訣】云:"每日以舌攪唇齒,久久行之,永無齒疾。"諸君若能持守百日,自見真章。

(本文798字,謹依【黃帝內經】【諸病源候論】立論,兼采現代醫學佐證)
雨紛飛啊 發表於 2025-7-31 13:23 | 顯示全部樓層
【舌診養生芻議:論"咬舌運舌法"之醫理與實踐】

夫舌者,心之苗也,又爲脾之外候。【靈樞·經脈】有云:"足太陰之脈,連舌本,散舌下",故舌與五臟經絡相通,實乃人身一太極也。今觀坊間所傳"咬舌運舌"之法,雖言簡意賅,然其中醫理尚有可闡發之處,試爲諸君析之。

一、舌診與臟腑相應之理
【臨證驗舌法】曰:"舌者,心之官也,五臟六腑之氣皆通於此。"舌尖屬心肺,舌中屬脾胃,舌根屬腎,兩側屬肝膽。現代醫學亦證實,舌體分布豐富神經末梢與血管,其運動可間接刺激下丘腦-垂體軸。所謂"運舌安神"之效,實乃通過迷走神經傳導,調節自主神經系統平衡。

二、古法新詮
1. "赤龍攪海"考源
道家稱運舌爲"赤龍攪海",非獨爲生津液。【黃庭經】言"舌下玄膺生死岸",其法暗合"金津玉液"之要。現代研究顯示,唾液含表皮生長因子(EGF)及神經生長因子(NGF),確有延緩衰老之效。

2. 咬舌力度辨析
文中"不將舌頭咬破"之說甚當。【醫宗金鑒】強調"舌縱不收者,當刺金津玉液出血",然日常養生當以"微覺麻脹爲度",過猶不及。建議以齒輕叩舌面,如蜻蜓點水,每秒2-3次爲宜。

三、改良運舌三法
1. 子午叩齒法
晨起先叩齒36次,繼以舌尖抵上齶,待津液滿口,分三口咽下,意送丹田。此法兼得齒腎相固之效。

2. 八卦運舌術
以舌尖沿牙齦劃"∞"字形,非徒轉圈而已。順時針36圈導脾氣上升,逆時針36圈助胃氣下降,合太極陰陽之理。

3. 四象點按法
用舌尖依次點觸上齶四穴:前(兌端)、後(齦交)、左(頰車)、右(地倉),每處輕抵9次,可通任督二脈。

四、臨床驗證與禁忌
余嘗觀【針灸大成】載"舌下刺絡法"治中風失語,今人研究亦證實舌肌訓練可預防腦萎縮。然需注意:
陰虛火旺者(舌紅少苔)宜減少次數
安裝心臟起搏器者忌強刺激舌尖
飯後半小時內不宜練習

【類經】有言:"善養生者,必奉於微。"舌部養生看似瑣細,實含"見微知著"之妙。然須知"道法自然",不可執著形跡。建議輔以調息凝神,方得形神俱養之真諦。每日晨昏各習9分鐘,持之三年,可察面色華潤、眠寐安泰之效。養生無他,唯"恆"字而已。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