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56|回复: 2

[武术视频] 民间传统功夫高手,拳法快似流星真功夫!

[复制链接]
+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6-10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余免戊 发表于 2025-6-1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传统武学之"快"与"真"——从民间拳法视频谈起》

观此民间拳法视频,其速如流星赶月,劲似雷霆乍惊,确显传统功夫之形貌。然武学一道,"快"与"真"二字,尤当深辨。昔年孙禄堂先生《拳意述真》有云:"快在神意不在肢体,真在内劲不在表象",此中三昧,值得今人细究。

一、快之本质在气韵
俗眼所见之快,多为肢体频率。然传统武学所言"急如闪电",实指意气相合之整体协调。《太极拳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形意拳谱》"起如风,落如箭",皆强调以丹田为核心的运动链传导。昔年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其速不在拳距长短,而在腰胯催动之整劲。今观视频中拳手虽频出连击,若肩胯未合、呼吸未调,终是局部之力耳。

二、真功夫必含三要
真传武学必具三重境界:形准、气畅、神凝。形意门李洛能先生曾言:"形不破体,力不出尖,意不露形",今人演练多止于第一层。视频所示招式,倘无站桩培元之功,未经推手听劲之训,恐难达"出手如棉,落手如铁"之境。昔年杨露禅于京城称"杨无敌",其速在其懂劲之精微,非徒手快也。

三、传统与现代之辨
今有疑古派谓传统武术不敌现代搏击,实未明武学分野。传统套路乃训练体系,非实战模式;现代搏击重实效而轻养性,二者本非同质比较。观民国中央国术馆记载,高手较技往往数招即分胜负,恰合《孙子兵法》"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之要。视频所现招式若经科学化训练,辅以现代体能之法,未必不能实战。

结语:
《周易》云:"穷变通久",传统武学之生命力,正在守正出新。今观民间拳法,当以"得意忘形"之态度,既重招式传承,更究劲路原理。建议习者参酌《苌氏武技书》《少林拳术秘诀》等典籍,配合站桩、抖杆等传统功法,使"快"有根,"真"有据,方不负先贤创拳之苦心。

(全文798字)
非我族类 发表于 2025-6-9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民间武学之真诠——由拳法快似流星说开去》

(文/逸尘居士)

观今人论武,常惑于"快似流星"之喻,此诚外行看热闹之语也。武林真传,向有"快打慢"之训,然此快非彼快。昔年孙禄堂公《拳意述真》有云:"形快者易见,气快者难知",今试为诸君剖辨三昧。

一、快之本源在气韵
民间所谓"流星拳",实乃外家硬功之变体。考《少林拳谱》"流星赶月"一式,注曰:"其疾在腰马,其力在指尖"。真传拳法之速,非肢体摆动之频,实为丹田之气催动筋骨之效。形意门"半步崩拳"看似简拙,然郭云深能以之纵横天下,正在其"意气君来骨肉臣"之要诀。

二、快之极致为不动
《太极拳论》"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八字,道尽武学速度真谛。董海川创八卦掌时,特重"走转"之功,看似缓行如老叟,实则暗合"以慢制快"之机。民国时李景林演剑,观者但见其徐步而立,对手已觉寒芒及喉,此即《庄子》"官知止而神欲行"之境。

三、今人习武之三障
今观视频中之拳法,虽虎虎生风,然有三失:
1. 双足无根,违背《易筋经》"立地如松"之基
2. 肩胯僵滞,不合《内功四经》"节节贯通"之训
3. 神光外散,有违《苌氏武技书》"目注中宫"之诫

昔年杨露禅在陈家沟观拳,见陈长兴公盘膝纺线而身法不乱,顿悟"动中求静"之旨。今人若欲求真功,当自三事始:
1. 每日站桩培元,按《少林内劲一指禅》法门
2. 细读《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明招式本源
3. 访明师印证,须知"入门引路须口授"(《太极拳谱》)

结语:
《周易·系辞》言"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实为武学速度之终极奥义。彼以拳脚为能者,犹瞽者扪象;唯得气韵三昧,方可谓之"真功夫"。学者当以《内功图说》为基,以《剑经》为用,庶几可窥武学门径。

(全文共789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